路易十四可以向上帝與圣母發誓,他絕對是認認真真地對待卡洛斯二世,就像對待瑞典的卡爾十一世,但問題是,在初見的時候,卡洛斯二世暴露出來的問題還不是很大,但交談了一段時間后,如路易這樣敏感的人,就能察覺出卡洛斯二世身上的種種異樣——這種感覺是很難解釋的,卡洛斯二世在言談舉止方面,讓他想起那些被做得栩栩如生的恐怖人偶,它們極端地近似于人類,又總是差了那么一點點,哪怕他表現的十分恭順,可親,也依然會讓路易覺得,他隨時都會把身上那層丑陋的皮剝下來,露出血淋淋的本質。
他并不是沒有思想能力,但缺乏自我,從他的對答中,路易可以聽到很多人的影子,大臣,主教和某位尊貴的女士,一些答案更像是背下來的,但——就是這些背下來的答案,會讓法蘭西的大臣們欣喜若狂。
也許還有人記得,當初雖然知道卡洛斯天不假年,容貌丑陋,還是一個殘廢與傀儡,法國國內想要讓大郡主與其締結婚約的呼聲還是很高,畢竟西班牙是一頭巨大的駱駝,就算早在腓力四世的時候就失去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應有的榮光,但其底蘊還是不容小覷,而且從血統上來說,路易十四體內的哈布斯堡血脈也要勝過波旁血脈——法蘭西與西班牙相互聯姻已經有段時間了,還有的就是,如果大郡主與卡洛斯二世的婚約能夠達成,法國人無疑是在利奧波德一世的臉上重重地抽了一記耳光。
可以說,對法蘭西,這樁婚事有百利而無一害,西班牙更愿意讓出一部分重要的利益——也就是海軍亟需的教官,士兵與艦船。
但對于路易來說,他并不看好這門婚事,西班牙與法蘭西聯姻已久,但更多的時候,它都在作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的另一條手臂掣肘法國;他的王太子小路易的妻子是葡萄牙的大公主,西班牙能夠給出的,葡萄牙一樣可以給,畢竟那時候海上的霸主正是這兩位;另外,就他了解到的,卡洛斯二世現在的狀況并不穩定——誰也不知道黑巫師的藥水究竟會制造出怎樣的一個怪物來——他的巫師和他坦言過,如果巫師們的藥水能夠如此靈妙,巫師們就不會為了躲避教會的圍剿,不得不潛入所謂的里世界躲藏起來了。
具體地可以參照一下新教,那些諸侯為何要庇護新教教首馬丁.路德,因為他長得好看嗎?不不不,還不是因為新教可以成為王權刺向教權的一柄匕首?這是戰爭,相對的,如果巫師們真的能夠令死者復活,治愈頑癥,讓一個癡呆的殘廢變成一個健康人,現在的教會早就不復存在了。
卡洛斯二世給路易十四的感覺就像是一個被許多雙手縫合起來的畸形怪,但他能讓女人懷孕,生孩子就讓路易十四最大的底牌失去了效用,對大臣們來說,長得丑,性情古怪,頭腦愚鈍有什么問題?能讓波旁的血脈在西班牙留存就行,他們還巴不得卡洛斯二世是個傻子呢,只要大郡主能夠生下西班牙的繼承人,等到王太后死了,她就是宮廷中身份最高的女人,可以挾持自己的丈夫與孩子對西班牙的政事指手畫腳,對法蘭西豈不是一樁再好不過的買賣?
太陽王難得地感到了一陣疲倦,他讓邦唐帶領這位尊貴的客人下去休息——凡爾賽宮一直有三個保留套間,就是為了招待這種不請自來的貴客準備,“還有,讓奧爾良公爵來見我,我要和他共進晚餐。”路易十四說。
路易打算在晚餐的時候和自己的弟弟說這件事情,但作為宮廷中的密探頭目,奧爾良公爵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他記了孔蒂親王一筆賬,卻也有點無可奈何,畢竟對孔蒂親王這樣的人來說,一樁婚事,男方看地位與權力,女方看嫁妝,和容貌,身材有什么關系?說句粗俗的話,帳幔一放,就算是頭驢子也能忍耐——歷史上多的是年輕的國王娶了一個丑陋肥胖年老的妻子,又或是豆蔻年華的公主嫁給了可以做自己祖父的人,卡洛斯二世雖然丑,但血脈高貴,又擁有一個巨大的帝國,能夠成為西班牙的王后,說真的,會是很多貴女夢寐以求的事情。
甚至有人說,如果不是卡洛斯二世有著這樣的缺陷,那么他求娶的就應該是大公主,而不是大郡主。
心煩意亂的奧爾良公爵斟酌著什么時候找借口揍孔蒂親王一頓,就接到了國王的旨意,讓他去和自己共進晚餐,王弟與國王共進晚餐是常事,但今天國王肯定是要和他商榷此事,奧爾良公爵知道,這樁婚事,不但他不愿意,路易也不愿意,只看他們該怎么說服那些大臣了。
這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三刻了,在沒有宴會的時候,國王會在下午六點用晚餐,而不是九點或十點,留給奧爾良公爵的時間不多,他整理了一下手上的工作,懷抱著一顆憂慮的老父親的心,準備動身前往國王的套間。
但還沒等到他看到窗外的大運河,他就聽到了一陣激烈的吵鬧聲,還有金鐵敲擊的聲音,經過戰場的公爵立刻跑到窗邊往外看。
他立刻看到了自己的女兒,她被幾個少年拱衛著,面對著一群西班牙人。
雖然從書面語言上來說,卡洛斯二世是孤身一人到凡爾賽來的,但就算是查理二世作為康沃爾公爵在歐羅巴諸國游蕩的時候,他身邊還是有著一大群仆從,路易十四在投石黨叛亂,被迫逃出巴黎的時候,身邊一樣前呼后擁,作為西班牙國王的卡洛斯二世,身邊同樣少不了侍從與仆人。
這些侍從與仆人,一大半都和勛貴們的仆從那樣,居住在凡爾賽宮下的建筑群里,那里幾乎已經成為凡爾賽的衛城了,他們每晚離開,早上入宮服侍主人,但也有一些侍從,是有權利與主人一起長居凡爾賽的套間的,其中就有何塞.帕蒂尼奧,也就是胡安.帕蒂尼奧的侄子,還有阿爾貝羅尼,他是托萊多大主教的弟子,他們兩人可以說是陪著卡洛斯二世“長大”的,深受這位喜怒無常的國王信任,現在他們一個擋在卡洛斯二世面前,一個站在兩群人中間,都是一副焦急不已,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處理的模樣。
自從大公主出嫁之后,奧爾良公爵之女大郡主瑪麗就是同齡貴女中身份最高的一個,她與大公主就是法蘭西王冠上的兩顆明珠,大公主離開了,她的光輝就愈發引人矚目,在凡爾賽的宮廷中,追逐大郡主的狂蜂浪蝶不知道有多少——雖然大郡主外嫁的可能性很大,但誰不想試試呢,那可是雖無公主之名,卻有公主之實的貴女!
大郡主也已經習慣了,她身邊總是簇擁著無以計數的人,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但能夠交心的除了大公主之外,屈指可數——她的侍女和王后,國王身邊的侍從那樣,需要看出身和地位,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伊娃,這位年輕的女士出身寒微,但因為在之前的敦刻爾克平叛戰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得以被路易十四召見,也許是因為她身上的某些特質打動了國王,國王竟然特例讓她做了大郡主的侍女。
這不免引起了一些波瀾,但路易十四親政二十年,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政場上也是得心應手,像他說的,他現在已經可以任性一二了,王太后根本不管,王后被問到的時候,她就說,我兒子身邊還有一個韃靼人呢,于是那些竊竊私語也慢慢地消失了。
沖突的根由就在這位伊娃女士身上。
西班牙人的裝扮從幾年前起,就在下意識地向法蘭西的風尚靠攏,尤其是在路易十四的學者與工匠們研究出了最新的染料后,被老派的西班牙人稱之為“輕浮”的鮮亮色彩也逐漸占據了整個宮廷,但這次不公開的出訪,仿佛是為了宣告西班牙人的身份,從卡洛斯二世開始,他的侍從都身著傳統的黑色外套,外掛肩帶,雖然也用了假發,襯衫上也綴了蕾絲與花邊,但一看就知道不是法國人。
這樣一群人,走在凡爾賽里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他們的國王卡洛斯二世,甚至讓一些猝不及防的貴女花容失色,這讓卡洛斯二世的隨從十分生氣,雖然他們應該體諒——他們看慣了他們國王的臉,但凡爾賽的貴女們通常卻是將波旁王室成員當做風景欣賞的…作為貴族與騎士,他們不能對女性發難,但怒意就這樣累積起來了。
而伊娃,她雖然也接受了侍女必有的教育,但與在凡爾賽中日夜浸潤的貴女還是有很大不同,譬如說,那些見了卡洛斯二世就頓然失色的貴女們雖然驚慌失措,但她們能馬上猜到來人的身份,退避行禮。
相對的,與西班牙人正面相遇的伊娃倒不覺得這樣的人有什么可怕——別忘了她的叔伯父親也都曾經是私掠船船主,在戰斗中因為火焰,刀劍或是毒液受傷的人也不少,他們的臉可能比卡洛斯二世還要猙獰一些,但她不知道該不該行禮——她沒見過這群人啊…
也許她只猶豫了幾秒鐘,但已經無法按捺住怒氣的西班牙人還是爆發了,他們沒有為難這位女士,卻要求向她的兄長或是丈夫提出決斗的要求——如果他不愿意向西班牙國王道歉的話。
伊娃的丈夫已經被處死很久了,如果可以,伊娃倒挺愿意把他從棺材里叫出來向西班牙人道歉,但隨后,聽說自己的侍女被西班牙人留住的大郡主就匆匆趕來了。
卡洛斯二世可能就此一生,也難以忘記這個美妙的景象,當時正值黃昏,他們身邊遍布大理石與青銅的雕塑,透明的水流從雕塑手中的水瓶、弓箭,甚至他們的口中,胸前噴濺而出,在金紅色,薄紗般的光線中折射出無數璀璨的細小光點,在光點之中,一個身著乳白色長裙的少女在一群少年少女的簇擁下向他走來。
她的面龐環繞著圣潔的柔潤光芒,盤起的金褐色長發上沒有珠寶梳子或是發針,只有初綻的梔子花與翠綠的枝葉,她的頸脖與手腕上妝點著象牙和珍珠,但就算是這兩者也在她潔白肌膚的映襯下黯然失色。
她來到卡洛斯二世面前,屈膝行禮,她說了什么,卡洛斯二世幾乎沒能聽清,但就算是天使的歌唱也不會比它更動聽了,他的眼睛濕潤了——自從他“痊愈”之后,他身邊沒有少過正值芳齡的侍女,但沒有一個能夠這樣…他無法形容,他的時間還沒有充裕到可以去學習詩歌,但他想要吟誦一首詩歌,急切地,熱烈地,他呆呆地看著大郡主,他的心就像是融化在了最后的余暉里。
何塞.帕蒂尼奧也在看著大郡主,他的叔叔是支持國王更換婚約,選擇法蘭西的大郡主做妻子的,他的理由中有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法國的大郡主已經十五歲了,一結婚馬上就還能生兒育女,利奧波德一世的女兒比大郡主小了七八歲,要等她生孩子,至少還要五六年。
雖然胡安.帕蒂尼奧沒有說到最后,但聰明的何塞.帕蒂尼奧也想到了——可能卡洛斯二世的情況不如人們以為的那樣樂觀——他等不及利奧波德一世的女兒安東尼婭了…
不久前,何塞也隨叔叔見過那位公主,安東尼婭,她的容貌當然完全無法與法國的大郡主相比,身材矮小,聲音虛弱,八歲的孩子看上去就像只有六歲,四年后,或是六年后,也很難說有什么改變的可能——另外,他們帶去的巫師也說,安東尼婭公主的生機還不如現在的卡洛斯二世旺盛,他們在一起,很難說能不能有孩子。
但大郡主,何塞在最初的悸動后,就立刻隱晦地觀察起這位郡主的…胸膛和臀部…“我乃路易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