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澤溥瞄了一眼跟在吳三桂身后的劉生,他這段時間常在吳三桂軍中走動,已經和這個秦軍出身的吳氏家將混得挺熟了,也知道這個粗逼就是瞧著粗,其實是有腦子的 “劉生,你是軍籍吧?”祖澤溥問。
“是啊,”劉生道,“額是陜軍出身,跟過孫督師的,祖祖輩輩都是軍籍,祖上還出過百戶。”
“那你該怎么的李自成得怎么樣才能在陜西站穩腳跟了?”
“知道啊!”劉生點點頭,“清屯哦,他也不用清屯,直接分地就是了,他又不是明朝,他一流寇,誰不服就捉去上夾棍!這種事情他在北京都干了,去了陜西還有啥客氣的?”
祖澤溥道:“長伯,你看看,他都知道!李自成還會不知道?現在就是時間緊啊如果給李自成一年安生日子,他的大軍就要在陜西扎根了,到時候咱還能把他攆走?陜西賬面上起碼有3000萬畝實數可不在北直隸之下!”
此時的陜西是包括寧夏、甘肅等地的,土地面積很大。不過賬面上的耕地并不多,只有不到3000萬畝。而且土地貧瘠,很難養人。所以陜西一身的田稅總額也不多,只有區區173萬幾千石。
所以靠收稅,李自成是怎么都維持不下去的,更不用說免賦三年了。但是李自成如果把3000萬畝賬面上的土地和至少2000萬畝沒上賬的土地分給他的二十萬大軍,平均可就是250畝啊!
250畝土地,在陜西也是一家中等大小的地主了!一畝地收個一斗面粉,250畝土地也能收25石面粉。在這個亂世當中,價值可在50兩白銀上下。
這筆賬算起來真是可怕,陜西這邊按照田畝稅額,173萬幾千石,如果把掌握土地的士紳地主剝奪了,把大順軍的將士變成新地主,那么大順軍上下每年至少能從陜西土地中刨出500萬石——這還是建立在大順新地主所收取的地租較少的基礎上!
如果大順有了這500萬石面粉,別說吳三桂,就是八旗兵自己上,也很難取勝了。
這順明清三家的爭霸,其實也是個經濟學問題!
大清之所以能勝利,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大清通過八旗系統直接掌握的土地、人口、財富(包括糧食和銀子),已經遠遠超過了大明和大順兩家。雖然八旗兵搶人搶東西的本事比李自成的大順軍還厲害,可是人家從來都沒忽視過對人口土地的牢固掌握!
而現在,大清這邊直接掌握的關內、關外的土地(已開發的農地)怎么都有四五千萬畝,人口怎么也有幾百萬而且大清現在正是最兇狠的時候,如果有必要清王朝還會圈占更多的土地,將更多的漢人變成旗奴、佃戶或是編入八旗和綠營。所以大清國絕對不是什么容易打敗的敵人!
在大明那邊,朱慈烺當然沒有多爾袞那么狠,但是大明東南的資源多啊!他也不需要壓榨得太兇,就能得到足以對抗清朝的土地、人口和財富——但是朱大太子自從抵達登州開始,就不遺余力的在爭人口、爭土地、爭鹽稅、爭商稅!
現在總算也有所成就了,已經將幾千萬畝的土地,幾百萬的人口,慢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有了這點土地人口,朱慈烺也就有了基本盤,東南的商人士大夫就得乖乖交稅了。
在這三方之中,目前處境最艱,占據的地盤最爛的李自成,如果還妄想什么仁政,什么免賦,不能狠下心把陜西的土地人口奪在手里,那么他的敗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時局飛速變遷,就和風云變幻一樣,讓人目不暇接。北地的局勢,在崇禎十七年間的變化,真是讓人目不暇接,一場轉折接著一場轉折。讓局中之人,有一種身處夢幻的感覺。
對于年初時意氣風發,率領六萬老營大軍發動東征的大順天子李自成而言,這場夢幻,真是波瀾起伏到了極點。
在三四月份的時候,李自成還以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很快就要一統宇內,穩坐天下了。可是他的好運氣卻止于天津衛,然后又在山海關戰場上遇到大順軍克星一樣的韃子兵!
隨后,天命就急速離開老李而去,大順的國運,也急轉直下。先是丟了北京和北直隸,而后又在山西再敗。雖然在兵敗的過程中打了一場不錯的反擊戰,由懷慶府迂回北上的大軍,一度推進到了真定府,眼看就要包了由井陘道突入山西的韃子兵的后路!
可是李自成率領的主力部隊,卻沒有抓住機會反攻,而是一路后撤,跑到了黃河邊上的解州才稍作停留。這樣一來,東路的李過、田見秀部就成了孤軍,根本不可能真的切斷山西清軍的后路。在吳三桂和北京派出的八旗兵的反擊下,東路軍反擊的失敗也就理所當然了。
不過還算走運,大順軍雖然敗了一場又一場,但是因為現在的明軍比歷史上有力,可以分擔清軍的壓力,所以大順軍的損失,可比歷史上小多了。
不僅李自成的主力和李過、田見秀的偏師全師而退,連留守太原的陳永福,也拉了幾千殘部突圍回到了陜西。
所以一個難得的機遇,現在就擺在了李自成的面前!
長安,大順皇宮,大政殿內東暖閣門外的腳步聲輕輕響起,正低頭在看奏章的李自成放下奏章,伸了下懶腰,然后就聽見一個有點尖細的太監嗓音:“皇爺,丞相和兩位軍師都到了。”
“宣。”李自成道。
今天已經是除夕之夜了,大順朝廷也放了假。因為過去的一年大家太勞累了,而且還忙活了一場,所以也就不搞什么慶典了,好好休息一下,吃點好的就是了。
李自成則依舊是個勞碌命,弄了一大堆奏報、軍報在宮里面翻看,一個人看還不夠,還叫人把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一起叫來看一份駐兵南陽的李過叫人送來的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