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再過兩年我們全家就從龍江回北遼了,到時候我把您和我老叔老嬸他們都弄到紅崖去享福好不好?”
當看到奶奶家的生活如此清貧,萬峰下了把老叔一家全弄到紅崖去的想法。
跨省搬遷比較困難他沒那么大的能量,但是本省的搬遷就容易多了,而且同為農業社,他認為這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
“傻孩子,奶奶眼望奔七十的人了,也沒幾天活頭了,老話說得好:故土難離,奶奶生于這里當然將來也要葬在這里,哪里也不想去了。”
“說啥呀!奶奶你最少還能活三十年,還有很多福沒享過呢,紅崖那里發展的可好了,明年夏天我放暑假的時候先帶你過去看看。”
上一世奶奶卒于八十五歲那一年,萬峰說奶奶能活三十年那是胡說八道,但再活二十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奶奶這把老骨頭已經禁不起折騰了,只要你們過好了奶奶也就安心了。”說到此處奶奶擦了一下眼角。
奶奶有男女子女六人,三男三女。
三個兒子兩個在龍江眼前就剩一個小兒子。
三個女兒更是天南海北,一個在齊齊哈爾,一個在內門省還有一個即便留在北遼也是遙遠的遼西。
萬峰的大爺和大姑同在齊齊哈爾,也是多少年才能回來一趟。
奶奶這一輩子吃過的苦重生后的萬峰非常的理解。
對多少年都見不到一面子女的思念就足以讓她生出一頭白發。
萬峰不可能把她的所有子女都收攏在她老人家身邊,但是自己將來在奶奶身邊盡孝的事情他還是能做到的。
因為多了四個人,奶奶重新合面又多貼了一圈餅子。
遼北和遼南也是以玉米為主食,玉米餅子是當時的標準配置。
“咱家就這條件了,也沒什么好吃的,你的朋友來了只能抱歉了。”
“奶奶,我們平時也是餅子就白菜的,都是農村人您不必有什么揪心的。”萬峰安慰過意不去的奶奶。
大門外響起幾聲自行車的鈴聲,一輛半新的自行車在院門口停了下來。
騎車的男人下了車停在門前。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的中年婦女跳下車推開院門。
男人推著自行車進了院子。
這是一個看年齡在四十歲左右的男人,戴著一頂藍色的棉帽,穿著半截子棉襖,模樣和萬峰的父親也有三四分的想象。
“你老叔和你老嬸回來了。”
奶奶說這話的時候萬峰已經出了屋子,對著進院子的男人露出了溫暖的笑容:“老叔老嬸,您們回來了!”
萬水明對自己家里猛地出現個青年一臉蒙圈,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萬峰:“你是…”
“老叔,我是您侄子萬峰。”
萬水明右手對著萬峰點著卻沒有說話,似乎在回憶。
“你是小峰?我想想我想想,你上次來是什么時候?好像有十五六年了吧,想不到呀現在都這么高了?”
萬水明沒有一點質疑,他們萬家人遺傳基因比較強大,不論男女面相上都有幾分相似。
他一看到萬峰就幾乎確定對方是萬家的人。
上一次萬峰來的時候,萬水明還是個二十多歲的中二青年,也沒結婚。
一轉眼白駒過隙、滄海桑田,他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而那個當年什么事兒不懂的淘氣孩子已經變成了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啥時候來的?”
“剛到沒超過半個小時。”
“你是怎么找到這里的?”
“我知道地址,一路打聽來的。”
“唉!看到你們成長,我現在感覺自己真的開始變老了。”萬水明感嘆。
三十多歲就老了?
萬水明把自行車立在墻邊。
“老嬸好!”萬峰恭恭敬敬地對隨萬水明進院子的女人問好。
老嬸也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年輕的時候還是有幾分姿色的,現在看著也不丑,只不過生活的風霜讓她有點顯老。
老嬸對萬峰的態度非常的和善。
“是大哥家的老大?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是二哥家老大。”萬水明糾正妻子的錯誤。
“小峰是吧,屋里坐屋里坐,我去做飯。”老嬸挽起袖子就和奶奶一起做飯,而萬水明則拉著萬峰進屋,一進屋又吃了一驚。
屋子里的炕上坐了三個青年,在他們進屋的時候三人都站了起來。
萬水明疑惑地看著萬峰。
“這是我老叔,這三位是我朋友,這位是李涌,你得管我老叔叫哥。”
李涌沒有萬水明歲數大,叫哥沒問題。
“萬哥您好。”雖然李涌只是體育老師,但起碼的禮節還是懂的,熱情地和萬水明握手。
“這位是何蕭,這位是李明斗,我兄弟,你們就得管我老叔叫叔了。”介紹完李涌,萬峰又介紹何蕭和李明斗。
何蕭和李明斗不能握手但是恭恭敬敬同聲說:“萬叔好!”
“好好,坐坐,別客氣,我家像狗窩一樣大家別嫌棄。”
這時萬水明才看到炕頭堆了一炕的禮物。
“老侄,不是老叔批評你,老叔這兒就和你自己家一樣,你帶這么多禮物這不顯得生分嗎!”
萬峰只是笑,挨著萬水明坐下和萬水明聊天。
通過聊天得知萬水明家里承包了十幾畝地,一年能有了百把十的收入,大隊有個草簾子作坊,通過關系兩口子在這作坊里干活,兩個人一個月有十幾塊錢的收入。
“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干一年經常就拿個口糧回來,現在種地只要年景差不多起碼一年還能剩個百八的,我和你老嬸在草簾子廠一年還能拿個百八的回來,現在的生活算是有奔頭了。”
一年二百多元的收入就讓老叔感到滿足,這讓萬峰心里發酸。
“老叔,有沒有想過離開這里到別的地方發展?”
“離開?”萬水明搖頭。
“老叔一輩子就生活在這里,幾乎沒離開過,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長圖縣城了,怎么離開?”
“我可以把你們調到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去。”
萬水明沉思半晌又搖搖頭:“離不開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老叔在這里生活慣了,再說祖墳都在這里不能離開。”
故土難離,外面的世界再好也不如家鄉的山水,這是華國人傳承千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