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
林靜姝喚著。
“行!了!”
林祭酒加重了聲音。
“我和錦寧縣主還有要事要談,叫下人送她回去。”
林祭酒不在看林靜媛,而是轉而對林夫人吩咐道。
“是,老爺!”
林夫人柔柔的應著。
輕聲喚道,“靜媛啊…”
聞聲,林靜媛瞥了一眼,嘴角嗤笑,“用不著你假好心,我自己會走。”
說完,看也不看廳內的眾人,轉身離去。
徒留林祭酒站在原地,對宋青苑笑了笑。
尷尬的解釋道,“養女不肖,下官家中的這點煩心事,讓錦寧縣主見笑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宋青苑搖搖頭表示理解。
又勸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林大人不必煩憂。”
“錦寧縣主果然通透,不愧是精通佛理之人。”
林祭酒笑了起來。
“錦寧縣主這邊請,咱們書房中談。”
“好!”
宋青苑應下。
片刻,林家書房內。
茶香氣在室內彌漫。
宋青苑,林祭酒各坐一端,手捧茶杯輕輕吹著。
“這是老夫新得的龍井,錦寧縣主嘗一嘗,味道如何。”
品茶,文人雅士的愛好。
宋青苑微微一笑。
曾經,她學了個形似,現在嗎…她對茶的了解,還是停留在書面上。
龍井?
宋青苑迅速回憶。
“淡而遠,香而清,好茶!”
“此茶可是清明節前采制的?”
聞言,林祭酒眼前一亮。
“錦寧縣主所說不錯,此茶確實是清明節前采制。”
“哈哈!哈哈!”
林祭酒大笑。
“想不到錦寧縣主,亦是好茶之人。”
“西湖龍井下官這里還有一些,待錦寧縣主回去時,便可拿上…”
“不必!”
宋青苑連忙拒絕。
搖頭道,“《茶道》中曾言,不同時期采制的龍井茶,有不同的茶味。”
“清明前采制的龍井茶,早茶口味清淡,清新幽香。”
“谷雨時節前采制的龍井茶,茶香四溢,滋味回甘微甜。”
“夏秋采制的龍井茶,味道濃郁,口感苦澀。”
宋青苑清脆的聲音侃侃而談。
末了笑道,“苑兒不懂茶,亦不好茶。”
“只是有空的時候,常讀一些書籍,《茶道》這本自也看過。”
“這…”
林祭酒搖頭失笑,本以為找到一個在茶道上的知己。
卻不曾想,是個照本宣科的門外漢。
“錦寧縣主還真是直言不諱,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下官佩服!”
林祭酒拱拱手。
文人墨客常以風雅自居,品茶亦是雅道。
別人裝腔作樣還來不及,卻不曾想眼前的這位,卻避之不及。
聽罷,宋青苑訕笑,耳根紅了紅,別過頭。
她也曾是裝腔作樣的,不然又何必研究《茶道》一書。
只是如今身份地位不同,她已貴為錦寧縣主,大可不必再以這些東西來撐場面。
又輕酌了兩口,宋青苑道,“林大人對于我送過來的那張,國學館建蓋圖紙,有何想法?”
“若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還請直言,你我再行商議。”
“的確有!”
林祭酒點頭,便從袖口掏出改動過的圖紙,放到宋青苑面前。
“在這里,下官希望可以加一個…”
經過半個時辰的討論,圖紙便被初步敲定。
“既如此,下官明日便命人著手去辦。”
“還請錦寧縣主,等下官的好消息。”
林祭酒一拱手,笑著說道,“不過這銀兩…”
“二百座國學館,我可以先付十萬兩。”
“其余的待驗收完成后,再行結算。”
宋青苑把自一千兩計劃,與林祭酒分說。
末了道,“如此一來,既節省人力,也能加快國學館的建蓋,最重要的一點是省銀子。”
“因為這樣,杜絕了中飽私囊一事。”
“哈哈!哈哈!”
林祭酒聽罷朗聲大笑。
拍手道,“錦寧縣主當真好計謀,竟是算得滴水不漏。”
“這樣也好,就依錦寧縣主所言。”
林祭酒痛快的應下。
又看向宋青苑道,“既然咱們說完了國學館的建蓋,那也該來說說,書籍的問題。”
國學館若想建成,一離不開場地,二便是離不開書籍。
若無書,空有一座場地,又有何用。
同樣,若又書,沒有看的地方也同樣無用。
“不知錦寧縣主可否知曉,我國子監去年統計,藏書數量已多達八萬多冊。”
“要把這八萬多冊全部抄錄,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若是抄兩百個八萬冊,錦寧縣主這…不切實際。”
林祭酒搖了搖頭。
“如此巨大的書籍數量,別說一年,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都不可能完成。”
“如此,就只有進行雕版印刷,可這樣一來,造價就…”
林祭酒微微皺眉,給宋青苑算了一筆賬。
“不說用好的雕刻材料,只是最普通的,一本書籍刻下來,至少得五十兩。”
“八萬本就是四百萬兩,這其中還不包括紙與墨,總共算下來的話…”
林祭酒苦笑。
“錦寧縣主,你這十萬兩銀子,怕是只能付個零頭。”
“所以依下官所見,不如循序漸進。”
“國學館大可以建蓋,只是這藏書數量,未必要與國子監一致。”
“每座國學館,下官先投進去五千冊書籍。”
“待日后有了銀子,在陸續增加。”
“只是這五千冊算下來,也需要二十多萬兩,所以嗎…”
林祭酒濃密的眉毛輕輕一挑,身子向后靠了靠。
看向宋青苑道,“下官可是知道,這國子監十個名額,被錦寧縣主“捐”出了高價。”
“所以這銀子…”
林祭酒一拱手,“下官斗膽,請錦寧縣主全部支援國學館建蓋。”
林祭酒臉上一派和善,甚至還掛著親切的笑容。
可說出來的話卻是…要銀子。
聞言,宋青苑不動聲色的端起茶杯,氣定神閑的抿了抿。
似是在回味這西湖龍井中,清香之氣。
林祭酒見狀,臉上終是露出一絲慚愧之色。
“錦寧縣主對不住!”
“下官也知,慈善基金會能拿這十個名額,籌得出幾十萬兩,是靠了錦寧縣主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