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的建議挺不錯,但是為了能讓崇禎更加震撼,朱舜覺的還是另一個辦法比較妥當:“王公公,現在的這個王恭廠里面沒有儲存火藥,不會對皇上的安全造成威脅。”
“我覺得皇上還是微服私訪一次新王恭廠比較好。”
這句話要是別人說出來,王承恩絕對會讓東廠的人立即把這個人拿下,以叛逆的罪名處死。
看著永定河岸邊那一排排的水力鉆床,王承恩居然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暫時忘記了皇上的安危。
王承恩沒有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腳步匆忙的從新王恭廠離開了。
朱舜看著王承恩匆忙的身影,笑了笑,這件事十有八九是成了。
果不其然,天色剛剛黑下來,崇禎帶著錦衣衛和東廠番子,靜悄悄的走進了新王恭廠。
下午四點的時候,就已經放衙了,王恭廠里的匠人們全部回去睡覺了。
現在剛過了八點,朱舜哪里睡的著,就點著煤油燈,坐在書案前編寫著一本書籍。
崇禎自從登基以來,幾乎是每天批改奏章都要批改到半夜,看到朱舜都已經天黑了還在處理公務,心中突然多了一種碰見知己的認同感。
早先對于朱舜的惱怒立刻就沒了,再加上朱舜是難得一見的廉吏,心想著就算朱舜完不成一千支鳥銃的交付,讓他去地方上做個父母官也不錯。
朱舜感覺王恭廠里好像來了人,抬頭一看,正好瞧見了崇禎,不慌不忙的收好硬毫毛筆,走了出去:“微臣,參見皇上。”
崇禎聽了王承恩的敘述,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水里鉆床,虛扶了一下說道:“愛卿免禮平身,讓朕見識見識那個水力鉆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朱舜準備讓崇禎先見識一下傳統的鳥銃制造,再演示水力鉆床的威力。
朱舜帶著崇禎等人走進了一間匠作間,穿上了一件全是火星點子的麻布對襟,走到了一個火爐旁邊,先是把火爐里面的火點燃,然后讓一名錦衣衛幫忙拉動風箱。
“皇上,制作鳥銃一共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三段接合式,一種是雙層復合式。”
朱舜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就從火爐旁邊的砧板上抽出來一根鋼條,長約三十公分:“這個第一步叫做制管。”
“打造鳥銃的槍管,要先拿一根鋼條當做冷骨。”
朱舜又從火爐里夾出一塊燒的火紅的鐵胚料,蓋在冷骨上面,拎起鐵錘不停的敲打鐵胚料。
直到鐵胚料卷成一根鐵管,在這個過程中,朱舜不停的把冷骨抽出來,泡在水槽里冷卻,防止冷骨和鐵胚料焊在一起。
制作完一節槍管,朱舜拿著一塊又黑乎乎的布巾,隨意的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說道:“敲打鐵料誰都會敲。”
“難就難在槍管的厚度,一定要保持在三分左右,這樣槍管才會結實,經得起十幾次的連續射擊。”
“所以一個鑄匠的手藝好壞,從這一步就能看的出來。”
第一步制管演示完了,朱舜又拿過來兩節打造好的槍管:“這個第二步叫做焊接。”
“因為技術的限制,做不到直接打造一整根槍管,所有就要分成三節鑄造,第二步焊接就是把三節槍管焊接在一起。”
“這個步驟是最關鍵的,決定著鳥銃制作的成敗,因為如果焊接的不好的話,很容易造成炸膛。”
“這一步比較耗費時間,臣就不演示了,就是把一節節的槍管燒紅了以后,套在一個更長的冷骨上面,不停的大力敲打。”
“在這個敲打的過程中,輔錘手不斷的把白銅粉撒在焊接口,等到三節槍管焊接在一起,槍管的主體也就制造完成了。”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用一種比較簡陋的鉆床修整槍膛,把槍膛里面修整的大小合適,膛面光滑。”
“完成前面所有的步驟,一支鳥銃最重要的槍管就制造完成了,接來下把木托還有一些小零件組裝在一起就行了。”
崇禎看著朱舜的演示,忍不住說了一句:“這也太復雜了,需要多少天才能制作好一支鳥銃。”
朱舜說出了一個讓崇禎覺的很合理的數字:“鳥銃的制作就在于槍管,制作一根槍管,最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只要把槍管制作好了,組裝一支鳥銃就很輕松了,把零部件組裝好就行了。”
崇禎拿起一節槍管,仔細打量了幾眼說道:“只要能把槍管制造的時間縮短,就能加快鳥銃的制作。”
“不知道愛卿發明的水力鉆床,需要用多長時間。”
沒有見過機械化生產的人,第一次看到機械不要人力畜力就能轉動,都會感到很大的驚嘆。
朱舜還是決定先給崇禎演示一遍:“皇上請跟我來。”
一群人走了沒有幾步,就來到了水流湍急的永定河岸邊,朱舜走進放著一架水力鉆床的棚子,拿起了一根圓柱形鐵棍,長度和制作完成的槍管一樣。
朱舜拿起圓柱形鐵棍放在張力鉗上,轉動張力鉗旁邊的轉輪,用力把圓柱形鐵棍夾緊。
拉動啟動杠桿,啟動了水力鉆床,慢慢的把張力鉗往前推。
鉆頭和圓柱形鐵棍摩擦在一起,瞬間就有耀眼的火星子濺射了出來,晚上看起來尤其刺眼,只用了半柱香的時間,就鉆通了一部分。
崇禎看著鉆通的長度,計算了一下需要的時間,算出了一個大概的時間:“半個月?”
朱舜關閉水力鉆床,笑著說道:“一天。”
崇禎聽到這么一個驚世駭俗的數字,嘴里有些發干,不敢相信的再次確認了一遍:“愛卿可不要胡說,真的只需要一天?”
朱舜鄭重點頭,認真的說道:“一天。”
崇禎深吸了一口夏夜里的涼風,平復心里的熾熱和震撼,正要開口說話,看見了永定河旁邊一排排的水力鉆床。
怔住了。
如果說燧發線膛槍的發明變革了一個時代。
那么,發明了水力鉆床。
崇禎就站在這個時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