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二十四章:忠義堡

熊貓書庫    明末漢之魂
🔊點這里聽書

  話都說開了,徐明揚反而無限傷感,酒到杯干不知不覺就喝高了。

  黃漢倒是保持著清醒,他回到平順縣里作為臨時行轅的豪宅,直接去了秦妡怡住的院子。

  這個豪宅是當地首富的私宅,家族當然有官方背景,有族人在外地做官,小橋、流水、假山、竹林、樓閣交相輝映,景色不亞于江南私家園林。

  徐家一對姐妹花著實可人,男人哪里會介意身邊漂亮的女人多?黃漢其實有一點點動心!

  他把今天晚上徐知縣請客是假嫁女是真的情況一五一十講了,聽得秦妡怡嬌笑連連,見她沒有一絲醋意,黃漢覺得奇怪。

  問道:“妡怡難道沒有看法?”

  “夫君,咱家早就應該添幾個姐妹了,妾身肚子不爭氣至今也沒能替黃家添丁,也不知怎么搞的,秀娥姐和楚楚妹妹也沒懷上,徐家兩姐妹妾身這幾天經常見到,倆人都知書達理,妾身喜歡她們。”

  娘的!封建社會的達官貴人真的很性福!

  秦妡怡又道:“只不過夫君要妾身做主張羅徐家兩個妹妹過門不妥,這件事應該讓秀娥姐來辦。”

  黃漢愕然道:“你說的有道理,可是我已經答應徐家明天上門送聘禮提親,此時怎么可以反悔?”

  “哪里會讓夫君自食其言,這件事您無需牽掛,明天妾身就去和徐家商量,保證不會誤了你把姐妹花娶進門。”

  黃漢給鄭秀娥寫了信,把徐家姐妹花的事情坦言了,至于大婦如何做主黃漢真的不知道。

  一大早大軍開拔往北而去,秦妡怡帶著二十幾個親衛女兵留下了,她們都擁有備用馬換乘,以便辦完事追上大部隊。

  等到晌午,秦妡怡去拜訪徐知縣見了姐妹花又跟徐夫人聊了許久,談了什么黃漢不知道,反正最后的結果是皆大歡喜。

  黃漢率領“紅旗軍”應廣平府官吏、鄉紳要求又往北廝殺了二百余里,打了八大王、混世魔王、獨行狼、闖塌天、托塔天王等等賊骨頭的人馬,斬殺了不少大賊頭。

  可惜八大王這個匪號不是張獻忠獨享,流寇團伙里大大小小的八大王好幾個,被打死的八大王不是獻賊。

  連戰連捷,方圓幾百里的州城府縣都覺得來了大救星,紛紛有官吏、鄉紳送上糧草請求入東平侯率領人馬境剿寇。

  由于人手多了,衛所軍已經用不著承擔運輸任務,他們都跟隨正兵掩殺流寇,因為立下軍功得到火線轉正的衛所軍超過兩成,他們的缺額又有表現積極的勞役補上。

  少量陣亡將士安葬在侯家莊外,跟陣亡的一千余白桿兵和侯家莊幾百鄉親共享一個墓園,忠烈祠已經破土動工,沒幾天就能夠完成。

  介于侯家莊太破舊太小,離漳河碼頭不遠一座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棱堡也在修建之中,黃漢為了紀念侯家莊里戰死的青壯年和白桿兵,給這個堡壘起名“忠義堡”。

  等到枯水期,發動老百姓挑河之時,圍繞“忠義堡”的護城河直通漳河,一條開挖的運河流會穿過城堡,屆時糧船會直接經過水門進入城堡內卸載。

  五、六月份在不間斷交戰中度過,有接近一百萬畝原本可能顆粒無收的良田補種了大量馬鈴薯和一部分甘薯。

  老天爺不開眼,今年河南大旱,已經太久沒有效降雨,同是北方的山海關、永平府卻是遭受了難得一遇的澇災。

  “紅旗軍”體系今年注定會很忙,虎穴城方圓二百里一直在進行排澇防御山洪,來到河南的人馬又得進行抗旱保苗。

  黃漢自從四月份就開始出糧食、提供工具,派出工兵指導流民和附近的鄉民參與打灌井。

  這年頭只要給飯吃,要壯勞力干活兒相對容易,況且給“紅旗軍”工作不僅僅能夠吃飽,每天還能夠領一升雜糧十文錢的工錢。

  黃漢不完全以銀子和銅錢給下死力氣勞作的壯勞力發放工錢,是出于河南糧食高得快接近有價無市的境地考慮。

  壯勞力得到打井的工作吃飽了肚子再帶上一斤半雜糧回家熬稀粥,估摸著家里有四五口人都能夠把日子過下去。

  況且不會有哪一家農民會閑著,他們總會想辦法搞些食物,如挖野菜、掏老鼠窩、采野果,打松子等等。

  侯家莊附近無法利用漳河水灌溉的田地都得利用灌井維持最起碼的保苗水量。

  雖然這兩個多月每天都有幾千人在努力打井,但是也不能滿足二十畝旱田配一口灌井的需求。

  如今只能夠因地制宜,重點保長勢不錯的麥苗。

  與其一畝地產五斗麥子,還不如放棄四成麥田重點管理剩下的六成,說不定還能夠達到平均六斗的產量。

  如果侯家莊附近在幾個月里不再遭遇大股流寇禍害,秋天,這里的麥田應該能夠得到一半以上的收成,馬鈴薯和甘薯耐寒、耐旱、耐土地瘠薄,適應性廣,種植起來更為容易。

  后世的馬鈴薯屬于“省水、省肥、省藥、省勁兒”的四省農作物,一畝旱田產量高達四千斤。

  馬鈴薯全粉是采用新鮮馬鈴薯經過切片、漂洗、預煮、冷卻、蒸煮、搗泥等工藝過程,經脫水干燥而得的細顆粒狀、片屑狀或粉末狀產品,可以在常溫下儲存十五年,后世太多國家用來作為戰略儲備糧。

  知道馬鈴薯的好處和營養價值的黃漢重點推廣馬鈴薯的種植,這一次的播種面積是甘薯的三倍。

  縱然由于良種、化肥在這個時代無法獲得,馬鈴薯不可能達到四千斤的高產,但是收獲七八百明朝市斤已經在永平府和遼西走廊屢見不鮮。

  河南的土質和氣候條件、日照時間更加有利于馬鈴薯和甘薯的種植,今年剛剛試種產量有可能不如永平府也應該少不了多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