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

熊貓書庫    神圣羅馬帝國
🔊點這里聽書

  法國政府的能量可比幾個資本家要大的多,得到了巴黎政府的授權后,湯姆公使的底氣一下子就足了。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從哥倫比亞政府手中拿到了巴拿馬運河開發權,付出的代價僅僅只是一批物資援助。

  主要還是軍火,哥倫比亞國內的武裝力量沒有打起來,最主要還是迫于外來壓力。

  大家怕內戰爆發,被人有機可趁,再次淪為殖民地。

  尤其是忌憚隔壁的奧地利,光奧屬中美洲殖民地,就已經有威脅他們生存的軍事力量。

  由于中美洲各國的前車之鑒,現在哥倫比亞政府連歐洲移民,都不敢隨便接收,生怕被從內部巔峰了政權。

  哥倫比亞本身人口就不多,又不敢大量接收歐洲移民,經濟發展自然不快。

  現在將巴拿馬運河授權給法國人,除了為了物資援助外,還有引入法國人力量制衡奧地利的意思。

  這都是小問題,法奧兩國都沒有把哥倫比亞當成一回事。想要玩兒平衡,也要看自己能否駕馭的住,駕馭不住就要遭到反噬。

  如果巴拿馬運河已經通航,那么為了利益,法奧兩國確實可能爆發沖突,遺憾的是現在的運河只停留在紙面上。

  不可能讓兩個大國,為可能存在的利益爆發沖突。說白了,開鑿運河也是需要前提條件的,如果地質條件不適合,挖不通也不奇怪。

  大家都是很現實的,能夠考慮到十幾二十年后的事情,那都是高瞻遠矚了。

  要是考慮百年后的事情,那就是在扯淡。世界變化這么快,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

  法國人給出的價錢不錯,維也納政府沒有出面干涉。

  運河公司建立的非常順利,尼諾這位背鍋俠總裁,正意氣風發的組織人員勘探地形。

  巴黎運河公司總部,已經開始籌備上市融資了。勘探報告都沒有,設計計劃沒有出爐,上市計劃就先出來了。

  這不是笑話,而是現實。在利益面前,這些程序都不重要,資本家們有的是辦法規避。

  資本市場上這種騙局還有很多,只要能夠賺到錢,項目的成敗都沒關系。

  尼諾還是有些能力的,要不然也成不了背鍋俠。看著手中的的調查報告,尼諾總裁頭疼了起來。

  巴拿馬海峽屬于熱帶海洋氣候,當地雨水充足、土質疏松。

  單純從施工上來說,土質疏松看似是一件好事,容易開挖土方。但是對運河工程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在尼諾總裁看來:“雨水充足土質疏松滑坡淤泥”,這不但意味著運河開發過程中成本增加,就連后期運營成本也會增加。

  除此之外,當地叢林中毒蟲眾多,時常出現疾病,也是運河施工中要遇到的麻煩。

  “死人”尼諾總裁不在乎,有蘇伊士運河的經典案例在,他非常清楚巴拿馬運河要是沒有幾萬條人命,怕是挖不出來。

  巴拿馬海峽看似更窄一些,只要短短的61公里,只有蘇伊士運河的三分之一略多,施工難度實際上反而更高。

  對手中不全的資料,進行初步評估后,尼諾無奈的得出這個他最不想要的結論。

  秘書拉爾夫沉聲匯報道:“總裁,使館剛剛傳來消息,哥倫比亞政府借口勞動力不足,拒絕給我們提供勞工。”

  誰都知道挖運河人員傷亡大,為了開鑿蘇伊士運河,死亡十幾萬勞工的事情,在高層根本就不是秘密。

  哥倫比亞政府自然也有所耳聞,埃及政府就是跳了這個巨坑,搞得國內民不聊生,才讓法國人趁虛而入占領了埃及。

  哥倫比亞的人口更少,要他們提供幾十萬勞工,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征召土著勞工也就罷了,要是敢用白人當勞工,估計勞工沒湊夠,國內就先狼煙四起了。

  尼諾眉頭一皺:“和使館聯系,讓他們繼續和哥倫比亞政府溝通,無論如何也必須要讓他們先提供一批勞工應急。

  董事會正在想辦法尋找廉價勞工,只要度過了工程初起,后面就不需要他們了。”

  沒辦法,這年頭坑太多了,投資者也不好騙。必須早點兒開工,才可以更快的上市圈錢。

  紙面上項目,又怎么比得上已經落在實處的項目呢?運河公司的招股計劃,都把牛吹上了天,董事會天天催他開工。

  秘書拉爾夫:“是,總裁。”

  正欲離開,尼諾又補充道:“等等,把我們手中勘察到的資料匯報給董事會。

  記得,將可能爆發疾病這一條隱去。就算是本土都有可能爆發疾病,這樣的備注,股東們不會想看。”

  沒有做成本分析,尼諾也知道運河計劃已經超過了最初的成本預估,想要用蘇伊士運河三分之一的經費修一條運河出來,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好不容易才成為了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尼諾可不像看到運河計劃夭折掉。要是錯過了這一次機會,或許這輩子他都沒機會更進一步。

  最好的辦法是讓運河計劃先啟動,到時候投入的資金多了,資本家們也就舍不得放棄,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

  至于坑了幕后的大佬,會不會惹來麻煩,尼諾完全不擔心。巴拿馬運河公司是要上市融資的,這些成本都可以轉嫁到投資者身上。

  在工作中出現漏洞,那是很正常的,只要沒有給大家帶來的豐厚的回報,一切都不是問題。

  對巴拿馬運河項目,尼諾可是信心十足的,只要運河通航,他有信心在十年內收回成本。

  這還只是明面的收益,暗地里的收益應該是通航費的好幾倍。這么豐厚的回報,足以平息股東們的怨氣。

  倫敦,本杰明首相正對著戰報發愁,他已經想到了明天的報紙上會寫什么。

  在野黨肯定會趁機搞事情,打擊政府的威望。

  大家都是這么干的,在臺上的時候努力工作,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順便撈取好處;在臺下的時候,就拼命給競爭對手拆臺。

  內閣會議上,本杰明首相把電報往桌子上一丟:“這是伊斯梅爾那個廢物的求援電報。戰爭才剛剛開始,我們就損失了五分之一的部隊,其中還還包括一個陸軍團被打殘了建制。

  至于戰果,可真的是非常輝煌,殲滅敵軍二十萬。

  我寧愿相信太陽會從西邊出來,也不相信這份戰果是真的。都殲滅了二十敵軍,還有請求遠兵,難道敵人有幾百萬部隊么?”

  虛報戰國,這已經成為了英國陸軍的頑疾。尤其是打了敗仗的時候,為了逃脫責任,更是要制造出一份輝煌戰國來。

  只是這次玩兒的有些過分,要是報個萬兒八千的,倫敦政府也就認了。畢竟蓋子揭開了,政府也會跟著挨罵。

  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通常發生了這種事情,大家都是悄悄的遮掩過去。

  陸軍大臣福克斯一臉尷尬的說道:“首相閣下,這可能報務員搞錯了,多打了一個零。

  我們已經派人核實過了,我軍損失5876人,其中四分三都是印度殖民軍,共計殲滅敵軍15796人,四舍五入也就兩萬了。”

  這個數據,就要讓人能夠接受的多了。損失了五千多人,殲滅了近三倍的敵人,勉強也可以說得過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