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叩別少帝。密詔深藏,意氣風發。連夜驅車離京。
只恐陛下,半途悔悟,自食其言。
董卓心中所思所想,少帝焉能知曉。不等薊王勸諫表奏,六百里呈送朝堂。盧司空上書乞骸骨。少帝本不許。奈何司空去意已決。恐夜長夢多,少帝唯有:“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就第(免職歸家)。以列侯朝朔望(逢每月初一并十五大朝會,以列侯身份上朝),位特進。秩祿準舊(領足額俸祿)。”
少帝本欲留恩師在京養老。故才有“以列侯朝朔望”。奈何恩師,不肯久留。待詔書頒下,便自陽港登船,舉家返回薊國。
話說,少帝心牽南陽水溢,亦無暇多顧。且強留若惹惱薊王。豈非不美。
官吏致仕后,按理不應再享受原有秩俸。然為昭天子恩厚,常賜致仕官吏,享有一定比例的俸祿。一般而言,高官致仕后,享原有官俸三分之一。
《漢書平帝紀》:“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祿,以一與之(1/3),終其身。”
對于特別恩寵之重臣,視其官位、政績等,甚至可全俸致仕。如景帝時,郎中令周仁倍受恩寵。武帝即位后,因病致仕,得“以二千石祿歸老”。
薊王恩師,自當倍加優寵。自當“秩祿準舊”。
官員致仕,歸老原籍。逢重大節慶,當地官員亦常慰問。俗稱“長吏存問”。
《后漢書·鄧彪傳》有載,“(鄧彪)以疾乞骸骨”,“(章帝)詔太常四時致宗廟之胙,河南尹遣丞存問,常以八月旦奉羊、酒”。
便是劉備祖父,致仕后,亦有諸多優待。可入住亭舍,享受傳食(高速公路服務區,免費食宿,加水加油)。諸如此類(有無道路救援,尚不得而知)。
足見大漢官吏,待遇之優厚。
恩師前腳離京,司徒袁逢,亦緊跟上表,因病致仕。
少帝亦不勉強。
比同盧司空,亦賜頗多優待。
袁逢卻未離京。安居函園,得國邸良醫,細心診治。病情大為好轉。關東激戰正酣,便是曹太尉亦舉家遠避瑯琊。此時汝南,絕非安身立命之所。
自漠北都護府,剿滅長城馬賊。重開居延外道。滯留洛陽豪商,紛紛北上。避走長城沿線,免除重重關稅。
不等人去樓空。二崤城客堡,又被四海客商住滿。沒錯,正是徼外海商。
尤其頓遜國商賈,慕名而來。薊王一戰亡林邑,二戰滅海賊,三戰定澶洲。威震南州。再加海市往來,橫海先鋒艦隊沿途護送。遙見火云天襲,海賊落荒而逃,唯恐不及。
更加,無林邑國“十取二三”,重稅盤剝。亦助推海商北上。
南州風物,西陸名產,一時風靡京師。
話說,恩師一行,并未轉去南港。直沿巨馬水路,泊于南廣陽港中。
南廣陽,扼巨馬水路,立城北岸荒丘。居高下守。今荒丘早覆滿重樓。鱗次櫛比,街衢縱橫。直伸到巨馬水岸。橫豎七里,內外三郭。
南廣陽港與南廣陽城,隔水相望。城池在北,港口居南,本是水砦障城。后因并六縣為國,南廣陽,退居國中,毋需守備國境。南廣陽港,歷經擴建,規模直追南港。橫七豎四,水路迂回。日有千帆往來。
巨馬水路,商船往來如織。南廣陽城、港,富庶可比樓桑。二座堅城,各納民眾三萬并一萬戶。僅南廣陽一地,有民三十萬余。無愧督亢秋成之重鎮。
須知,三十萬眾,乃與南都宛城之規模相當。
放眼薊都,如南廣陽者,比比皆是。尤其薊王為臨鄉侯時之封邑。督亢十城,規模皆堪比南陽宛都。
合并南港后,薊都臨鄉,橫五豎九。號稱“五九城”。比“六九城”之洛陽,稍遜一籌。且九里只算到邸舍長街。排設“丁”字長堤,“非”字泊位,皆未計其中。否則,當足有十里。
以縱橫一里,為街衢計。臨鄉城滿五十衢。南廣陽四十九衢。
按薊國劃分,九衢為一坊。俗稱“三街一坊”。坊內經營,各有不同。編戶齊民家宅,不稱坊,只稱里。五戶一伍,十戶一什,二十五戶一閭。諸如此類。
知恩師直抵南廣陽港。
劉備不敢怠慢。領一眾肱股重臣,輕車簡從,便服拜訪。
劉備乃盧植門下首徒。年紀雖非最長,然入學最早。妥妥大師兄無疑。盧植門徒,如陳逸、竇輔、田驊、劉曄等,今皆為薊國重臣。便是公孫瓚,亦位列二千石太守。
知恩師北歸,一眾弟子,皆來拜見。國中大儒,亦紛紛投帖。
恩師閉門謝客。唯令大師兄劉備,入舍相見。
“南陽百萬之眾,可有良策。”待劉備穩坐,恩師遂問道。
劉備答曰:“已有對策。”
“可是萬全之策。”恩師追問。
“十之八九。”劉備亦不敢稱萬無一失。
“十存八九,已是不幸之大幸。”恩師輕輕頷首。
劉備問道:“江淮水情如何?”
“梅雨(來)臨時,必有大水。”恩師言道:“淮泗七國,恐難幸免。若陛下穿渠引水,筑堤截江。將淮泗大水,皆漫灌南陽。淮泗諸國,反得其利。”
“原來如此。”言及此處,劉備如何能不醒悟。淮泗大水,南陽成泄洪區。減免下游水患。
“淮泗諸國,得此善待,必有厚報。”恩師并不知淮泗八國聯盟之事。事實上,薊王亦未盡知。
“大水之后,南陽縱一片澤國。然陛下,終為世人所棄。”恩師目光清洌無波:“可為光武乎?”
“無有王莽篡漢,何來光武中興。”薊王一語中的。言下之意,不愿做反賊。
恩師輕輕頷首:“少時老夫曾言,天下皆可反,唯王上不可。時至今日,王上仍能恪守臣節,乃社稷之幸也。”
倒行逆施,必然眾叛親離。無論善惡,終歸蕭規曹隨。
見劉備不置一語。恩師忽問:“為帝,可乎?”
劉備直言相告:“可也。”
見劉備無喜無悲,恩師言道:“雖位極人臣,南面稱孤。位列二十一等爵之首。然終歸一人之下。若為九五之尊,再無掣肘。豈非快哉。”
劉備答曰:“無掣肘,亦無節守。人無畏懼之心,又豈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