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35 傳火天下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劉備實言相告:“高車六氏十二姓,同根同源。今裂分南北,非孤所愿。若能合而為一,乃上善之舉。亦是孤所樂見。”

  自古“姓”、“氏”有別。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秦漢以來,合而為一。無分貴賤。

  鮮卑六氏十二姓,互相通婚,種出東胡,別無不同。只是從枝屬上而言,六氏更為親近。或自覺,更為高貴。亦未可知。

  狄氏使者,起身言道:“如東主所言。高車本是一家。裂分南北,亦非我等之愿。然大漠橫欄正中,南北自成。無可奈何。”

  言下之意,乃是大漠,自然而然,將高車分割。非人力可及。漠南草原為南高車,漠北高原為北高車。

  “此言亦有道理。”劉備輕輕頷首,又話鋒一轉:“然,今時不同往日。扶余已成大漢屬國。西域亦為都護府所轄。漠北左可接蒼海,右可通西域。已非絕地。南下雖有不便,卻可左右迂回,東西并進。”

  “東主所言極是。然西有沒鹿回部隔斷,東有扶余阻攔。苦無法通行。”狄氏使者所言非虛。

  劉備先前暗中扶持沒鹿回部,便為防高車生變。今沒鹿回部愈發強盛,北高車相形見絀,越顯羸弱。沒鹿回時有東進,吞并北高車之意。

  若非顧忌南高車,反抄后路,頗多投鼠忌器。北高車或已為其所并。

  后世早已證明。大漠南北,生態脆弱,不宜農耕。且有大漠橫欄,通行諸多不便。尤其是補給線橫穿大漠,不僅受惡劣環境影響,亦極易被胡人切斷。后世千百年來,華夏農耕文明,皆未能突破大漠,延伸至漠北。足見一斑。

  然若變游牧為農牧,可行否?

  蒼海郡正全力稻作。一旦大成,稻草青儲飼料,便可源源不斷販入漠北以東。西域亦大興屯田,麥秸產量年年增多。沒鹿回部已得其利。以西域濟沒鹿回,再以蒼海濟北高車。分立王庭,為大漢藩屏,不知可行否。

  心念至此,劉備便言道:“蒼海郡之事,諸位知否?”

  “我等已盡知。”

  “扶余四加南遷薊國,王庭立為屬國。挹婁雖未立國,卻心向大漢久矣。今有五千挹婁青壯,被募為弓手。不出數載,當有數萬挹婁廬士,隨明輪艦隊,縱橫四海。東西皆歸向化。獨剩北海六氏鮮卑,游離在外。是福是禍,亦未可知也。”

  薊王言外之意,六人焉能不知。

  狄氏使者,急忙言道:“若漠西沒鹿回部,歸附東主。我等,自無二心。”

  劉備欣然接受:“如此,且傳語六部大人。沒鹿回部大人,并南高車十二歸義侯,不日當在孤營中,與六部大人相見。共商大事。”

  “喏!”六氏使節,領命而去。

  沒鹿回部大人“沒鹿回氏”之真實身份。大漠南北,皆諱莫如深。薊國除去肱股重臣,亦無人知曉。

  竇統,大鴻臚竇章之子,靈帝時為雁門太守,為避竇武之難,亡奔漠北,為沒鹿回部落大人,遂改姓沒鹿回氏。

  實乃竇太后從兄。其族姑竇氏瓊英,嫁給薊王為妃,并誕下麟兒。換言之,若論輩分,劉備猶高竇統一輩。

  兵車營地,制霸荒野。

  營中兵士,進出有度。“采集車隊”四出。汲水、割草、狩獵、探路,不一而足。還有繪圖師,借助記里鼓車等,諸多機關器,繪制行軍路線。

  軍市、酒壚、湯池、庵廬、茶館、將作館等,各式營地,人來人往。宛如一座繁華關城,憑空建起。除去奮威校尉部,日夜練兵不提。余下各部,皆遵循“戰備作息”。輪流值守,運轉自如。如齒輪般完美契合,無半分差池。

  許褚領五千白毦精卒,拱衛中軍營地。中軍大帳,則由史渙領繡衣吏守備。除去哺乳亞馬遜,白發御姬皆守衛帳內。安全自是無虞。

  臨時宿營,不日便走。自無需過多操持。若長期宿營,還需燒制下水陶管,掘深井汲水,平整消毒營地,清理周圍野草雜木,諸如此類。

  待繪圖師驅車返回。言,路遇野馬群。太史慈遂領麾下“飛翼衛”,捎帶五弟黃敘及“眉尖刀士”,打馬出營。領營中廄吏,馴服野馬。

  以戰養戰,便是指此。

  一切所需,皆可以營地為中心,四面抄掠得來。百里之內,騎士往來如風。安全無虞。

  真若久居此地,劉備甚至能建起一座城邑。如白檀那般,夯土版筑,就地辟窯燒磚便是!

  翌日清晨,忽聽人馬嘶鳴。太史慈與黃敘,竟驅趕大群野馬入營。毛色繁雜,以青、騮及兔褐為多。

  高原馬,頭大頸短,體健蹄堅,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御暴雪極寒,吃苦耐勞,可粗放飼養,生命力極強。經馴化之高原馬,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為軍馬上佳之選。前漢時,統稱“匈奴馬”。

  軍廄令,如獲至寶。細細梳洗,勤加馴養不提。馬通人性。不出數日,便可駕車。不出數月,當可騎乘。

  眾校笑言,若立營數載,漠北當無馬。

  “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骍馬。”

  烏驪馬,便出漠北高原。

  二千里外,大漢一馬難求。此地,卻盡是野馬無人問津。若能互通有無,則有百利而無一害。

  事實上,除去數萬精銳,兵車營地,便是一座大型開拓車隊。拓荒打野,馴化四夷。物極其用,地盡其利。正如劉備這般:煌煌炎漢,“薪火傳天下”。

  洛陽,南宮玉堂前殿。

  新帝專開朝議,問計北疆政事。

  “南匈奴單于,上表請立太原、雁門亡胡二部。右北平烏桓單于亦同上表,請立代郡、上谷亡胡二部。”新帝目視三公九卿,及大將軍何進:“眾卿以為如何?”

  略作停頓,新帝又問:“此四部,究竟種出何處?”

  “回稟陛下,扶羅韓、步度根、軻比能三部,種出鮮卑。至于能臣氐,或出原上谷烏桓旁支。”大將軍何進,有備而來。

  “太原、雁門、代郡、上谷四郡,漢民稀少,自今漢以來,本就為內附胡人牧場。若四部真心歸附,確可立為藩屏。”新任太尉張延,起身奏道。

  “臣,附議。”司空許相,亦起身奏對。

  司空張溫亦奏曰:“臣,附議。”

  九卿齊聲:“臣等,附議。”

  新帝面無表情,輕輕頷首:“如此…”

  “陛下且慢。”大將軍何進,擲地有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