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86 從夫之義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元妃言中所引,乃出《尚書·微子之命》。

  “作賓于王家”,原指客卿,今假“堂上賓”,意指為薊王妃也。后世亦有“堂客”,指代妻子。

  謂夫婦一體同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更加薊王三興在即,立后漢萬世基業。身為薊王妃,又誕下王嗣。從此綿綿瓜瓞,自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反觀,諸夏仙門,多有凋零,不復先前。好比先秦,百家爭鳴。傳至如今,儒學一統百家。百家所剩無幾。

  料想,仙門亦難逃定數。

  心念至此,紫元柔聲嘆道:“王妃所言是也。”

  譬如西王母。周時乃母國,可與穆天子,分庭抗禮。冰原內外,政教同體。皆是母國,部落聯盟。后漸衰敗,秦漢以來,只為修仙門派。若非,時鐘存慧貴妃,豪擲億錢,聘娶上元、云華并七玉女入家門。化干戈為玉帛,結二家之好。

  得巨額門俸,西王母,這才籠絡古羌各部,重立東女國。薊王為興家國天下,又親征北天竺,為大漢辟得廣袤萬里,三登沃土。納千五百萬,天竺各種入漢。更為諸夏仙門,除佛國之禍。

  試想。洛陽時,上元執事四百尺千秋觀。為說薊王滅佛,不惜舍清白之身,施仙門禁術。已求薊王改弦更張。

  窺一斑而知全豹。彼時,勢如累卵。仙門,存亡在即。

  可想而知。即便上元、云華,并七玉女,嫁入薊王家門。亦時刻身負,滅佛重任。待薊王攻滅北天竺。至此。上元、云華,師門恩怨,一筆勾銷。與西王母派,行斷舍離。侍奉夫君,再無二心。

  西王母,必心知肚明。故不念舊情。另遣四女,攜墉宮九玉女,遠赴薊國。九玉女,執事靖陵司金館。紫元則入薊王家門。“代行王母事”。或曰,“代王母行事”。

  一言蔽之,女生外向。

  《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內向,有留家之義;女生外向,有從夫之義。”

  是故,上元、云華,身份轉變。亦是人之常情。無可指摘。更有甚至,薊王勞師遠征,除仙門大患。上元、云華,自持有功,前情已報。于師門,仁至義盡矣。

  于是。王母另遣四女,紫元夫人東來。亦是知人善用之舉。料想,紫元并九玉女,必身負使命而來。使命未能達成,自無從脫身。需為王母所用。

  既是同門,又是姊妹。元妃這便明言:“四姐欲入家門,需效竹隅女主。”

  “此言何意?”紫元遂問。

  “為東女王,可乎?”元妃追問。

  略作思量,紫元這便醒悟:“東女國風,不與竹隅同。女王若薨,則求宗女二人而立之。長者為王,次為小王,若大王薨,即小王嗣立。或‘姑死婦繼,無有篡奪’。”

  換言之。東女承位,有二法:其一,宗女二人;其二,姑死婦繼。

  宗女二人,乃指宗室之女,且非出女王嫡親。姑死婦繼,乃指女王薨后,由家中兒媳繼位。料想,兒媳,必出宗室。與羅馬帝國,養子繼承制,頗有異曲同工之處。此舉,既傳承有序,又可防一枝獨大。

  “宗女,可也。”元妃早有計較:“夫君,‘三百子嗣’。若以東女王論,皆出宗室也。”

  “如王妃所言。”紫元這便醒悟。父系、母系,著眼不同。譬如,紫元為東女國主,上元之女,便可承其位。云華之女,亦可。殿中七美人若有女,亦無不可。

  如此一來,西王母國,皆可為薊公主封地。循母國習俗,乃稱女國。循大漢風儀,則稱湯沐邑。雖各有出處,然殊途同歸。

  換言之,若東女國,可為薊公主,湯邑之地。二家和合,并入漢土。

  于家國皆有大利。薊王自當勉為其難。效竹隅女王,隆重禮儀,迎紫元夫人入宮。

  《荀子·非相》:“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

  話已至此,多說無益。紫元夫人,感激不盡:“謝王妃。”

  “且慢。”元妃示意,侍女宋辟非,捧盤近前。

  “王妃何意?”漆木承盤居中所盛,正是易遷二妃,并七玉女《食祿集簿》。

  如前所言,貴妃、王妃,食中二千石至二千石不等。美人千石俸。再加歲時賞賜,祿簿積財,數以億計。

  “夫君常言,‘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元妃言道:“四姐,先用之。”

  毋論“皇帝不差餓兵”,亦或是“財能通神”。終歸,“得人錢財,與人消災”。欲成此事,錢財不可或缺。譬如西王母,復立母國。得西王母,施以重金,曉以利害。冰原古羌女豪,這才俯首聽命,盡釋前嫌,重為一國。

  有西王母,珠玉在前。紫元夫人,當機立斷:“敢不從命。”

  謂“大恩不言謝”。利害共擔也。

  送紫元夫人出宮。二妃親赴金華殿復命。甯貴妃又往鳳凰殿,向王后稟明情由。

  公孫王后,前為薊王,誕下公主。二子一女,足可為家門,增光添益。自增筑王宮至九重。鳳凰殿改前、后二殿,另辟左、右偏殿。四殿三重,環抱宮苑。故曰,王宮大殿,皆有中庭。王宮諸館,為二重。三面重樓,圍以庭院。故曰,館中有院。

  王后掌六宮。前殿專為女官署寺,左右為官舍,后殿方為寢宮。

  只因,七重增筑自九重。必行重重外擴,增加梁柱,方足支撐。斷不可,徑直堆高。外擴后,才有前后二殿之分。一里之回,足夠四宮外擴。更加九重錯落,多行借景。故,王城內庭,稍作縮減,亦無妨。無礙百官下朝,列隊車馬;無阻王宮大典,四方朝拜。進出有度,回旋有余,即可。

  薊王家小,皆居于高處。試問開闊,何處可與天地比過。

  甯貴妃與王后。相見雖晚,相識已久。論與薊王結交。甯貴妃,猶在王后之前。得贈以香囊,劉備方入長姐之堂。寒暑易節,學劍十載。后娶為妻,相濡以沫,白頭偕老。

  換做后世。甯姐姐,于劉備并長姐,有牽線之義。薊王心中,持重不下長姐。

  少時,更與甯姐姐,相約“三事不罪”。薊人盡知。

  “拜見,長姐。”禮不可廢。

  “甯妹,免禮。”姐妹相稱,不出家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