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6章 巖畫謎題

熊貓書庫    醒者傳說
🔊點這里聽書

  無論如何,這個留下真體形息的老者并無惡意,而且,對巖畫中先祖所留物體,伯陽還是滿懷期待的…

  他起身,走到巖畫前面。

  巖畫兩側巖壁上各有一盞豆脂銅燈照亮,巖畫尚清晰可見。

  中間巨大的陰陽魚形,左側為頭上尾下的白色陽魚、右側為頭下尾上的黑色陰魚,兩魚緊緊貼抱,組成一個圓形。陰陽魚形左側,從上至下,共有五個圖形:

  第一個圖形是一片青色的方形,無任何其它物;

  第二個圖形是一個模糊的人形在中,雙臂上舉著一條長橫線,正是八卦符號中的陽線;腳下則踩著兩條短橫線,正是八卦符號中的陰線。

  第三個圖形,有幾個歪歪扭扭的房屋狀圖形,另外有幾個人形躺在地上,好像在表示死亡;

  第四個圖形,好似有日有月,還有幾棵草;

  第五個圖形,是魚形、犬形、牛形、羊形、鳥五種禽畜。

  伯陽看完壁畫,大致知道好像是在表達開天辟地、萬物生成的一些想法,但并不知具體在表達什么意思,于是接著去看陰陽魚圖形右側的巖畫。

  陰陽魚圖形右側的巖畫分布比左側巖畫要散亂,不是由上至下規整排布,而是四個圖形散亂著圍繞中間一個圖形,也是五個圖形:

  中間圖形,好像是三個尖尖的山峰;上面圖形是幾棵樹、下面圖形則是幾個農具;左面圖形是波浪水紋圖案,右面圖形是火堆的圖形。

  伯陽看完這個圖形則很快明白了,這個圖形是表示木、火、水、金、土五行分類。

  然后,他又整體察看了整個巖畫壁面,并未發現其它圖形,老者說得巖畫中有一物,在哪里?

  由于巖畫將近兩人多高,伯陽無法觸摸到上面圖形,只能用手掌在最下面的禽畜圖形和幾個農具的圖形上摩挲了一遍,巖壁光滑平整,那些圖形只是顏料涂上去的,并沒有發現藏物的任何端倪。

  伯陽有點累,也有些灰心,他不是很擅長猜謎。

  環顧四周,他想找個地方歇息,自然看到了那個石椅。

  就在伯陽剛剛坐在石椅上的一瞬間,突然整個石洞光亮全部熄滅,他所坐石椅居然原地旋轉,面向了壁畫!幅幅壁畫表面卻是騰起了熒熒的綠光,像是墳地中飄蕩的鬼火一般,森然駭人!

  伯陽雖已入圣,但這種詭異的現象畢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心中不免一陣恐懼!

  強行壓制著內心的恐懼,伯陽望向那些“鬼火”,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

  綠光閃動、變幻,忽然形成了兩個字:一個是“和”字,一個是“同”字。

  兩個字像兩只綠幽幽的惡魔之眼,在空中停留了一會兒,似故意讓伯陽看個清楚;然后,兩個綠字倏然消失,隱隱留下兩道綠色的光跡…

  伯陽揉了揉眼睛,發現了兩字的去向:淡淡地印到了兩條陰陽魚的圖形上,“和”字印在白色陽魚的頭部,像是點綴了一只眼睛;另一個“同”字則對應著印在黑色陰魚的頭部,也成為了一只魚眼。

  伯陽正為兩只綠色魚眼感覺別扭時,巖壁上整個陰陽魚圖形卻緩緩旋轉起來,兩個綠色的字也改變了顏色,白魚眼睛的“和”字變為黑色、黑魚眼睛的“同”字變為了白色。

  伯陽頓感舒服很多,對那個留下真體形息老者的創作思路感覺滿意。

  陰陽魚圖形緩緩轉動,黑色“和”字和白色“同”字輪流轉到一人多高的位置,伸手可及。

  伯陽馬上明白了:這是給他機會來選擇一個字!

  他回想了一下和老者真體形息的對話內容,唯一有關系的也就是“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這八個字。

  伯陽思忖了一下,款步向前,待那個白魚眼——黑色的“和”字轉動下來時,迅速出手,往字上按了一下。

  手沒有任何感覺,巖壁也沒有任何變化出現。

  伯陽皺眉:難道不是這樣?

  “真體形息…哦!我懂了。”伯陽恍然大悟,不該用形體的方法解決形息的問題。

  靜心凝神,進入能量狀態。伯陽用意識覆蓋了整個巖壁,然后依照念息開啟、聯結的原理,他在能量態中發現了那兩個字的形息,然后經過識別,把自己的念息聯結到那個“和”字的形息之中。

  剎那間,整個能量海中五彩光芒大作!伯陽趕緊退出能量狀態,睜眼察看。

  只見原來繪有巖畫的整面巖壁深深向后陷去,露出一個兩人多高的空間,一個晶瑩剔透的玉石柱出現在空間中央,柱體四面,發出一種天然的清亮色光芒。玉石柱不到半人高,卻有兩尺見方。

  伯陽走近玉石柱,借著那種天然的清亮光芒,發現玉石柱頂部表面及四個側面柱體上均刻有文字,頂部表面刻有“太初德經”四個字作為題目,題目下方則密密麻麻排布了多行小字,前幾句內容如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伯陽從玉石柱頂部一直看到四個側面,認真讀了一遍,除了個別字不認識外,基本全部看了下來。

  讀罷,他閉目沉思,良久沒有反應——這篇刻文的內容太讓他震驚了!

  最讓他大惑不解地是,刻文之正文結束后,附言約兩百字,提到了“和順同逆”的治世策略,之外還有一句“以德入道,紫氣東來,道德始成,太初復開”共十六字,不知何意。

  伯陽正在沉思之際,忽然玉石柱所發出的清亮光芒開始黯淡,繼而綠光一閃,伯陽腦海中“嗡”了一下,突然感覺剛才讀過的“太初德經”一字不差地出現在記憶中!

  “這個好!”伯陽大喜。他自幼記憶就比較差,喜歡思考但不喜歡記憶東西,往往是想明白了道理,忘掉了道理的來源。現在發現原來文字的形息可以用一道綠光直接刻入腦海,那豈不是快哉!但是,這綠光又是怎么操作呢?大智者往往更容易糊涂,他也懶得去想,反正這事已經發生過了。

  他所想另一件事是:先祖留下的寶物難道就是這個玉石柱了?準確地講,是“太初德經”?

  伯陽感覺有點遺憾,但是明明那位老者說過,“取出則離開吧”,那不就是可以拿走?

  伯陽入圣后對顯能的控制自然是不在話下,這根玉柱雖然看似沉重異常,但是他還是有可能把它帶走;如果不行,那就拿疾掣進來裝上不就可以了?發現不了別的用處,后面路途中用來換吃喝也是可以的!

  想到此,伯陽果真就試了試身手,這才發現自己有點淘氣——這個玉石真得很重!徒手挪移,確實不太現實,伯陽這個圣人還不具有移形換物的神通。

  無奈,伯陽轉身向洞外走去。

  洞外的聽希等人,被老者聲音震懾,未敢進入洞內,一直在窄門外守候。

  伯陽進入窄門良久,眾人并不知他在里面發生了什么,聽希開始焦急,姜小鳳等人也開始按捺不住,正準備強制闖門進入時,看到伯陽從門里走了出來。

  伯陽入洞前把疾掣交給了王九山看管,一出太初洞口的窄門,就沖著王九山喊道:“九山,把疾掣拿過來!”疾掣本身比較沉重,但無論置入多少人、多少物,重量并不增加;對小童王九山來說,畢竟還是有些吃力,姜小鳳見狀,趕緊幫王九山把疾掣拿到伯陽面前。

  伯陽取過疾掣,也不解釋,又急匆匆返回洞內。不一會兒,他又滿臉喜悅地走了出來。

  眾人并不知他再次入洞是裝了很大一個玉石柱子出來,見他高興,也就不再詢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