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冶業中,使用最早、范圍最廣的便是采煤業。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煤做燃料的國家,這個時期始于西漢,自宋朝之后,煤炭在民間開始大規模使用,而用于冶煉鋼鐵的焦炭則是出現在南宋,后來在元代開始大量使用。
大明立國之后,普通居民做飯取暖已經普遍使用煤做燃料了,而這些產煤地大部分都在北地。
現在最出名的煤炭產地主要有和州的含山縣牛頭山煤礦、北直隸順天府昌平州白羊口煤礦、京師的西山煤礦、山西太原府平定州煤礦,京師西山煤礦的煤,是京師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來源。
以后世的經驗而知,山陜、山東、河南、東北等地的煤炭資源儲備是極其豐富的,現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省份采煤業并沒有興盛起來,煤炭的開采也只局限于某些本地一些大戶,召集或雇傭十幾二十人開辦的微型煤礦。
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四海煤業已經成立,開始著手在北地探尋煤礦并加以開采。
四海煤業花費重金,雇請了許多經驗豐富的老礦工,這些人能從土面能辨有無之色,然后掘挖,為防礦坑中的瓦斯毒氣,“初見煤端時,毒氣(瓦斯)灼人,有將巨竹鑿去中節,尖銳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煙從竹中透上,人從其下施拾取者。或一井而下,炭縱橫廣有,則隨其左右闊取,其上支板,以防壓崩耳。”
而取粗木支撐層面,防止冒頂等問題,也是中國首創,這在世界采煤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年多以來,四海煤業已經先后在五個州縣開辦了煤礦和煤場,雇傭工人總數達到了三百多名,隨著各種經驗的不斷積累,產煤數量也在不斷提升中,利潤也是極為可觀。
按照朱由檢的指示,四海煤業采取了以高新雇人的方式,煤礦工人領取的月薪相當豐厚,并且每日工作量只有四個時辰,每兩個工作日輪班,衣服鞋帽手套口罩等裝備由四海煤業免費提供,各個煤礦都設有食堂,曠工只需象征性地花費幾文錢,便能享用到一葷兩素的菜式,飯食更是敞開供應,管飽。
朱由檢知道,煤礦工人的薪資是真正的血汗錢,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鉆入黑漆漆的地下坑道中,一鎬一鎬地將煤鑿下來,然后再由伙伴用筐子將煤裝滿,爬著將煤拖到地面上。
而且在采煤過程中,隨時都可能有意外發生,比如冒頂(塌方)、透水,往往一鎬刨下去,恰好將隔壁的地下水刨開,然后大水沖破土石的阻礙,瞬間便將整個礦洞淹沒,整個作業層面的曠工將會無一幸免。
崇禎十四年時,四海煤業平頂山煤礦就發生過透水事故,當班十五名曠工全部罹難,雖然在人命賤如草的年代,人們對這種事已經司空見慣,除了家屬的悲號哀慟外,其他人基本無動于衷,但消息傳遞到宮里后,朱由檢還是心里感到極度不適。
盡管他非常清楚,這種事故是無法避免的,但一想到十幾條鮮活地生命就這樣瞬間消失,這種悲劇還是讓他很難接受的。
為此,朱由檢特地下旨,四海煤業要對遇難曠工做出豐厚的補償,今后要在生產安全方面做盡量多的設想和預防措施,盡可能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四海煤業所聘用的曠工,只要工作到五十歲便可退休,之后每月由四海煤業支付退休金,金額按其勞作時的六成發放,并且以后要隨著物價的上漲而提高。
朱由檢的旨意只是針對四海商行名下產業而發,朝臣們對此并沒有什么議論。
在物質條件和待遇極其豐厚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士大夫的良知還是不缺乏的,在朱由檢頻繁提到黎庶的重要性之后,朝官們也逐漸接受了自己吃肉、百姓們啃骨頭喝湯這種局面的合理性。
沒有草民們的勤奮勞作,他們的榮華富貴從哪里來?
為了能夠讓后代子孫永享富貴,盡量善待草民,這才是長久之道,數年前,遍地揭竿而起的流賊們,不就是草民所構成的嗎?
就是因為朝廷沒有善待他們,草民們才憤然而起,用鋤頭、木棒、釘耙,將那些平日欺壓在他們頭頂上、視他們入草芥的老爺貴婦們砸成了一堆爛泥。
朱由檢這番直白露骨的話語,在大明官場中逐漸流傳開來,絕大多數朝官們因此而警醒,因為皇帝所言的景象歷歷在目,仿若就在昨日一般。
四海煤業采挖出來的塊煤,都將會被煉制成焦炭,專供將作局冶煉鋼鐵所用,而剩下的煤面及很小的炭塊,則會在煤場發售,這些煤面會被百姓們買去,作為取暖煮飯之用。
“末煤如面者,多曰自來風。泥水調成餅,入于爐內,既灼之后與明煤相同,經晝夜不滅。半供炊爨”。
除了上述的傳統手工業行業外,隨著近幾年局勢的穩定和好轉,一些新興產業也在各地出現,這些產業基本上都是官方推動的。
比如,建筑業、水利設施施工業、毛皮加工業、路橋勘探修建業、畜牧養殖業,這些新興行業基本都是由四海商行操辦,其中只有建筑業里分出去了一塊,這塊業務就是由田弘遇、周奎、袁也讓、張國紀等國戚合資成立的建筑施工隊分走的。
由于在京師新建房舍住宅工程中嘗到了甜頭,幾位國戚在商議幾次后,索性連本帶利再次投入到施工隊中,擴大了施工隊伍的規模,然后在京畿地區招攬業務,以便獲取更多的利潤。
鑒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路,朱由檢大手一揮,將國子監內引進人才需要建造的所有工程全部打包交給了他們,整個工程將按照工部提供的圖紙進行施工。
這項工程總計預算超過七十萬兩,預計整體工程在兩年后結束,至于國戚們能掙多少錢,朱由檢并不關心,他只希望看到的是一支支專業性更強、實力更雄厚地各行業職業隊伍的誕生,其余的細節問題自有它的規律,任何事情的過程不可能充滿陽光,只要能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其他的無所謂。
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