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方才那話啥意思啊?你跟旺財咋啦?我咋聽不明白呢?”
譚氏問。
楊華梅噘著嘴,卻是一臉的委屈。
“啥呀?爹瞎說。”
楊華梅道。
可是,那明顯閃躲的眼神,卻逃不出譚氏的眼。
譚氏心里一緊。
“梅兒,你老實跟娘說,你和旺財咋啦?”譚氏追問。
楊華梅被逼得沒法子。
支支吾吾著道:“也沒啥啊,有啥好吃的,我吃一半分它一半咯。”
“夜里怕它冷,就把它抱到被窩里一塊兒睡…”
旺財的小鳥鳥可好玩了。
還能自個變長變短呢!
譚氏看著自己的閨女,老太太的臉上憂心忡忡。
折騰的一日,總算是過去了。
接下來幾日,大家都消停了。
該養傷的養傷,該養病的養病。
沒了旺財在那追貓攆雞,前院安靜了許多。
這種安靜的日子,一直持續到臘月初六。
初六夜里,楊華洲來了后院三房這跟說話。
“明個初七,爹給了五百文錢,讓我帶素云去鎮上扯幾身新衣裳。”
屋子里,楊華洲捧著茶碗,喜滋滋的道。
初八就要成親了,漢子這幾日神采奕奕,進進出出都面帶笑容。
若不是對面東西還住著哭哭啼啼的六妹楊華梅,楊華洲都想放聲歌唱。
聽到楊華洲的話,楊華忠和孫氏夫婦都很高興。
楊華忠對楊華洲道:“五百文錢夠不?要不三哥我再贊助你一些?”
楊華洲連連搖頭。
“足夠了!”
“這趟爹賣了一畝二等水田,得了四兩銀子。”
“三兩銀子納了彩,剩下一兩銀子置辦酒席。”
“五百文錢是額外扯新衣裳的錢!”
楊華洲把數目詳細的報了一遍。
邊上的楊若晴暗暗點頭。
老楊頭做這一切,雖然也有想要一碗水端平的意思在里面。
但更多的,卻是為了顧忌他老楊家的面子。
死要面子活受罪。
兒子娶親,是爹娘該操心的事。
婚禮,喜宴寒酸了,怕人戳脊梁骨。
那邊,楊華洲接著道:“我聽爹說,等素云進了門,老沐家那邊就要派媒人來正式提親了。”
楊華忠問:“梅兒的事兒還沒落定,蘭兒的婚事就要提前定了嗎?”
楊華洲壓低聲道:“梅兒都把王栓子燙成那樣了,那婚事八成是黃了。”
“老王家那邊遲遲沒表態,爹娘這也不再提這聯姻的事,兩邊怕是都沒那心思了。”他道。
楊華忠和孫氏便不再問。
因為惦記著明日去鎮上扯新衣裳的事。
楊華洲又坐了一小會,也起身回屋去了。
孫氏在那打水給楊華忠洗腳。
楊若晴端來熱水,催促大安洗腳。
這一整個晚上,大人們在這里聊天說話。
大安一個人坐在那邊,趴在桌上寫寫畫畫。
“畫了一晚上,該歇歇了吧?”
楊若晴笑瞇瞇催促著。
瞅見她朝這邊走了過來,大安神情一緊。
趕緊抬手捂住了紙張。
“喲呵?還不給人看哪?”楊若晴又問。
大安漲紅著臉,不吭聲。
這越發激起了楊若晴的好奇心。
“丑媳婦也得見公婆,快,拿過來我瞧瞧你都畫了些啥!”
這一回,大安不僅沒有雙手奉上。
反而把那幾張紙折疊了一下塞進了自己的衣袖口里。
“姐,這是我的秘密,你不能看。”他道。
“臭小子,我是你姐!”
“姐也不行,我現在是大孩子了,有自己的!”
“請姐姐尊重我的!”
瞅見大安這一本正經的樣子。
楊若晴愣了下。
“臭小子,還沒蒙學呢,說話就這么酸?”
“得得得,我不逼你了。”
她笑著指了下端過來的熱水盆:“過來把你的臭腳丫子好好洗一下,上床睡覺了!”
吃過了早飯,孫氏刷鍋洗碗。
楊若晴則去喂豬,鏟了豬圈。
回到屋里的時候,孫氏和楊華忠正坐在桌邊剪窗紙。
這是昨兒夜楊華洲送過來的一疊紅紙。
想讓孫氏幫忙剪出‘喜’字來貼婚房里。
“呀,娘你的手真是巧啊,這喜字剪得真好看!”
楊若晴洗干凈手,走到桌邊從簸籮里撿起一張來欣賞著。
剪紙是民間流傳的一項鏤空藝術。
主要是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時這也是一門技術活。
在現代,科技和信息主宰的大時代,這些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在一天天走向尾聲。
此刻,楊若晴捻著手里精巧的剪紙,滿腹的感慨。
那邊,孫氏微笑了下,一邊利落的操控著手里的剪子。
邊道:“這是你嘎婆傳給我和你大舅媽的手藝。”
“從前在孫家溝,村里人家辦大事,逢年過節,都是買了紅紙來讓我們幫著剪呢!”孫氏道。
楊若晴暗暗點頭。
又翻看了一下簸籮里面的其他剪紙。
這花樣還真不少呢。
除了大紅的雙喜字,還有花鳥蟲魚的圖紋。
密密匝匝的團花,喜慶吉祥。
胖乎乎的小男孩懷里抱著一條肥碩的鯉魚,寓意福貴多子。
此外,還有金雞報曉,喜鵲登枝…
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看得楊若晴眼花繚亂。
楊華忠在一旁幫著孫氏打下手。
漢子瞅了眼楊若晴那驚羨的樣兒,忍不住笑了。
他語氣帶著自豪:“剪紙這玩意兒可考驗手技了,十里八村,會剪紙的人不少。”
“可能剪到你娘這般好,花樣這般多的,還真挑不出幾個來!”他道。
楊若晴眼睛亮晶晶的。
“娘,你咋不早說你有這門手藝活呢?”她問。
孫氏愣了下。
“這有啥好說的?就跟納鞋子縫衣服似的,這玩意兒又當不了飯吃。”孫氏不以為然的道。
楊若晴拿起手里的剪紙:“咋不能當飯吃?這么好看的剪紙,若是拿去鎮上賣,鐵定能賣到錢啊!”
“尤其這會子都到了臘月了,年跟底下,成親嫁女的,也都趕著現在。”
“咱要是把這漂亮的剪紙拿去賣,鐵定能賣出去!”
何況,這紅色的紙不貴,成本低。
聽到楊若晴這話,孫氏暫放下手里的剪子,看向楊華忠。
得到他鼓勵的眼神后,孫氏有點不好意思的道:“晴兒,娘這剪紙當真也能換成錢?”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錦繡農女種田忙》,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