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能裝一輛T—72

熊貓書庫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點這里聽書

  黑色短促卻壯碩的機鼻,之上是駕駛艙,隨即通身圓滾粗壯的巨大機身直通機尾,直至高高豎起的T型垂直尾翼為止。

  機體背部有一個略微的隆起弧度,雖然明顯,卻沒有運—17機體背部那般,猶如羅鍋一樣的外凸中央翼盒。

  而是更加的低矮、平滑,與機身融合度更高。

  寬大的機翼有數度的后掠角,配合著機翼下方旋轉不停的四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轟鳴,即便距離機場還有一段距離依舊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

  可當這架陌生的大型四發運輸機離近了,垂尾上鮮紅的國旗,機體上“中國民航“的字樣,以及中段“金頭盔”的標志,又給人一種難以名狀的希望。

  “這…這…這是…”

  重裝部隊看著天上那架徐徐降落的運輸機整整愣了足有兩分鐘,直到看到機身上的“金頭盔”標志,這才打了個激靈,回過神來,連忙偏頭看向旁邊站姿筆直的“金頭盔”部隊部隊長,顫抖著問了一句:“咱們最新進口的戰略運輸機?”

  薛衛東本來還未他們剛剛試驗性列裝的運輸機第一次登場便收獲一眾愕然與震撼,正與有榮焉時,重裝部隊的干部就問了這么一句話,薛衛東一張臉當即就黑了:“我說你這個同志,怎么說話呢?怎么是個運輸機我們空軍就得進口是不是?告訴你,記住嘍,這款運—18NB是純國產的。”

  此話一出,別說是重裝部隊干部目瞪口呆,就是周圍其他部隊領導和干部同樣是驚愕莫名。

  是的,當他們看到運—18都沒有如此震驚,原因很簡單,運—18在如何,那不過是款運輸大尺寸部件的特種運輸機,哪怕是應用于抗洪救災的緊急航空運輸,運—18運送了也不過是些重量不大,但卻占據相當大空間的物資。

  比如說騰飛集團生產的整體式醫療方艙,再比如說用于災民安置點的D—30或D—40燃氣輪機發電設備等高附加值貨物。

  再加上運—18的飛機結構很明顯應用了眾多民航飛機的設計理念,比如說起落架是單獨支撐結構,反推裝置完全照搬民用客機成熟設計等等。

  這樣的設計那些個部隊領導和干部一看,就不可能大規模裝備部隊。

  就好比是一個有錢的鉆石王老五,想找個妹子結婚過日子,結果撲過來的卻是一個膚白貌美,大長腿的女神,各方面條件都好到爆炸,就是生活奢侈,大手大腳外加動不動耍點大小姐的傲嬌小脾氣。

  鉆石王老五對這樣的妹子談談戀愛,玩一玩還行,真正結婚的對象還得找勤儉持家,踏實肯干,賢惠淑德的女孩來。

  各部隊領導和干部看運—18的心態是一模一樣的。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若不是這次抗洪救災,部隊急缺航空運力,國內民航系統的專用貨機又匱乏,上級也不可能調二炮的這6架運—18過來。

  沒辦法,抗洪救災說得是抗洪,實際上更多的是穩定民心,若非如此,石軍之流也不會連篇累牘的寫文章,預言國內將如何如何。

  若是深究起來,他們的話也不算錯,畢竟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大疫之后必有打亂幾乎成為兩千年來的鐵律。

  正因為如此,如何在受災之后短時間內穩定住民心,讓保障措施第一時間到位是比單純的堵住長江大度,保住千里沃野更為繁重,同時也是最為緊迫的工作。

  顯然航空運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于是,二炮的運—18來了;剛剛在“金頭盔”部隊進行試驗性裝備的運—18NB也來了。

  而在場的各部隊領導和干部見到運—18NB,就跟看到夢中的那個她,那真真是拔不出眼睛了,沒辦法,誰讓運—18N是真正的運輸機!

  光憑這一點,就已經讓重裝部隊干部等人興奮的不知所措,再聽薛衛東說這款運輸機居然還是純國產的,那激動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這下都不等重裝部隊干部說話,那邊的警衛部隊領導就直接沖著薛衛東問出了口:“看模樣應該跟運—18的體量差不多吧?”

  薛衛東一本正經的點點頭:“還行,也沒比運—18強多少,就是最大起飛重量也就124噸,空重62噸,最大載重38噸,空載情況下航程是9200公里;裝載20噸貨物的情況下航程5800公里;裝載30噸貨物的情況下航程是4600公里;滿載38噸的情況下,航程是3740公里。”

  “124噸的最大起飛重量,38噸的最大載重量?我的天呀,這不已經趕上伊爾76了?”

  薛衛東這邊話音剛落,那邊一位部隊干部便發出一聲驚呼,要知道國內從俄國引進的伊爾76MD戰略運輸機宣稱最大載重量為46噸,可通常的情況下,為了確保航程和安全性,承載量一般在40噸左右,如此衡量載重量38噸的運—18NB幾乎跟伊爾76相當。

  問題是運—18NB的最大起飛重量不過124噸,遠遠小于伊爾噸的最大起飛重量。

  用更小的起飛重量達到不亞于戰略運輸機的載荷,這說明什么?

  運—18NB的設計、材料、工藝完全碾壓俄國的伊爾76才能做到,意識到這一點,在場之人如何不詫異,又如何不驚訝?

  結果薛衛東卻笑著擺了擺手:“人家伊爾76畢竟是戰略運輸機,我們的運—18NB充其量只是個中型。”

  聽了這話,場內不知為何莫名的有種松了口氣的聲音。

  是呀,伊爾—76在如何也是戰略運輸機,運—18NB就算厲害,一下子達到伊爾76的水平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都有些恐怖。

  畢竟在運—18之前,國內連最大起飛重量80噸的飛機都做不出來,如今一下子提升到124噸,不是這些部隊領導和干部想不明白,實在是沒這個膽子去想。

  可就在這些人覺得自己從云端落回了現實,還沒適應完全的時候,薛衛東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包括重裝部隊干部在內的所有人不淡定了:“所以,我們的運—18NB能夠以戰斗全重的方式運送一輛T—72級別的坦克,伊爾76就不行,沒辦法,誰讓我們的運—18NB貨倉寬度達到4.5米,遠大于伊爾76的3.5米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