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米、面是不耐放的,若是米倒是能夠在天氣干燥的時候,放上兩三個月,但是面若是放了兩個月就會發潮起團,若是夏季甚至一個月就會焐了(發燒變質了)。
是以,郡守籌到的一百石糧食,還是沒有蛻皮的稻谷與麥子。
而白桿軍一天最少要消耗一萬五千斤的糧食,而一旦糧食也不過是才一百二十斤,就算是粳米(去皮)和面粉,也不過是一百八十斤和一百五十斤。
也就是說漢中郡守湊到的糧食,只夠白桿軍上下吃一天的!
就在整個白桿軍上下愁眉不展的時候,忽然聽到士卒前來報告道:“將軍,鄖陽守備同知前來求見!”
秦良玉本是石砫土家大族馬家的女子,父親秦葵乃是忠州大族子弟,喜好研究兵法,時常對著子女們說“天下將有事矣,爾曹能執干戈以為社稷者,方稱為吾子也。”
秦良玉記下了這話,嫁給石砫宣撫使馬千乘之后,一心輔助馬千乘治軍。
秦家乃是大族,馬千乘又是宣撫使,因此兩人的結合,倒是讓馬家得到了秦家的助力,而秦家則得到了馬家的重用。
馬千乘死了之后,秦良玉代替馬家執掌軍權,而秦家的兩個男丁親邦平、秦邦涵也戰死在渾河戰役,以鮮血鑄就了大明之魂。
此后,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則戰死于奢安之亂。
此時,白桿軍中只有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這個二十出頭的男人,竟然是白桿軍中年歲最大的高層將領了!
(1613年馬千乘死于獄中,大明朝廷以馬祥麟年幼,才讓秦良玉代理石砫事物,故此,此時的馬祥麟應該只有二十余歲。)
不管是馬家、還是秦家,都有太多的子弟,死在了戰場上。
此時聽到鄖陽守備同知前來求見,馬祥麟驚詫道:“母親,這同知前來何事?”
秦翼明站了出來,開口道:“表哥,這姑母也是剛才才接到消息,她怎么知道呢?”
馬祥麟一想也是。
秦拱明開口道:“姑母,朝廷是何時設置的鄖陽守備府,為何我等沒有消息呢?”
這兩人是秦良玉大哥秦邦平的兒子,此外還有秦良玉二哥的兩個兒子也在軍中,只是因為年歲太小,使得只能留守家中。
秦良玉瞪了三人一眼,看著一邊的兒媳,同樣鎧甲加身的張鳳儀道:“你們看看鳳儀,將軍就要有將軍的樣子,這里是兵營,只有掌管下屬,沒有爹娘夫妻,若是想尋親,給我滾回老家去,軍中不留你!”
張鳳儀卻是山西沁水竇莊人,父親張銓是遼東巡按,兵敗后被劍奴所虜,被押見統帥,立而不跪,反而引頸以待。金人無奈,又把張銓押回官署。當時城中百姓紛紛要求保護好張使君。張銓聽后對大家說:“你們都是好百姓。”說罷,整好衣帽,謠拜京師,然后揮劍自刎,死的時候只有46歲。
三人頓時下拜:“夫人教訓的是,末將等知錯了!”
秦良玉是正二品的誥命夫人,是以有了這個稱呼。
張鳳儀清脆的開口道:“我們在這里說這么多還不是無用,還不如喚那人前來,一聽便知!”
秦良玉頷首,讓親兵去了。
不多時,王勇一行便被引入了主帳之內。
見到主位上坐著一個五十來歲的婦人,王勇就知道這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秦良玉了。
他彎腰下拜道:“鄖陽守備同知王勇,見過秦老夫人,見過諸位將軍!”
“王同知免禮,請坐!”秦良玉微微欠身示意,然后請王勇在一旁坐下了。
而一眾白桿軍將領,也是紛紛向王勇致意,王勇一一回禮了。
秦良玉暗暗點頭,此人不卑不吭,倒也是一員難得的智將。
她開口道:“老身帶著兒郎急于上京勤王,不知王同知特意在此處等老身,可是有事?”
秦良玉作為一個女將,雖然戰功顯著,但是這個世上可是只有她一個女將軍,是以走到哪里,她遭受的白眼與冷遇卻是頗多。
甚至在面見天啟皇帝的時候,她還專程講過自己剛打了勝仗,下一刻就被當地官府拒絕入城的事情。
甚至天啟還特意下旨,各地不得歧視秦良玉,必須一視同仁。
是以,秦良玉雖然戰功卓越,實際上卻是一副微小謹慎的樣子。
雖然王勇只是一個守備同知,甚至就連她的侄兒都已經做到了這個官階,但是秦良玉卻是客氣的很。
王勇笑了笑:“好叫秦老夫人知曉,我家將軍佩服秦夫人的威名,特意準備了船只,請秦夫人攜白桿軍上下,前往鄖陽守備處視察!”
秦良玉皺皺眉,雖然這個沒有見過面的鄖陽守備姿態很低,看情形對于白桿軍對于她卻也是很是崇敬的,但是,她是軍人,京師遭受了劫難,她豈能浪費時間,在繞道南下了!
秦良玉笑道:“老身多謝守備大人的錯愛了,只是京城戰局危機,請恕老身無禮了!”
而一邊的張鳳儀卻是秀美倒豎,清秀的臉龐上滿是怒容,開口斥道:“值此國難當頭,你家守備不思為國盡忠,竟然邀請我等勤王軍隊繞路,敢為你家守備所為何圖!”
甚至一眾秦家、馬家子弟都滿臉的怒容起來,大有直接將王勇趕出去的架勢。
王勇不在意的笑笑,開口道:“漢中雖然沒有遭災,但是因為瀕臨陜甘,是以怕是不能給白桿軍湊夠糧草吧?”
張鳳儀清詫道:“這個不勞貴守備費心,就算是吃樹葉啃草根,我白桿軍上下也不會退縮!”
雖然被人嗆了,但是王勇的臉上并沒有怒容,自家大人說的不錯,白桿軍上下就是沒有腦子的一根筋,對于他們來說大明的安危卻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為了這個,就算是要白桿軍子弟送死,白桿軍上下也是沒有怒言的。
歷史上的南明時期,秦良玉明知道不通兵事的四川文官的安排,會導致白桿軍的戰敗,但是還是愚蠢的選擇了愚忠,最終導致了白桿軍大部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