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果然不出所料,福利梅特國得到消息后果然忍不住出兵了。”劉基的兩個“果然”說明了此刻他內心的那些許激動。
“這不是正好!”楊松聽到這個消息,感到理所應當,他微微一笑道:“計劃能夠如此的順利進行下去,辛苦卿等的運籌帷幄、辛勤奮勞。”
“大王。”劉基拱手一禮道:“這是臣等應當做的,大王如此厚待臣等,臣等定當鞠躬盡瘁。”
“如此甚好。”楊松勤勉了劉基一番,不再客套,直接問道:“以伯溫看,關外的那些勢力還會忍多久?”
劉基知道楊松問的是關外勢力還要多久才會主動前來接觸以表附屬的事,他仔細的想了想回道:“啟稟大王,以臣所見,最多不超過辦過月。”
實際上關外各勢力根本就沒有堅持到半個月,在南山城雙方交戰不到十日,聯合方就有人堅持不住了。
南山城內,安德烈與其他的領主一樣,把軍隊交給手下的騎士長后,就靜靜的等待著消息,期待著戰勝的消息傳來。
可是自從交戰以后,每天傳來的消息沒有哪一個是好消息,全是“僵持”、“損失慘重”、“請求支援”…
哪怕有一個好消息,安德烈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求助于夏國的想法,因為一旦求助與夏國,那就意味著他就要臣服于夏國了啊。
他經過這么些天的思考以及與其他領主的交流,安德烈也算是想通了,現在的一切全都是夏國的陰謀。
夏國先是出兵攻打福利梅特國,接著就派人來煽動他們,讓他們“背叛”福利梅特國,緊接著又馬上不管,還拋出了一個什么“藩屬”來。
最后更是把這些消息故意傳到福利梅特國,讓福利梅特國來攻打他們。又因為他們這些反叛的人讓帕克落荒而逃,使得帕克對他們懷恨在心,讓他們想要投降都沒有辦法,只能硬扛著福利梅特國的進攻。
這簡直就是絕戶計啊,雖然安德烈他不知道這個名字,但他知道他還不想死,因此他現在只有臣服于夏國,當一個藩屬這一條路可走了。
“哎,這些夏國人的腦子到底是怎么長的?”安德烈感嘆了一句后,對著信任的侍衛吩咐道:“你去南方,找到夏國人,就說我安德烈愿意臣服于夏國,甘當藩屬,還請尊敬的夏國趕快發兵救援。”
說完,安德烈更是反復向侍衛強調道:“記得態度放得低一些,可不要惡了夏國人,對了,你把這些夏幣全都帶上,不要心痛,該用就用。”
“是,屬下遵命。”侍衛從安德烈的手中接過一疊紙幣,恭敬的答道:“領主大人還請放心,屬下知道該怎么做了。”
“那就好。”安德烈揮手讓侍衛下去后,走到窗邊,看著城墻的方向飄起的黑煙,自言自語道:“希望來得及吧,希望夏國能夠兌現諾言,希望…”后面的話已是聽不清晰,甚至安德烈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最后說了些什么。
當安德烈派出的侍衛感到平關城并向駐扎在這里的夏國軍隊說明了他的來意后,順利的抵達歸化城,想象中夏國的重要官員根本沒有來接見他,反而是把侍衛安排在客棧后就不再理睬。
沒過兩天,這名侍衛才算是知道夏國為什么不接見他,原來是其他的領地也派來了人,侍衛雖然沒有打聽到這些人的來意,但他知道這些人的來意多半是跟他一樣的。
這天,是安德烈的侍衛抵達歸化城的第三天,終于等到了夏國接見他的通知。算上路上的時間,他已經離開南山城五天了,也不知道南山城還守不守得住,也不知道夏國會怎么對待他。
在侍衛擔心與忐忑中,與其余幾人一起走進了歸化城中心的總督府,迎接他們的是一名留著八字胡與山羊胡的精悍男人,對于八字胡、山羊胡、長發、冠…這些夏國人特有的裝束,土著們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陳平與周奕坐在上首,讓前來的七人站在大廳中間,也不請坐,陳平故作不知用土著語道:“諸位,還請你們道明來意。”
安德烈派來的侍衛當先道:“尊敬的兩位夏國大人,小的是安德烈領主大人派來的,是代表領主大人前來求援的。”
“我也是,我代表…”緊接著其余六人也大同小異的說出了他們的來意,全都是來請求夏國發兵支援的。
“原來如此。”陳平等七人全都說完后,這才不緊不慢的說道:“你們的來意本官已知曉,相比諸位也都知道,本國曾有言在先,不關本國之事,本國一概不管。”
侍衛眼見夏國人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只好照實道:“我們領主知道夏國的事,所以這次小的來就是代表領主大人向夏國臣服,愿為藩屬,還望強大的夏國盡快發兵,南山城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
“是啊,我們的領主也愿意當夏國的藩屬。”“南山城真的快要堅持不住了。”“還請夏國快快出兵救援,晚了就遲了。”…
陳平聽到這些人的話,就知道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一丁點的談判經驗,哪有被對方輕輕一刁難就和盤托出的,這不是把脖子放到對方的刀下嘛。
于是陳平微微一笑,嚴肅道:“既然如此,爾等便簽下這份附屬聲明,待本國救援完后,再正式舉行藩屬大典!”
緊接著待七人代他們的領主簽下大名后,陳平就把這個消息立刻傳給了遠在天啟城的楊松。
而楊松得到他想要的后,馬上下令一直在前方的李靖帶領三個旅出征救援關外領地。
在這個世界,夏國或者說楊松的行事態度與以前的那些王朝完全不同,就說對待藩屬國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
以前的華夏各代王朝因為其自身的強大以及時代的局限性,對于周邊弱小的國度,對于藩屬講得是“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而所謂的“進貢”也只不過是表面上好看而已,實際上來“進貢”的藩屬國得到的好處更多,甚至讓周邊的藩屬國非常熱衷于“進貢”,讓處在貧弱時期的王朝還要規定進貢的次數與價值,預防給不出“賞賜”。
但楊松有著后來人的目光,知道單憑這樣流于表面的態度是不行的,他要的是實際上的利益,當然,表面上的他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