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兩百五十八章:崇禎在后面

熊貓書庫    橫沖直撞闖大明
🔊點這里聽書

  心知肚明的崇禎也不戳破,眼看著王晨恩叫開了書齋的大門,然后被迎接了進去。

  二樓里,崇禎讓王晨恩熄了房間里的燈火,然后推開窗戶靜靜地觀看著街道上。

  正陽門門口的這間書齋,正對著的就是永定門直通內城的大街。

  朝臣想要進入內城的家中,必須要經過卿元齋的門口!

  “皇爺,外面風大,我讓下人煮了姜湯,皇爺喝一點!”王晨恩端著一碗姜茶,站在了崇禎身后。

  “大伴,幫朕記一下這些都是哪一位大臣!”

  街道上已經出現了一行長長的轎子隊伍,看著窗下街道上一眼望不到頭的轎子隊伍,崇禎的聲音冰冷的比護城河里的冰,還要滲人。

  王晨恩放下姜湯,湊到崇禎身邊一看,然后開口道:“陛下,前面的十幾頂轎子,陛下若是注意看就能發覺不一樣的地方。”

  崇禎奇道:“有何不一樣,都是朱紅的轎子,都是八人抬的,朕怎么看不出來哪里不一樣呢?”

  王晨恩指著轎子兩側的家丁道:“陛下請看,這前面的四頂,雖然一樣都是八人抬的大轎,但是兩邊共有四人帶刀,四人手持火把,雖然并無牌匾隨到,但是應該是朝中的大學士無疑了。

  后面的七頂,同樣是八抬大轎,但是身邊只有兩人帶刀護衛,左右各一個火把手護衛,因此應該是六部無疑了。

  至于后方的四人大轎,只有兩個火把手跟隨,因此應該是主事、諸監、寺卿等再次一級的大臣們了!“

  崇禎看著遠處駛來的兩人抬的小轎,詢問道:“那這些人如何分辨?”

  王晨恩解釋道:“陛下,我朝官階不同,所乘用的轎子也不相同,非官紳不得用呢子料的轎子面,非秀才之上者不能乘坐轎子,就算是富商,也只能乘坐抬桿,地方上七品文官及以下有正式官身者可以乘坐綠尼小轎,京官七品或地方七品以上六品以下乘坐青色小轎,在直上就是四人轎子,以及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的大轎…”

  崇禎點點頭,長嘆道:“朕在宮中精簡用度,補貼國用,今日忽然想起那張書堂當日廷杖之前的話語,這才心中一動,臨時出了宮,朕這才知道原來這方天下,能一心為國者,卻是太少啊!”

  兩人正說著,王晨恩乘機讓崇禎喝下了姜茶,這時候卻見道路上忽然走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這老者身邊唯有一個小廝打著火把,除此之外竟然連一個代步的工具都沒有!

  “大伴,此人乃是何人?”

  王晨恩探著腦袋,朝窗外看了看,不確定道:“陛下,似乎是前兵部尚書王大人?只是老奴有些看不大清楚!”

  王在晉?

  這個河南道的倔驢子?

  崇禎不知怎的忽然就想到了同樣是倔驢子的張書堂,這河南道倒也奇怪,雖然人才濟濟,但是出的都是一些犟貨!

  王在晉在崇禎的心中,可是記憶深刻的很,這廝大肆攻擊老師孫承宗的策略,說寧錦諸城的政策不可在繼續了,若不然就會耗干了大明的財政。

  甚至這廝讓崇禎記憶深刻的并非是這廝的理論,而是這廝急眼了說了一句:“遼人都是嘴里噢噢的時候厲害,真的打起來了就開始軟蛋拉稀了”。

  甚至對于孫承宗提出的修建堡壘直接修到沈陽去,困死了達子,這廝指出了遼西走廊到了寧錦之后就是一片平原,到時候普天之下都要修城,哪里堵得住!

  與其這樣,不若“人人在戰,事事在戰”。

  相對于這時代大都是空乏的修建城堡之類的假大空,這廝更是提出了“防內患、詰內奸、飭內備、嚴內衛、節內供、急內應”,這樣具有簡略性提議來。。

  遍觀明末的史書,王在晉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河南道出身的他有著一股子不贏不罷休的辯才,同時相對于這時代不敢提出大明真實弊端的臣子來說,王在晉又親手揭穿了朝臣吞沒錢糧事情。

  王在晉在《三朝遼事實錄》中,書寫了很多當朝官員經手錢財,最后錢財卻消失不見的事情,這樣真實的記載,在所有明末可見的所有文獻中,都不曾多見。

  王在晉這人,萬歷二十年中進士,初次被授中書舍人,后歷官工部署郎中事、南京禮部署郎中事、福建副使興泉兵備、湖廣參議、湖廣提學參議、浙江右參政兼僉事、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從他的生平經歷來看,這個官場沉淪近四十年的老人,不僅是一個知曉官場規矩之人,實際上也是一個務實之人。

  因此,他記載的各地官員經手錢財,然后錢財消失不見,應該是真實的了。

  實際上關于王在晉此人,有兩個小故事可見一斑,天啟元年的時候,因為遼東危急,是以天啟特招久歷邊事的王在晉、張鶴鳴、祁伯裕、許弘綱四人火速進京,四月天啟否決了自己的老師孫承宗擔任吏部右侍郎的提議,五月十九日大朝議。

  王在晉與剛剛趕來京師的熊廷弼一起上朝,當年有很多沒有拿到糧餉的士卒,堵截在半道上,要揍熊廷弼。

  不知怎么的消息被熊廷弼知道了,老熊害怕啊,只得讓主事彭克濟與自己互換轎子。

  就這樣老熊用掉包計躲過一劫,而彭克濟則替熊廷弼挨了一頓竹筍炒鮮肉,發現打錯了人的士卒哄堂大散,只留下彭克濟哀嚎連天,與熊廷弼后怕不已。

  當時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甚至不乏后來退出朝野之后,著書立傳者,但是將這件事完完本本寫出來,講明白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者,只有王在晉。

  王在晉的經典辯才,發生在第三次啟用熊廷弼的時候,當年廣寧失陷的時候,王化貞與熊廷弼兩人雙雙逃跑,王化貞被捉拿下獄,熊廷弼的處理結果是奪職聽勘,也就是剝奪公職回家休息的意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