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7 三家解兵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明公毋需多慮。”荀彧一語帶過:“穩守上林,以觀時局。卑下,自有計較。”

  “也好。”荀彧錦囊,竟能料定薊王出兵,曹操自當言聽計從。

  西郭大將軍府,霞樓。

  功虧一簣,董重心中挫敗,可想而知。

  十二城門余燼未熄。洛陽四門洞開。然函園八校,兵車障道。將南北二宮隔離。北軍大營,亦在其中。營中情形如何,董重自也無從得知。

  先前,“悉誅涼州人”之聲,不絕于道。今涼州諸將,奉董重之命,興兵清君側。若王允、呂布未死,大將軍危矣。

  “情勢如何?”見心腹登樓,董重忙問。

  “衛將軍等兵圍云臺,尚未能攻取,華雄引王騎至矣。如今陛下并王允、呂布等人,皆潛行出宮,不知下落。袁紹引兵據東郭粟市。猛虎孫堅立營西園。衛將軍…”

  “張濟如何?”董重追問。

  “衛將軍等人,悉數解兵,自囚北軍營內。”心腹不敢隱瞞。

  “吾命休矣。”董重天旋地轉,頹然坐地。

  “大將軍切莫喪氣。”便有幕僚勸道:“薊王既為‘三家解兵’。必不會偏頗,有失公允。”

  “先生所言極是。”董重幡然醒悟,又忽然一愣:“何來三家?”

  不料情急失語。幕僚靈機一動:“大將軍、‘三赟臣’、并關東群雄,此三家也。”

  “原來如此。”董重不疑有他。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薊王終歸親疏有別。洛陽之事,眾說紛紜。各有道理。若非三赟臣逼迫太甚,又至二公冤死獄中。西涼諸將,豈能興兵清君側。

  更何況,二宮太皇便在薊王宮中。且董重素與薊王交厚。料想,必不會殺害。

  心念至此,董重稍得心安:“事已至此,當如何轉圜。”

  幕僚小心答曰:“諸事未明,靜觀其變。”

  “也罷。”董重亦束手無策。

  西涼兵亂,牽扯甚廣。且攻打禁中,兵諫天子,若論其罪,當夷三族。茲事體大,眾人不敢擅斷。先令各自解兵歸營,再交薊王定奪。

  薊王遠在北國,尚未動身。先命閣下主記蔣干,并太傅楊彪,及三公九卿,宗室諸劉作陪。車入各營,詢問詳情。

  本以為乃大將軍董重并太師王允,權臣內斗,才被關東有機可乘。不料細問之下,張濟等人竟言,乃奉史侯之命,行兵諫。(迫)使董侯禪位。

  再入粟市,問袁紹。

  袁紹取合肥侯敕令示之。辯稱,君命難違。

  看似關東并關西,地域之爭。豈料,竟有前后三位帝王,裹挾其中。

  蔣干不敢怠慢。逐條陳列,如實上報。且看薊王如何定奪。

  不等六百里送至北宮瑞麟閣。洛陽朝野,已議論紛紛。

  蔣干入營時,太傅楊彪,并三公九卿俱在。一傳十,十傳百。各執一詞,皆為人所知。

  大將軍董重,與西涼諸將,并非一丘之貉。西涼諸將,假大將軍之名,實為兵諫天子,禪位與史侯。只因董侯乃賊臣所立,來路不正,大位不穩。不足以續國祚,延社稷。

  滿城嘩然。饒是大將軍本人,亦目瞪口呆。

  看似荒唐,一派胡言。然細思極恐。若非史侯繼位,封賞有功,大赦天下。西涼諸將,如何幸免。料想,事成之后,必為董重所棄。大將軍行卸磨殺驢。既得償所愿,又除后患。可謂一石二鳥。

  不料“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西涼諸將,早尋著下家,留好后路。只需事成,必反殺董重,迎史侯重登帝位。

  叔侄之爭,背后多端算計,陰謀詭計。若非薊王及時出手,解三家之兵。無論孰勝孰負,恐再難大白于天下。

  為爭帝位,無所不用其極。不惜同室操戈,殃及無辜。對叔侄二人,天下厭惡之心,可想而知。便是無數今漢忠誠,亦難免意冷心灰。

  一言蔽之。惡劣之至,丑陋之極。

  難怪。桓靈以來,心有潔癖之處士,寧愿遠遁山林,空老林泉,亦不愿污染,此生清白之身。

  回看鞠城兵亂,南陽大水。再觀今日之惡犬相爭,叔侄二人,不分伯仲。

  天時地利,蕩然無存。時至今日,所剩無幾之二百年人望所積,亦消耗殆盡。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大漢耿烈之風,雄渾之氣,明示萬里,否極泰來。豈容爾等鼠輩,蠅營狗茍,狗茍蠅營。

  稍后。薊王欲易縣為京,立麟子為帝,甚囂塵上。

  東郭馬市,胡姬酒肆。

  長信少府王斌,如約而至。

  推門視之。房內一人,正負手而立。

  聞聲回身。清秀通雅,君子之風。

  然王斌絞盡腦汁,亦不知“故人”何來。

  “豫州主簿荀彧,拜見少府。”

  王斌恍如隔世:“可是守宮令?”守宮令,官名。今漢置,屬少府,掌管御用文具、尚書臺財物、封泥等。秩六百石。有丞一人。靈帝曾以其監修渠道。原任用士人,桓帝時,亦曾以小黃門充任。

  荀彧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后棄官歸鄉,投入曹操麾下。二人乃是舊識。

  “一別多年,少府無恙否?”荀彧笑道。

  王斌慨嘆:“如文若所見,悲喜自知,苦樂參半。”

  “請入席一敘。”

  “請。”彼時王美人尚未母憑子貴。王斌亦是刀筆小吏。時過境遷,舊友相見,如何能不令人慨嘆。

  賓主落座,先滿飲此杯。

  王斌落杯相問:“文若,所為何來?”

  “乃為天下興亡而來。”荀彧如實作答。

  王斌輕輕頷首:“莫非,乃代主相約。”

  “然也。”

  “曹兗州,何所言?”王斌不置可否。

  不料荀彧振聾發聵:“明公欲奉天子,詔討不臣。”

  驟聞此豪言壯語。王斌略有失神。

  電腦版,百合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百合書友群qq群號548944127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