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們正在歡度自己的新年,為人口政策爭論不休的時候,隔壁的生命星球,已經發生了一系列微妙的變化。
在這顆星球上漂浮著三顆人類的人造衛星,時刻監控著地表狀況。之所以只有區區三顆,是因為人類從地球出發的時候沒有攜帶更多的人造衛星了。這么長久的時間,這三顆人造衛星沒有發生過任何地表異樣,以至于人們已經漸漸放松了警惕。
格利澤581g,一顆平平無奇的類地行星。由于質量比地球更大,它擁有更濃厚的大氣層,以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以及少量的硫化氫、甲烷等溫室氣體為主要成分。
即便中央恒星的光照強度不高,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其地表平均氣溫依舊能夠達到零下20攝氏度左右。
零下20攝氏度的溫度,對于生命而言已經相當舒適。就連地球的南北極都有生命頑強地存在著,更何況已經完全適應環境的異星生物了。
當然了,平均氣溫這個數據并不能說明什么,因為這顆星球的各個地區溫度差非常巨大…
巨大到不可思議!
由于被恒星潮汐鎖定,格利澤581g永遠只有一個面朝著恒星,受光面在長年累月的光照下,氣溫酷熱,甚至,最中心的海水處于幾乎沸騰的狀態。
但另一面卻是永恒的夜晚,則極為嚴寒,零下一百多度的氣溫,導致所有的水都凝結成了厚厚的冰,形成了幾公里厚度的永久性冰蓋。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形成了令人津津樂道的天文奇觀。
但這顆星球的景觀還不僅僅如此,根據熱力學定律,熱量會自發地從高溫區轉移到低溫區。冰火兩重天的巨大溫差,導致整顆星球的空氣對流現象異常劇烈。
熱量以及海水蒸騰出來的水蒸氣從溫暖的一面,自發地轉移到寒冷的一面,這就形成了巨大的狂風。
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降雨。由于背陰面大量結冰,地勢較高,大部分雨水將重新回歸海洋。如此便形成了整顆星球的水循環。
全球性的大規模空氣對流,讓十五六級的臺風變得司空見慣,有時候,這些狂暴的颶風能夠達到十八級,甚至二十級!
為了適應這種大風環境,這顆星球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一手挖洞的好本領。刮大風的時候,如果不躲在洞里,也就喪失了生存機會。
再加上這顆星球的氧氣含量很低,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不多,絕大多數動物非常矮小,匍匐在地面爬行,有點類似于地球上的爬行類。
這么生命體,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爬出地面覓食。
總而言之,黃昏線依舊是這顆星球最好的生活區域,這里溫度適宜,降水充沛,還有一定的光照,只要能夠躲開巨大的臺風,生命能夠在這里生活的很好…
當然了,亂七八糟的颶風,也對人類的整個科考行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以人類目前的生產力,把科考隊員直接放下去,估計直接有去無回…
派遣一些無人機或者勘察車進行實地探查,幾天之內就會被颶風給吹飛,然后重重地砸在地上而報廢。
對于貧窮的人類而言,每一臺科學儀器都是珍貴的,在目前沒有辦法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損壞一臺就會少一臺。所以了,到現在為止,人類依舊搞不清楚地表具體的情況,只能利用衛星遠遠地在天上看著,監視著…
畢竟,生命,意味著機遇,也意味著…危機!
這一天,風和日麗,萬里無云,難得一見的好天氣。永恒的太陽掛在西邊,永遠不會落下。
一只如同豚鼠一樣的生命體從地表鉆出,它警惕地觀察著四周,東嗅嗅西嗅嗅,靈敏地做出覓食的動作。
那些黃色以及紫色的矮小植物,葉片短小,擁有極為發達的根系,被格利澤人稱作“阿魯巴”。在遠古時期,曾經是一種不怎么有味道的食物,更是一種衣服的原材料…
這只豚鼠靠近一顆“阿魯巴”,然后抬頭望向天空。
它并非普通的生物,而是一只機械鼠!
強大的電子眼開始觀測遠在33萬公里開外的衛星。
那里停靠著地球時代號,一艘巨大的飛船,大量的機械正在星球表面來回運動…
機械鼠將所有的數據全都記錄了下來。
是的,這個星系確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甚至,而且科技實力遠遠超出了人類的預估。
但也很幸運,就如同新文明史學的終極預測,宇宙中絕大多數文明都是平庸的。格利澤文明,也正處于一次史無前例的,難以挽回的大衰退當中…
“長官,這是我們拍攝到的天文學資料,請您過目!”
一位身長僅只有一米一的格利澤人正恭敬地匍匐在地面上,這是他們獨特的,表示恭敬的禮儀文化。
因為身體構造的關系,這些智慧生物不需要凳子,也不需要床。平時休息的時候習慣性蹲在地上,睡覺的時候會把整個身體蜷曲起來。
如果按照人類的審美,他們的樣子有點像穿山甲,黃色的皮膚上長著一片片的鱗甲,兩只前爪靈活有力,一看就是擅長挖洞的物種。
當然了,就目前的科技水準而言,他們已經不需要用爪子挖洞了,為了更好地從事復雜工作,通常會把指甲給修剪掉。
這位長官憂心忡忡地翻閱著天文學報告,一張又一張的照片,龐大的飛船,以及地表出現的各種交通設備。不算特別清晰,但也已經足夠了。
一切的一切,無不顯示著,這個外來文明,并非科考,而是要在這里扎根!
另外幾位格利澤人,正聚在地底的這個小房間內討論:“按照我們的分析,很可能是3000多年前,曾經發來過信號的那一個文明,來源于太陽系,距離我們20多光年的位置。”
“他們一直在發射信號…但我們并未回復。”
“似乎叫做…人類!”“深空之流浪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