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劉鴻漸與朱慈都選擇了沉默,親人離去固然令人難過,但作為后人唯有將這份難過藏在心底、化為力量,去完成長輩未竟之業。
接下來的幾天在朱慈的施壓下,戶部緊急調取了兩湖、兩廣、河南、山東等地的糧草。
從京城到大同后分為兩路,一路往西直抵新疆,一路往西北到北海,兩條糧草補給線慢慢的成型。
而劉鴻漸也沒閑著,除了督促軍械所的匠人們盡快生產新式后裝炮以及迫擊炮外,就是鉆到禁衛軍營地里點兵。
經過這兩年來不斷的征兵,禁衛軍已經補齊了京營最輝煌時的兵源數量,足足有三十四萬人。
只是劉鴻漸并不打算全帶上,北海和新疆如今已經從東北和蒙古調派過去六萬多人,再加上兩地原有的駐軍已經足可以防守。
只不過劉鴻漸這次出征可不是為了防守的,他想永遠的解決北境的問題,羅剎國號稱十八萬大軍,但真正有多少劉鴻漸心里是有數的。
大抵上全世界各地在這事兒上都有吹牛的天賦,比如明明只有十萬,就號稱十五萬,明明只有十二萬,就號稱十八萬。
羅剎國地盤雖然不小,但人口卻稀少的可憐,能出兵十二萬已經是劉鴻漸大膽的估計了。
這次出征劉鴻漸打算從禁衛軍中抽調出八萬人,然后再從北海、新疆的駐軍中抽調出兩萬。
相比于大明三百年來的歷次重大戰役,人數其實并不算多,這倒是給戶部減小了不少的壓力。
畢竟打仗就是燒錢,十萬人的軍隊至少就要二十萬民壯的忙活,也就是戶部就至少要準備三十萬人的糧草,這還不算馬匹、彈藥。
士兵人數雖然減少了,但劉鴻漸卻又有自己的要求,那就是這十萬部隊必須全部配備戰馬,而且每人還不止一匹。
劉鴻漸受不了慢悠悠的行軍,沒有戰馬從京城出發走著去北海就至少需要兩個月。
為什么幾百年來農耕民族總是干不掉游牧民族,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戰馬問題。
沒有戰馬即便跟游牧民族打勝了,也沒有能力追擊敵軍,打敗了也沒有能力逃脫敵人的追擊。
劉鴻漸沒想那么多,他只想速度能夠快一點、再快一點,否則一場仗打個三四年,他擔心自己會得戰爭恐懼癥。
大明從朱重八時期就一直缺少戰馬,甚至還搞出了禍國殃民的所謂馬政,這問題一直到劉鴻漸將盟古和東北納入版圖后才得以解決。
劉鴻漸要求戶部至少要征調三十匹戰馬,這在當年游牧民族的強大部落里是標配,一匹騎著,一匹馱補給,另外一匹長途行軍時用于換騎。
之所以點兵需要劉鴻漸親自去,還不是因為禁衛軍的士氣太過于旺盛了。
要知道自劉鴻漸領兵以來大明向來無敗績,當年最早跟著劉鴻漸打天下的那批士兵現在大多都已經成了低級將官,甚至不少人還拿到了爵位。
戰功!是士兵們提升自己待遇的最快渠道,也是唯一的渠道。
“特么的,都擠什么擠?再擠都給老子滾回老家去!”劉鴻漸皺著眉頭怒道。
每一天上午,禁衛軍的軍營都要亂哄哄一陣兒,負責甄選士兵的桌案總是被圍得水泄不通。
“此去北征,是為了給咱們盟友察哈爾汗國復仇,所以,沒有賞銀,撫恤金為每人兩百兩加免除二十年賦稅。
羅剎國很強大,怕死的別礙事,趕緊滾回一邊兒去!”
劉鴻漸站在桌子上沖士兵們交代道,當然前半句是說給孛羅赤聽的。
至于說這次戰爭是為了察哈爾,或許只有單純的孛羅赤肯相信吧。
孛羅赤就站在軍營的一邊,他看著烏怏怏的大明士兵有點出神,大明實在是太強大了。
只這一個沙河大營就有足足二十萬的軍隊,離這兒不遠的豐臺大營據說也有十多萬,這還僅僅是拱衛京城的士兵。
孛羅赤此刻感覺格外的苦澀,若是大明能早些出征,那是不是他的察哈爾汗國就…
“俺家里還有個哥,俺是合格的,你為啥不寫俺的名字?”一個渾厚的漢子扯著嗓子有點著急。
負責甄選的低級將領沒有說話,只是指了指牌子上寫的甄選條件,那漢子便瞥了瞥嘴離去了。
由于兵源太多,三、四個人里只能有一個名額,劉鴻漸專門做了篩選條件。
凡是家中獨子者,不計入優先甄選隊列。
家中有兄弟而未結婚生子者,不計入優先甄選隊列。
若是在以前,這類要求足以讓朝廷的官員們謾罵不休,當兵的不就是上戰場打仗,朝廷養著他們,哪里還有這般多的條件。
但現在不同了,關于軍事上沒有任何人敢來置喙,全憑劉鴻漸與朱慈兩個人說了算。
也正是劉鴻漸過于在乎士兵們的安危,對他們的衣食住行、軍餉等嚴格的按時按量發放,外加上毫不打折扣的撫恤制度,讓得所有的士兵沒有了后顧之憂。
搏一搏回來就能出人頭地,即便運氣不好交代了也沒關系,朝廷會養著他們的父母孩子,自己骨灰也會安放進京城中央的英烈祠,受萬民敬仰。
正是因此即便劉鴻漸取消了此次出征的賞銀,又加了諸多的甄選條件,軍營里的士兵仍舊擠破頭的想要參與這場戰爭。
經過四天的篩選,劉鴻漸終于從三十四萬禁衛軍中遴選出了八萬余士兵,其中包括三萬騎兵擲彈手、三萬多火槍兵、一萬余步兵擲彈手、六千多炮兵。
帶炮兵也是迫不得已的,此番戰爭肯定要攻城略地,沒有強力的火炮很難將釘子一個個的剔除。
“七天后,還是在這兒,本王帶你們出發,都趕快回去收拾收拾見見家人。
記住了,上了戰場別給祖宗丟人!”劉鴻漸說完嘆了口氣回了議事廳。
“皇上,打仗可不是出去享福,你可要想好了。”劉鴻漸皺著眉頭道。
議事廳內朱慈滿臉期待的站在窗前瞅著窗外的士兵們發呆。
“咱們不是都商量好了嗎?朕不怕吃苦。”朱慈毫不猶豫的道。
“唉,算了,說了你也不信,過兩天我找太后娘娘說說,看看她老人家能不能同意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