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上的眾人相對沉默起來。
張書堂的話語,讓他們思索良多,大明內部的事情又何止一二呢!
任何一個朝代到了兩百六十余年之后,必然是問題一大堆的,若想解決這些,也只能寄托于烏托邦了。
就算是后世人人有權的霉子都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更何況是這個中央的政令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傳到最遠的縣城時候的大明呢!
在明朝的歷史上,在大明的前期,也就是隆慶開海之前,除了朱棣在位廣開航路的三十幾年之間,其他的時候,官方都是禁海的態度的。
但是明朝禁海與清朝禁海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清朝的禁海,是遷徙海邊百十里距離之內的所有人,然后設置巡防,殺光私自穿越禁行地段的所有人。
清廷的禁海,是以斷絕南明、主要是明鄭勢力得到百姓的幫助,而施行的一種軍事手段,這一手段貫穿滿清始終!
當然,直到滿清即將滅亡的時候,學習西洋的運動中,才是逐漸的開放。
而明廷更多的是政令的一種,并無軍事常駐單位,在手段上也是相對要溫和很多!
民間貿易雖被禁,而在明代的官船、南洋船、縣船并未禁絕,對于民間沿海船只,也僅強迫改為不利遠航的平底船及嚴禁民造雙桅船(漁船不可能大到有雙桅船編制)。
明代沿海船只真正被禁絕的時間不多,嚴格來說是從來沒有禁止近海船只出海,僅規范遠洋船只,這種手段,卻是可以有效制止糧食因無德商人貪圖東洋銀貨外流,及違禁品比如銅及銅制錢的外移,造成國內物價不穩定及米價等民生必需品高漲的情形,甚至引發糧食危機。
在明朝中葉之前,銀子不是流通貨幣!官方承認的貨幣只有銅錢與交子一樣的紙幣,也就是紙鈔。
盡管海禁實施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走私和打擊海盜,但實際上,真正受到打擊的是國內的沿海正常貿易。
海盜和走私商人的活動反而因為海禁的存在,而更為猖獗,對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相當消極的影響。
現代業界普遍的說法是縱貫明朝統治期間,“海禁”一直是明政府對海洋的基本政策,不僅遠洋性質的海外民間貿易被禁止,明政府甚至不容許百姓進行捕漁業及沿海貿易。
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
僅沿海駕艇或舢舨的疍家、漁民,在明一代從未消失,直至清代的遷海令方才斷絕,這一點在遺存的明人書記中屢見不鮮。
所以主流的說法——故此,說有夸大之嫌,至于原因大家都懂。
明朝只有一段短短的時間是完全禁海的,明初,因藍玉“勾結外國勢力,陰謀推翻明朝”(藍玉案)加強的海防及嚴格海禁,有資料的不過存在五年時間(13931398)。
若明朝真的是主流學說的禁海,那么將完全無海運能力,靖難之后就不可能懷疑建文帝有船可逃至海外,就更別說明成祖之后的七下南洋。
當然為什么現今有了那種主流的認識,只需要知道滿清文字獄高壓時間是120余年,終滿清一朝,直到滅亡的時候,依舊是在執行文字獄,就可見一斑!
當然,后世的某局的成員問題,也是這種學法擴大的原因所在!
一時間,眾人的臉色都是有些不好看,這件事實在是一個繞不開的死結!
是以,當張書堂說起了劉大夏焚燒航海資料的事情,王在晉卻是只有沉默的。
一直以來,大明的某些團體,甚至已經是聯合了整個大明的文臣力量,去壓制了皇權。
不管是任何一個政體,若是想要有所作為,必須是要有兩條腿的,一條就是經濟的支撐,另外一條就是軍事手段。
為了壓制皇權,大明的歷代文臣們孜孜不倦的給皇帝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緊箍咒!
不與民爭利,就成了最有力的武器,在之后的朝堂上,成為了禁錮皇帝的一種手段。
這劉大夏也是運氣太好,恰好是遇到了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好脾氣皇帝明憲宗朱見深,若是遇到的是滿清的任何一個皇帝,早已被滅了十族去了…
(為因“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個字而死的徐駿全家數百口默哀!徐駿是顧炎武外甥之子,也就是他姐妹的孫子。)
張書堂在這觀測臺上與眾人講解著西洋的事情,此時的山陜流民,再次發生了變化。
當知道張書堂與石砫營、滿桂營等在宣府大破后金,斬首超過了五萬余的時候,流民部隊頓時發生了變化。
為避開明軍主力,王嘉率軍入晉,起義中心轉移到山西。作戰亦由極度分散,各自為戰發展逐漸轉變為為相對集中,互相呼應。
不久后,王嘉犧牲,王用聯合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部20余萬人,號稱36營,一度破大寧、隰州、澤州、壽陽等城。
此時,朝廷里已經是有人開始提議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統一指揮陜晉豫川及湖廣官軍,由四面分進合擊,企圖一舉盡殲各部義軍。
自古以來,弱小地方的一個變化,便能掀動整個天下大勢。
歷史上的此間種種,更是比比皆是。
若是當年成吉思汗若是不睡了西夏王妃,也不會被咬成了太監,然后自然是不會流血而死。
若是李成粱不一念之仁,任由努爾哈赤碰瓷,也不會有了漢家江山的易主。
若不是一戰中希特勒被護士救了,自然是也不會有了二戰。
當然,若是小胡子能夠將那一個小胖子殺了,也就不會有了人能夠阻擋德意志的意志…
此間種種,實在是難以言盡!
就像是亞馬遜森林的一只小小的蝴蝶,適逢其會的掀了掀翅膀,然后在太平洋上便是起了一場颶風!
張書堂的意外受傷,就不會有那自稱是土地神之人的救助,這樣一來也不會有了鄖陽營的出現,然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