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熊貓書庫    怪異管理公司
🔊點這里聽書

  其四,就是之前的嫪毐之事,嫪毐利用太后的寵愛,開始在暗中逐漸發展起權勢,

  又因嫪毐出自呂不韋門下,一時成了同呂不韋并立的又一股政治勢力,在嫪毐封侯之時,太后趙姬與呂不韋鬧得并不愉快,不知出于何等原因,最終呂不韋選擇了妥協。但雙方決裂的禍根早已埋下,嫪毐封侯之后,朝延內部,呂氏和嫪氏之間互相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弄得朝堂上烏煙瘴氣。

  其次嫪毐也同呂不韋一樣招徠門客和使用奴隸經營商業和手工業,門客有ー千多人,奴隸有幾千人,在數量上僅次于呂不韋。因為他有太后的依靠,黨羽很多,連擔任衛尉的竭、擔任內史的肆、擔任佐弋的竭,都是他的死黨。

  故而嫪毐再造反之時才能毫無阻攔的穿越秦國禁宮守衛,帶著一眾手下直接進入皇城內部,嫪毐尚且如此,呂不韋的黨羽更甚。

  其五,呂不韋大膽妄為目無尊上意圖顛覆秦國根基。

  養著三千門客編撰《呂氏春秋》,在王上及冠之年公布。他將呂氏春秋公布在秦國國都成陽的市門上,懸賞說:“對這本書能增減一個字的賞賜千金。”但無人敢改動一字。屬下也曾讀過呂氏春秋,無非是一部揉淬百家之長,毫無建樹的大雜燴而已,其中錯誤屬下就發現數十處,為何無人指出,蓋因大家都畏懼呂不韋的權勢。

  呂不韋在秦積威可見一般。

  其次《春秋》乃宮延中用來教育太子書記,在《呂氏春秋》全書的總序《序意篇》中,呂不韋一開口就引用上古帝王黃帝怎樣教導顓頊的一段話,很明顯,呂不韋想憑著“仲父”的身份用他的這部《春秋》來“教導”王上,擴展自己的政治影響。他趁您親理政務前,把自己的一套“雜家”學說煊赫地公布出來,使自己的學說定于一尊,在您親理政務時能夠成為其學說的實踐者,從而保持他原有的地位和權勢,維持舊秩序。

  呂不韋雖然沒有大逆不道謀朝篡位,但所作所為比大逆不道還要令人發指,他要用思想上影響王上,改變王上,若真讓呂不韋詭計得逞,王上親政之時,勢必要推行呂氏春秋那一套,而到那時候王上便更加離不開呂不韋這個呂氏春秋的創造者,呂不韋企圖把你變成一個傀儡。

  更可怕的是呂布春秋與秦國強盛的根本相互沖突,秦國因商鞅君變法而強,呂不韋卻要搞復辟,恢復以為的君候制度,如此一來自商鞅變法大秦幾代人的積累便會逐漸蕩然無存,那時候的秦國肯定會回到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那樣的秦國還有出路嗎?

  李斯的一席話,秦皇嬴政聽出一身冷汗,時至今日李斯的當初的那番話依舊時常在耳畔回響猶如九天驚雷,震耳發聵。

  李斯那番話,聽上去有些危言聳聽,但仔細琢磨也并非沒有道理,秦皇嬴政之所以沒有將呂不韋的春秋放在眼里,是因為他的身邊一直有正統的上古人皇帝師輔佐。柏氏一族的帝師在謀權方面或許沒有荀子厲害,甚至連李斯都比不上,但在教導帝王這一塊,不得不承認柏氏一族是專業的,只要有柏氏一族存在基本上就不會出現太過昏庸的帝王,上古時期柏氏一族教導的帝師皆為人杰,大秦歷代國君,或有平庸之人,但絕對沒有昏庸之輩,若不然大秦早就其它諸侯吞并了,哪還有秦國一統天下的事情,由此可見柏氏一族帝師對一個朝代的作用。

  呂不韋的所作所為在秦皇嬴政眼里屬于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人都是有私心的,呂不韋維護自己的利益維護貴族利益,這都是可以接受范圍之內,但唯一觸犯秦皇嬴政逆鱗的是呂不韋企圖用思想控制他,雖然有柏氏一族在呂不韋不會成功,可不代表呂不韋就能這般做,之前的時候秦皇嬴政還沒往這方面尋思,讓李斯點明了說開之后,秦皇嬴政愈發覺得呂不韋對他是個巨大的威脅。

  從這方面也能看出荀子帝王之術的厲害之處,善于謀權度測人心,呂不韋的小心思,在李斯面前就如同孩子藏玩具一般,都是小兒科。

  兩人密謀之后秦皇嬴政對李斯刮目相看,賞賜李斯一番之后便沒了下文,因為秦皇嬴政這時候發現,現階段并非對付呂不韋的最佳時機,在嫪毐之亂之后,嫪毐這個“假父”被車裂。趙姬被幽禁于雍城,她與嫪毐的兩個孩子也被殺,隨后還有嫪毐一眾門客處理,這些都需要時間。

  秦國經歷這樣的動蕩,朝野上下也需要時間去消化去穩定,在這個人心浮動的時候再對呂不韋下手,無疑是烈火烹油,讓秦國這個火藥桶徹底爆炸,朝堂上積累的矛盾一起爆發出來,說不定都有逼反呂不韋的可能!

  于是,秦皇嬴政決定等嫪毐一事余波平息之后再做行動,身為一個帝王這點隱忍的氣度還算不得什么。

  秦皇嬴政遲遲不見動作,可急煞了李斯。

  李斯一直翹首期盼秦皇嬴政與呂不韋徹底鬧翻,他好趁亂崛起,但從那晚密謀之后,秦皇嬴政仿佛忘記了一般,沒有任何對呂不韋的動作,這一度讓李斯懷疑秦皇嬴政已經收到了呂不韋影響,所以秦皇嬴政才會猶豫不決。

  患失患得幾日后,李斯逐漸想開了,身負帝王之術,從一個小吏成為秦國重臣,要說隱忍,他比秦皇嬴政更能忍,就好比那忍者碰上了忍者神龜,不光能忍還能屈能伸!

  一個要從呂不韋手中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權力,另一個視呂不韋為自己進階路上的絆腳石,兩個都想搞垮呂不韋的人無形中產生了某種默契,閉口不談扳倒呂不韋之事,好像兩人集體失憶早已忘記那夜發生的事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