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252 長城自毀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劵書既定,自當如約獲利。”薊王言道:“海外寄田,皆以畝產十五石計,月月足額錄入各家賬戶。不可減一分一厘。”

  “喏。”安素并無意外。所謂一諾千金。薊王威信天下,如何能言而無信,令長城自毀。

  須知。薊鈔,皆是券書。面值如何,乃是約定價值。薊王威信四海,天災人禍,無有例外。之所以,以一國之君,令天下信服。

  薊王乃亦步亦趨,積威至此。便是涼州羌氐諸胡,日賺二百大錢,薊王亦足額支付,未曾食言。諺語“一口唾沫一個釘”,便是言此。

  今年血虧,明年大虧,后年小虧。不出三載,足可轉圜。而后與日俱增,大利于國。

  薊人稻作,耕一余三。再得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足稱無憂矣。便是天災人禍,百年不遇。大漢十三州青黃不接。僅憑海外寄田,足可飽食。

  時武帝私藏桃核,欲種仙桃。

  王母言:“中夏地薄,種之不生。”

  聞此言,不知武帝心意若何。

  若薊王在場,必有此問:“何處可種之?”

  卻不知王母,當作何解。

  再者說來。薊鈔與角錢,比率究竟如何。唯有貲庫令并薊王,二人可知也。自補上西涼彌天大缺,薊國貨幣體系,穩如泰山。如今再少許泛濫,亦可控風險。

  實不足為慮。

  氣候風土,乃生存所必須。氣候趨寒,北疆寸草不生。乃至游牧民舉家南遷,擠壓漢人生存空間。于是大戰一觸即發,不可避免。

  如今薊國圩田大成。稻草青儲飼料,足量供給。于是北疆牧民,改游牧為農牧。與薊國互通有無,再加冬季采暖,日趨完善。生存無虞,何必以死相拼。

  終歸饑寒起盜心。

  薊王深知人性本善,多為生活所逼。少數為惡最樂,罪大惡極之輩,必殺之以除后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先前,薊王親征倭島。授六尺倭人,薊國粳米。受倭人頂禮膜拜,視為天神下凡。以己度人。古時燧人氏,鉆木取火而成神。時華夏先民,與今日倭人,何其相似也。

  此便是,文明的神力。

  天朝上邦,守護初火。薊王豈能故步自封,偏安一隅。縱橫七海,薪盡火傳。有生之年,當可預見。

  “洛陽之事,如何?”薊王又問。

  “妾已去信義兄,助王太仆成事。”安素答曰。

  “需小心行事。”薊王叮囑道:“且董卓身后事,亦需顧及。萬勿再起兵亂。屠戮京師。”薊王此語,乃是規勸王允。

  “遵命。”安素自能領會。

  “近日,京都有童謠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士貴人問道:“夫君可解其意?”

  “此乃‘董卓’二字隱語。”薊王言道:“‘千里草’為董,‘十日卜’為卓。童諺謂董卓殘暴,必不得好死。”

  “卻不知董卓,是否得聞。”士貴人心有所慮。

  “京中童諺四起,路人皆知。董卓如何能不知曉。”薊王心頭,亦有不詳掠過:“唯謹慎行事。萬勿大意。否則前功盡棄,累及無辜喪命。”先前叮囑王允之言,便是此因。

  稍后,安素遂去密信,告知王允不提。

  洛陽東郭,建陽里,王允府邸。

  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將呂布、司隸校尉桓典,同謀齊聚。

  王允環視左右,遂將安素手書傳閱眾人。

  不其侯接過,細觀后大喜過望:“薊王知矣。”期盼之心,一聽便知。

  桓典、呂布,亦先后取書一觀。

  “王上既已知曉,我等后顧無憂矣。”桓典嘆道:“先前苦思,董卓亡后,四方大軍當如何收場。如今,只待薊王傳檄天下。十萬大軍,自當望風而降。”

  呂布亦點頭道:“董卓麾下兵馬,除去五千秦胡騎兵。十萬大軍,皆出四方將軍營。其中半數,乃前將軍臧旻、右將軍田晏、左將軍夏育,生前所募。今董卓竊據丞相高位,自號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從。若一朝敗亡,十萬大軍,瓦解土崩。即便不一朝散盡,亦難為患。有何懼哉。”

  王允欣然道:“奉先所言極是。”

  “奈何董賊,自萬歲塢筑畢,便輕易不出。自言‘圣人深居以避辱’。如之奈何。”不其侯恨聲道。

  “此語出《淮南子》,豈是董卓口出。”王允冷笑:“然正月旦會將至。宗室諸劉、將相公卿、百蠻貢職、眾郡奉計。且少帝初登大位,如此盛典,焉能缺席。”

  “太仆之意,莫非大典之日行刺。”不其侯忙問。

  “然也。”王允擲地有聲:“只需伏兵于宮門。董卓無備,輕車赴死。奉先,一擊可中矣。”

  “此計可行。”桓典重重頓首。

  見眾人來看,呂布吐氣開聲:“敢不從命。”

  “奉先誅此賊,名著青史矣!”不其侯伏完,擊掌而贊。

  聞此言,呂布豪氣自生。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大丈夫立于天地間,豈能籍籍無名。

  王允遂設家宴,與眾人一醉方休。

  寒夜過半,不其侯醉酒,登車自回。呂布翻身上馬,護送桓典車駕,同赴函園。

  稍后不久,便有太仆府蒼奴,翻墻而出,潛入魚梁臺告密。

  董卓假公濟私。夜宿龍床時,趁機奸淫宮女。見宮女欲拒還迎,無人忤逆。于是膽肥。盡掠南北二宮,顏色昳麗,姿容上佳者,裹入萬歲塢。收為禁臠。

  話說,自先帝遷居西園,宮中無主。宮婢多與黃門對食。今得董卓肥軀寄豭,不啻久旱逢甘霖。半推半就,囫圇吞棗。所謂“饑不擇食,寒不擇衣”。只顧解渴充饑,哪管身下高矮胖瘦,長短丑俊。

  日夜笙歌,通宵達旦。

  董卓積欲得解,遂止殺心。

  再加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大營軍士,亦龜縮不出。難得與民秋毫無犯,百官無事相安。

  終歸生于憂患。

  得細作回報,董卓披衣來見。

  “何事驚慌。”

  “回稟丞相,卑下竊得一心腹害事,不敢耽擱,星夜來報。”出人意表,細作乃史門弟子。

  “且說來。”董卓眼中,厲色一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