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都是自家老爺身邊的親信,以他們所知的東西來對比,特刊中很多內容是真的,現在又明確表示不賣糧給他們了,再僵持下去,這么多船每日開支不得了。
船不能一直停在水上,可帶不回糧食,回去也沒法交差。
兩難之際,最終有第一家撤了,寧可回去挨罵,也好過天天停在這里讓過往的船只看笑話。
有了第一個帶頭的,后面就順暢了,一天走一家,七八天后全部走完,河道上恢復清靜。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商人們,只要自己的商隊里帶得動,盡量地買,盡量地塞,特刊中所提到的行賄官員的事,絕對是讓任何人都感興趣的內容,不怕帶多了賣不掉,而且還能給自己出口氣。
官商勾結多常見的事,但這種事可做不可說,都是潛規則,行商的人,誰沒受過衙門的刁難、為保商路暢通給人交保護費、抱人大腿給靠山上供,特刊里所揭露的一個個有名有姓的官員和地頭蛇,他們這些行商多多少少也打過交道。
他們很樂意給報館講述自己的故事,更樂意把特刊賣到這些官員和地頭蛇的地盤上去。
商人們以各自的商路,將這特刊賣到了河陽州各地,連州府治所忻陽府都有無數人看過,有當八卦看過一樂的,也有看完后拍桌子把特刊撕了的。
全州百姓都在討論這個,比討論上一本還熱烈。
忻陽府各級官員可不干了,一個個氣得臉紅脖子粗,他們干的事,可做不可說,涼水鎮一本特刊全給抖露了,叫他們當官的臉面往哪里放。
府衙迅速給東臨縣發文,讓他們押解祁可到府。
送公文的人才出發,祁可就已收到消息,她知道這特刊一出,忻陽府得有不少人跳腳,將她恨之入骨。
不恨那些給好處的,恨起她這個說出一切的。
沒事兒,閑著也是閑著,搞事就不怕事大,陪他們玩玩。
亂世已至,大文朝已是風雨飄搖,有今天沒明天,誰還拿他們官員當回事兒。
新一期特刊又上市了。
這本特刊里詳細列舉了那些與糧商勾結的忻陽府官員歷年來所干的事,以倒序紀年的順序,從去年開始拉清單,所有官員拉一遍,特刊的厚度又能趕上一本雜志了,末尾還留一句,欲看前一年,下期繼續。
收受賄賂,官商勾結,都不算稀罕事了,重罪輕叛、顛倒黑白,才是官員斂財的常用手段。
苦主報案結果苦主倒霉,久而久之沒有案子,自然是治下太平,受朝廷嘉獎,平步青云。
反正朝廷也快垮了,干脆把事都抖露抖露,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白紙黑字寫下來的東西會永遠地記入歷史變成有據可查,看他們后世有哪個孫輩有臉站出來認祖宗。
愛看熱鬧的人們熱情地購買這本特刊,當東臨縣衙門一邊看特刊一邊為祁老板可怕的情報路子感慨時,忻陽府的公文到了。
東臨縣衙門眾人面面相覷,誰都沒吭聲。
最后縣尊將公文原樣裝回,再套個大信封,讓人送千戶所,以表示跟衙門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