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變局

熊貓書庫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點這里聽書

  事實上風暴比莊建業想象的來得更快,更迅猛!

  僅僅幾天之后,陸杰就從上海打來電話,告訴莊建業,民航正在醞釀一次大的改革,準備在今后五到十年內逐步淘汰現有的落后機型,裝備技術更加先進,經濟性更好,安全系數更好的機型。

  這倒是無可厚非,畢竟國內的民航機型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兒,不但燃油消耗高,大部分接近使用年限,故障率高,安全系數低,因此這幾年飛行事故頻發,的確是該更換機型了。

  按理說這項改革對騰飛廠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消息,畢竟民航要換機型,對配套的訓練架構也要調整,如此成就的市場空額,騰飛廠正好可以填補。

  可偏偏民航的改革不止于技術上的調整,在體制上也邁出了一大步,那就是放權。

  要知道之前的民航總局與其說是政府機構,還不如說跟騰飛廠上級部委一樣,即有行政權,又有經營權,典型的政企不分。

  不過這也能理解,改革開放后重新調整的民航系統如果沒有一個強力領導的話,真的很難步入正軌。

  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民航已經逐步步入正軌,再加上這個領域初創,內部的結構比較簡單,便于上級改革意圖的貫徹,于是便將其當做試點,探索政企分開式的改革實踐。

  即成立專業航空運營公司,負責旅客和貨運的運輸,為此在民航總局直屬層面組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有能力的地方也可以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

  這些航空公司的經營權歸于自身,民航總局負責專業指導和行政管理,逐步從具體經營事務中抽身。

  雖說此項改革并沒有從根本意義上解決政企分開問題,但卻在這條路上邁出了一大步,至少民航總局更像是一個政府部門,而不像騰飛廠上級部委一樣是又當爹,又當媽。

  如此符合時代發展的改革,應該是大勢所趨,但恰恰如此,對騰飛廠,乃至整個國內航空制造業來說卻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沒改革之前,騰飛廠面對的就一個民航總局,依靠自身優勢以及上級部委的背景,就算有個風吹草動,也能輕松化解,畢竟部委也不想丟了民航這個大金主。

  至于民航出于對國內企業的支持,以及上級若有若無的政策傾向,怎么也得給部委點兒面子,于是類似騰飛廠這樣的國內航空企業可以毫不客氣的分享民航這塊大蛋糕。

  可是現在民航總局把權力下放,各地方自己成立航空公司,這一下就把公關難度從普通模式調高到地獄模式。

  民航總局能給部委面子,可地方航空公司卻未必會給,畢竟地方航空是能給當地帶來不小收益的,自然要把效益放在首位,連波音737和麥道80都搞不明白的航空制造企業,敢說自己的東西好?

  算了,您還是哪兒來回哪兒去,早點兒洗洗睡吧。

  連部委都不買賬的地方航空運營公司,騰飛廠這個小角色人家就更不搭理了。

  所以不止是騰飛廠被人拒之門外,就連部委也經常吃各地方航空運營公司的閉門羹,而隨著民航改革在86年年初正式落地,早就做好準備的國外航空巨頭立時蜂擁而入,除了麥道在滬市開設合資的飛機組裝廠外。

  各地合資的飛機維護廠,修理廠更是比比皆是,幾乎清一色都是給各地航空運營公司新機型做配套的。

  要知道這一塊在改革前全部是部委手里的業務,現如今基本讓國外的航空巨頭瓜分殆盡,一下子讓部委都有些舉步維艱。

  無奈之下,只能讓出沿海一些企業,與國外航空巨頭開辦合資廠,如此才勉強獲得一份收益。

  連部委都是苦苦支撐,就別說騰飛廠這個小蝦米了,民航的四千萬訂單并沒有取消,但也沒有后續的追定的消息。

  因為根據改革,無人機隊從民航中踢出,原有無人機劃歸到各個應用單位。

  不過由于騰飛廠原有TY—2無人機平臺操控技術等原因,各單位使用時要提前向當地民航局報備。

  以便民航局審批后,在TY—2無人機平臺使用區域內架設地面引導發射器。

  這一下無異于是限制了各單位使用無人機的靈活性,地質勘探還好,對這點無所謂,早點兒晚點兒礦藏和地貌就擺在那兒呢,什么時候看都行。

  可電力和林業部門卻不行,電力故障和森林火災全都是突發情況,結果你還要報備,等你把流程走晚了,那損失可就大了去了。

  于是先前民航局購買的那批TY—2無人機很快就被電力、森林部門淘汰,哪怕地質勘探部門接收了一批,數量也不多。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國外的航空制造企業早就盯上這塊蛋糕,民航改革一開始他們就大舉沖進來,還沒等國內的航空制造業反應過來,市場就已經被瓜分。

  說實在的,別說是民航和就是軍用航空又如何幸免?

  各大軍火巨頭揮舞著手里的先進軍用飛機,就跟媒婆見了心動的小伙子一樣,一個勁兒的往京城的部隊總部跑,部隊首長們簡直都要挑花了眼。

  甚至有人發出反正自己造出來也是落后,干脆把所有項目全都下馬,節約資金購買國外先進航空裝備的論調。

  好在部隊手里錢真心不多,沒有大規模采購的能力,不然國內的天空絕對會跟地面的汽車一樣,全是外國的牌子。

  騰飛廠到是最先感受到了這場大變局中帶來的沖擊,在民航改革落地前,莊建業便在騰飛廠的干部職工大會上做了題為騰飛廠正處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的報告。

  提出了幾點應對舉措。

  只可惜騰飛廠的體量還是太小,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部委都節節敗退的情況下,騰飛廠這個下屬廠自然免不了受到沖擊。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收攏安置因與麥道合資而淘汰下來的運十生產線和全套工裝設備,以及部分職工及家屬。

  當時部委把各企業負責人招到京城開會,以多三成的生產任務為代價,希望各廠你一點兒,我一點兒把這個大包袱給分了。

  結果沒一個人愿意干,沒辦法,如今的航空廠日子都不好過,部委今年的生產任務加三成到是能熬過去,明年呢?后年呢?要知道分來的設備和人可不是吃今年這一年,那可是一輩子。

  眼瞅著沒人應聲,主持會議的部委主要領導就要發飆,這時候坐在最后排的莊建業舉起了手,成為主動背起包袱的第一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