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百一十二章 墮落成這個樣子?

熊貓書庫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點這里聽書

  聽著莊建業俄不俄,中不中的招呼,不少俄羅斯航空工業高管和專家的臉都不是太好看。

  特別是看到莊建業那一身灰色休閑T恤,藍色牛仔褲的裝扮,就覺得眼前這人怎么看怎么不正經。

  要知道這一次可是規格極高的航空企業界間的合作項目,一旦達成極有可能影響兩國航空產業格局,結果,作為意向合作方的企業負責人,不說來個沐浴更衣,七齋三戒,最起碼著裝要正式些吧。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T恤上印的那一行字,任誰看了都有種上去很扁莊建業的沖動,因為上面赫然寫著:

  就我最懂航空技術。

  而且還是中英文雙語的,生怕別人看不懂。

  如此赤果果的高調裝逼,一棒子俄國的航空工業高管和專家心里能痛快才怪呢。

  事實上要不是這些年俄國國內的經濟愈發不景氣,實在養活不了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龐大航空工業,這幫子骨子里極為高傲的家伙們打死也不可能跑到中國來尋求合作。

  要知道在他們眼里,中國航空工業那就是個弟弟。

  想當年還是他們這些俄羅斯人手把手的教中國人一顆螺絲釘,一塊鋼板的建立起現如今的中國航空工業的產業體系。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航空工業界喊他們這些俄羅斯航空工業代表一聲師父并不為過,既然是師父當然要有為師的風范,最起碼要比徒弟技高一籌才是。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蘇聯的航空工業始終處在世界領先的位置,與美國幾乎難分伯仲,照比中國這個小老弟不知道強到哪里去。

  可問題是航空工業這東西是典型的政府導向性產業,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作支撐,根本就玩兒不起來。

  蘇聯的航空工業是很強大,可隨著蘇聯碎成一地的渣滓,強大的航空工業與其他蘇聯時期的重工業體系一樣,瞬間變成了空中樓閣,有老底子的還能指望著老本兒過活,薄弱些的就只能無奈的走向破產。

  再加上解體以來產業鏈的撕裂,技術人才的大量流失,俄羅斯的航空工業體系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的航空工業再不濟也要比一般國家要強上許多,特別是中國、新德里這類發展中國家,就算原地踏步,那也在整體上處在領先的優勢地位。

  也正因為如此,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才能靠著蘇—27,米格—29等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三代戰機生產制造能力,在中國和新德里獲得豐厚的回報,為當時奄奄一息的俄羅斯航空工業蓄上一口命。

  有了這個成功的事例在前,俄羅斯國內的航空工業界便蠢蠢欲動,準備有樣學樣,在中國和新德里這樣的發展正國家身上撈上一筆。

  所以俄羅斯航空工業界對這幾個國家的形勢變化和發展比自己都上心,尤其是半年多前中國東南沿海的大事件以及近期的喀喇昆侖山口的地震,讓俄羅斯航空工業界再次看到大賺一筆的希望。

  特別是在中國,俄羅斯航空工業界經過對大半年前的大事件進行細致的分析得出結論,中國的三代戰斗機數量不足,大型運輸機同樣需要擴充,同時中國民航客機在進入90年代后同樣面臨更新換代。

  除此之外,直升機方面中國國內同樣有著極大需求。

  林林總總加在一起,俄羅斯航空工業界研判,未來五到十年內,中國軍、民各類型航空器的缺口最起碼在3000到5000架,這可是一個近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俄羅斯航空工業不說把這個市場完全一口吞下,就算吃下去三分之一,也足夠俄羅斯航空工業順順利利的進入21世紀,并且有余力展開下一代戰斗機、直升機和運輸機的研制。

  正是有這樣一個預期,當接到中國邀請,觀摩空降兵部隊在喀喇昆侖山東麓舉行實兵實彈演習時,莫斯科方面便派出了在諾羅科夫前往,以便在觀摩過程過中實際查看中國軍用航空器的短板,從而規劃讓俄羅斯航空工業界針對中國的市場攻略更具可行性。

  結果,一場比演習更貼近實戰的救災行動過后,諾羅科夫傳回來的消息卻讓俄羅斯航空工業界有種一切努力可能全都白費的既視感。

  采用兩臺渦扇發動機的運—17性能優異也就不說了,關鍵是采用的動力也開始國產化,而且使用的還是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完全摒棄了俄國貨。

  這也就罷了,在直升機方面,中國同樣進步顯著,不但擁有4噸級的直—12,而且還研制并裝備了8噸級的直—15,配合從美國進口的S—70“黑鷹”直升機,組成十分優異的高原直升機天團,不但順利完成救災任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成為受災哨所重建的重要運輸工具。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積極研制噸位更大的直升機,據可靠消息,一款15噸級的大型直升已經開始前期的地面靜力測試,預計21世紀初便會形成初步的裝備能力。

  種種消息對俄羅斯航空工業界來說無異于是一道又一道的重擊。

  如果什么東西中國人都能自己做,然后依靠自己國內高速發展的市場把紅利吃光,還有他們俄羅斯航空工業什么事兒?

  難不成以后除了蘇霍伊這樣的重型戰斗機生產企業外,其他的俄羅斯航空制造商都要去死?

  俄羅斯那些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大佬們再混蛋也知道這么干不行,那怎么辦?

  當然是對弱小的壓榨,跟有實力的聯手了。

  于是同樣是俄國研制生產的米—171直升機,給有能力生產直—15的中國報價是650萬美元,對新德里就獅子大開口飆到4500萬美元。

  雖然給中國的價格優惠到爆炸,可也別覺得老毛子真的心善,事實上俄羅斯人真實的目的就是想用這種低價傾銷的方式擴大市場占有率罷了。

  至于所謂的合作同樣是這個目的,你有實力,那就趁著你還沒完全成長起來以合作的方式把主導權攥在自己手里。

  問題是,俄羅斯這幫航空工業界的高管和專家們算盤打得是不錯,奈何超級大國的老大哥風范享受的太久了,突然屈尊想要跟以前的小徒弟平起平坐的搞合作,心里那個落差呀,根本就不足跟外人道。

  一時間端著的架子根本放不下來,再加上隨意慣了的莊建業這么一搞,當時幾個脾氣火爆的俄國專家就火了,很不客氣的跟陪同過來的官員質問道:“這才多少年,我們當初手把手教出來的中國航空工業就墮落成這個樣子嗎?”

  天才一秒:wap.zanghai花tx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