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歷825年。某人五歲了。還是要再詳細介紹一下,這個世界的最高層。
畢竟,在這一兩年,均摘星通過在大人旁邊磨蹭,探頭探腦地看屏幕上的新聞,對當前的世界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
全球(土之星)一共十五座頂級學院,他們對應著聯邦最尖端的軍事、科技領域。
第一圣槍大學,第二瀚海大學,第三汲月大學,后面依次是浩洋、朝旭、普惠斯軍事學院,天體塔學院…
十五所頂級學校側重的頂級專業是不同的,所以嚴格來說,前三名學院不分先后。
因為這三所學校的重點專業,代表著聯邦三大至高職業的頂點。
請注意至高職業不是過去的上位職業。
隨著一千年來大數據統計和生物科技進步,已經有萬分之三的概率,能讓人達到一千年前上位職業的標準。
土之星兩百三十一億人,能達到一千年前上位職業標準的,已經有七百萬人了。
他們也就是聯邦現在最優等的一批人類。他們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時期,每一個生長發育階段要完成到什么樣的狀態?在數百年的數據統計下,已經是在優秀中尋找細節,來更優秀。
所以呢,這一世的宿慧的經驗優勢,已經無法達到一千年前那驚艷于世界的地步了。
現在驚艷于世的三大至高職業,是從千年前的三大上位職業演化的。
長城→天騎士。
將軍→指揮官。
權璽→控制者。
而三大至高職業,又都按照下位,中位,上位以及最高的英雄位來劃分。
請注意,這里的下位,不是一千年前那個下位職業。
至高職業的下位,也要比一千年前上位職業要高得多,只要入了階位,就是聯邦的頂層。相當于仙界中的位列仙班。
若是有八百年前的人抵達這個時代,肯定會疑惑,當年圣長城熾白不是利用新軍事科技,新軍事組織,淘汰了上位職業的絕對優勢嗎?怎么又在三大上位職業中發展出這么尖端的精英。
是的,隨著時間發展,傳統領域(地面作戰)精英的優勢會被淘汰。而當人類的發展進入太空中,在最新、最尖端領域中,還是需要精英。
二十一世紀,科技不斷發展,但是最尖端的崗位,例如殲二十的飛行員,挑選門檻要高得可怕 聯邦現在的民主制度,在土之星上非常穩固。這是八百年前,千川變革中留下的基礎。
但是整個太陽系中則是完全由上層精英決策。這是八百年來,實際發展出來的現實。
三大至高職業。
1:控制者是太空戰艦操作官,現在這是純女性的上位職業。
2:天騎士是太空機動兵團作戰駕駛員,現在這是純男性的職業。
3:指揮官則是星表作戰兵團總負責人,現在這個職業則是男女各半。
純女性職業,并非性別歧視,而是天賦使然。一味強調平權,而忽視每一類人群的天賦不同。則是反向歧視。例如地球上燈塔國的族裔入學強行平權,結果亞裔被歧視。嘖嘖,真的平權搞起來,不妨在足球,籃球上也搞平權,足球上亞裔進球算兩個,籃球亞裔進球算1.2個。這樣讓世界杯得獎概率也在人種間平權起來,豈不美哉!
天騎士和控制者不是一開始就是單性別的。
在五百年前聯邦開始預備培養這兩個至高職業的時候,也是如指揮官一樣,是性別多樣性的。
但是這畢竟是至高職業。進入這個職業的無一例外都是最為努力的,有些人天性上與自己選的職業有一些不適合,在競爭中帶來瑕疵,則最終會讓那些努力至極的天才們黯然之極。大多數天才都是不容忍瑕疵,才會成為天才。所以一開始就不會選錯。
三大至高職業,要的不是所謂的跨越多人種族群的動員力,因為匹配這群人的戰爭武備是聯邦最先進的,而最先進也意味著資源是有限的,容不得武器浪費,人才浪費。
所以在三百年前,在至高職業上,發現性別對道路選擇有絕對影響后,后續就沒人選擇不適合自己性別的發展道路了。
那么仔細說說,控制者和天騎士職業的特殊性。
首先是控制者,這是控制太空戰艦的職位。
一艘超大型的太空戰艦,其實最關鍵的是什么呢?艦炮?裝甲?都不是。
人類造太空艦隊是為了巡航太空空域,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在太空長時間巡航的能力,太空戰艦的自持力才是最重要的。能維持幾十個月,甚至幾年,才是一艘太空戰艦在設計上首要考慮的問題。
聯邦的太空戰艦和海洋表面的戰艦完全不同,而且編制也完全不同。
整個戰艦內沒有多少空腔,也沒有可供船員行走的走道,控制者和她們的侍從,就是各自呆在戰艦各個模塊中獨立的一個四米見方的球形控制室中。
戰艦內部沒有走廊只有管道,這些管道最粗也就是人的大腿那么粗,根本無法通過人,控制者是通過納米機器人在這管道中流動來檢查戰艦情況的。這些管道就如同人類身體的血管一樣,調節著戰艦各個組織的平衡、穩定。
現在戰艦上一切苛刻的技術指標,都追逐性能的穩定。
戰艦是一個巨大的作戰平臺,各個部分在不校對的情況下很容易失去平衡,例如一個激光炮的觀瞄系統,在遇到太陽磁暴后,系統肯定會出現偏差。
就算是平日,在環繞行星的時候,如果計算機不每秒校對平衡,其機械齒輪稍微熱障冷縮一下,都會讓激光炮失去準頭,而在太空中散熱還有陽光照射都是極容易出現問題的。
宇宙歷早期,聯邦企圖讓計算機完成校對。
但是事實證明再好的系統,再好的計算機,也會因為硬件老化而出現數據錯誤。而越龐大的戰艦計算機硬件系統越多。
所以始終要人來完成這如同繡花一樣的檢查工作。(不乏有男性擅長繡花,但和女人比繡花的男人可是鳳毛麟角。)
這就是控制者的工作,這群女士們駐守聯邦的宇宙邊疆。掌握著聯邦太空最昂貴的武備系統,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太空戰區指揮系統都是由她們擔任司令官。
再說說,天騎士這個職業。
這個職業是用于太空決戰的,駕駛的武備是高速戰機,這些戰機重量普遍低于兩百噸。
戰機采用超重穩定核元素為火種,穩定地點燃鈾、钚、金等重元素,將速度加速到一百公里每秒,這里的速度參照系為恒星。
戰機質量看起來很輕,是因為裝甲只有機體正前方有。側面無需防御,因為電磁炮的速度相對于高速戰機都慢了,都根本不可能從側面擊中。在運動的時候,戰機前方五十公里布置一重重防護罩,就如同大風雨中撐起的雨傘樣能防住一片保護區。
而戰艦激光則必須要在大量人造小行星的輔助定位下才能命中。
單艦的觀瞄體系,乃至艦隊對觀測的信息交換速度,都來不及鎖定天騎士戰機的變軌軌道。而現在能在太空中布設人造小行星體系的只有聯邦太空軍。
太空艦隊要保持巡航,而天騎士們,只要在恰當的時機抵達戰場即可。
在太空中,無大氣干擾,領域能張開數百公里的他們,在抵達戰場的時候和敵軍艦隊武裝交錯,可能只有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的作用,卻能在艦隊戰中一錘定音。
經過數小時的持續加速,天騎士自身的速度,能讓自己戰機攜帶導彈的速度勝過任何戰艦炮管射出來的動能武器。
當然,這些導彈的參數要調好,這里就顯現出天騎士們的高下水平。
控制者要調節武器平臺的穩定度,天騎士也要調節平臺的穩定度。
只是,控制者武器平臺穩定度的波動是因為巡航時間長,不可避免出現系統熵增現象。
而天騎士則是在高速機動過程中,平臺的各種參數因為加速變軌,出現不穩定現象。
兩個職業嘛,一個需要數個月,數年繡花耐心。
而另一個,需要幾個小時、一天的高度集中,以及最后一刻對沖時的不慌不亂,從容面對。
額,這里要補充一下,艦隊戰一直以來傷亡率就很低。而當代控制者基本已經沒有損傷了。
戰艦這個平臺足夠大,能進行足夠的安全保護設計,控制者在戰艦的最核心倉中,戰艦被擊毀,核心艙通常都是完好的,充其量戰艦炮位的戰造者死亡。
但是天騎士嘛?宇宙歷聯邦三次重大戰役的天騎士都付出了重大犧牲。那個時期控制者們的婚姻也因此格外糟糕。
瀚海大學的招牌是控制者系;
汲月大學有最好的天騎士系;
而排名第一的圣槍學院,最頂級的專業是指揮官系。
這圣槍學院,能排在汲月和瀚海前面,是兩方面因素。
首先,政治正確。指揮官系這個職業,那是目前唯一一個吸納寒門的至高職業。
天騎士和控制者是基因數據測序到足夠精確的門閥以及血脈貴族,完全可以說當代的天騎士和控制者都是這數百年來一代代調控出來的“特殊人類”。
用政治極度不正確的說法,這個特殊人類是高等人類。
額,大社會秩序變革雖然已經度過了八百年,熾白留下的大義依然在,還沒有人敢直接說“高等人類”這個詞。
聯邦上層階級固化是事實,但是姿態上,依舊做出團結人類大眾的樣子。有時候缺什么,就必須要強調什么。故現在必須,默認指揮官系最強的學院為第一等學院。
而近三百年來,聯邦戰略調整。指揮官職業變成了犧牲最大的職業。雖然比不上三百年前天騎士一次戰役損失十分之一的駭人程度,但是這三百年,星表作戰是持續不斷的,指揮官這三百年來林林總總的戰損也超過了天騎士。
所以現在,指揮官放在三大職業的最前面,也的確當之無愧。
日落時,幾公里外六百米高的大廈,其在夕陽中的陰影再一次擋住了福利院的運動場的光照。
一個發育得非常勻稱的小男孩,從“發呆”中回過神來。看著暗下來的環境,確定還有23分鐘,就要開始晚間訓練了。(一年,不同月份下,太陽會遵循規律精準落山,而對均摘星來說,周圍的大廈和塔樓就是自己的鐘表指針。)
均摘星剛剛在“同學”能力中,指定了這個世界三個頂層家庭的少年人為同學。然后又調高了自己的年齡模板,嗯,那樣的自己存在的世界中,自己正在努力學習。
均摘星設置了自己的基礎狀態,以上一世十二歲的時候為基礎。
在這三位同學的環境中競爭,結果——落敗了,而且自己顯現得非常平庸。連這三位同學的邊際都沒抓住。
現在,五歲的均摘星,捂著自己的腦袋,坐在拐角中。
這是由于‘同學’能力模擬的學習時間產生大量的記憶信息,均摘星現在的碳基大腦是依舊無法快速記錄。現在這些信息,正如同大夢醒來時快速淡忘。均摘星正在努力的保留一些有用信息。
數分鐘后。
均摘星抬起頭,瞳孔中閃爍著不符合年紀的光。
均摘星:“哎,這個世界技術科技終于井噴了,時代變了。”
上一世,財閥集團還在糾結人武兵器病毒系和孢子系。當大社會秩序建立后,政府建立了龐大的公共醫療體系,開始具體細致收集孢子和病毒在醫療上應用的大數據。
在五百年前,則是根據人類遺傳基因的表現,開始對一些人類每個時期發育的細致變化進行控制。
當然這種對大數據的利用,看似是造福全人類,但是受益的依舊是一小部分人。
規律的運動(定體術),規律的飲食,這在當時社會只有少數人能夠遵循。而更多的人則是自由派系。
然而那些遵循定量生活的人們在十幾代后擁有了數據優勢,社會的公立醫療體系能夠依托這些數據,精準植入高能分子工具(病毒和基因),最后發育出了超人類。
也就是說,超人類在出生時候和現在平民是差不多的,只是平民沒有祖上提供的大數據,不支持分子工具輔助發育成高能人類。
直到目前為止,社會依舊支持每一個家庭為自己的后代提供數據!畢竟對社會來說,這沒多少運行成本。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這么做,因為這可不是武俠修煉,自己當代努力就能見到成果的,而是真正的現代栽樹,幾十代后才能有人乘涼。
均摘星拍了拍頭感嘆道:“這讓我怎么說呢?這他喵的,靠著家教,積累自我一代代基因數據,形成門閥?人類社會這么分等級,現在該怪誰?又有誰該被打倒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