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25 水到渠成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船入沽水,逆流北上,自雍陽城下穿過,先奔赴京沚。

  京沚城,虎踞延陰、夏陽、佩陰,三城之中。乃雍奴藪北部雄城。今為京沚縣治。

  劉備有言在先。以“徑百里”為界,將雍奴劃分三侯國,分與三子。北部便是未來的“京沚侯國”。潁川五杰中的杜襲守延陰,趙儼守佩陰,繁欽守夏陽。三人各以三百石城長出仕,今已是千石城令。不過數年而已。足見薊國遷升有序。只需政績達線,薊王決不食言。

  三城筑城伊始,各自隔澤而立。待城外陂渠環繞,水網縱橫。薊國九河之三,皆被束于河道之內。堤上苜蓿高長,官道沿堤鋪設。側建閘門,將豐沛的水、沽水、鮑丘水,引入漕渠。滋養百里稻田。

  斜貫薊國東西國境的“薊國渠”,除善加利用原有河道外,還自西而東,分掘出“流金渠”、“泉州渠”、“利市渠”三段漕渠。將薊國九大水系,悉數連通。

  自泉州城下穿過的泉州渠,聯通水、沽水與鮑丘,三大水系:

  西北向,轉泃水接庚水,濡水。

  東北向,轉庚水入灅水,接“利市渠”,直抵右北平烏桓王庭駐地,再經濡水出塞,抵白檀城,及副伏羅歸義王立高車王庭的白海之濱。

  西南向,經雍奴、泉州、益昌三城后,入掘鯉東淀。再經由前任都水長卞紀挖掘的“流金渠”,南下巨馬水、滹沱水,再轉漳水,經南皮入大河。與大漢水脈相連。

  各城廣募勞力,分段筑堤通渠,造陂圩田。雍奴藪內積水,或被渠網水田分潤,或東流入海。不再淤積成患。變害為利。

  待水退,雍奴藪北部沼澤,淤泥盡露。暴曬開墾,再灌以肥水。又經數年深耕馴化,遂成沃土。

  時下水路通連,薊國大興漕運之便。巨馬水之所以終年不凍,乃因有熱泉注入。劉備離國時,曾令將作館排設閥門,調節水量。延長冬季薊國渠的漕運時效。

  待薊國渠,水到渠成。匠人又從大震關城,習來“龍窯就地燒造保溫長涵管”技藝。可經由閥門將多余熱泉引出。待薄冰時節,分段注入各渠道,維持薊國大半黃金水道的通暢。地熱供暖、溫泉育種,亦全面展開。來年,西海郡、西傾山等高寒凍土,皆可有足量青稞麥試種。

  首批開拓車隊,亦有喜訊傳來。車隊在天寒地凍的冰川河谷之中,僥幸發現一眼熱泉。遂就地駐扎,興建“暖泉驛”。此乃深入西羌的橋頭堡。地處要沖,又有熱泉可用,留守大震關城的鐘存慧妃,已命人全力督造。后續匠人正源源不斷趕去支援。沿途擇址,建障城驛站,一路向高原深處挺近不提。

  青稞麥,對聳立在冰原凍土之上的漢家城邑的作用,不言而喻。只需試種成功,投靠劉備的西羌各部,便可遷入屯守。不出數代,便可將無主之地,馴化成漢家國土。

  千軍萬馬,兵車千乘,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以上種種,先不論。圈地筑城,排建烽堡。城外種田,城內屯兵。城頭弩炮林立,刀劍如林。歡迎來攻。

  我家薊王,最善營城。亦善守城。君不聞,少年時就地重筑白檀城,已數千兵力,血戰大單于十萬控弦之士,守滿七日。城外伏尸遍地,一片焦土。城內卻分毫未損,幾無所失。如日中天的鮮卑大單于檀石槐,尚且撞了個頭破血流。更何況化外古羌乎。

  這便是農耕民族善戰之恐怖。先把大城堡堆在臉上。

  京沚城,橫豎五里,居高而守。分,內中外三城。

  城高墻厚,中開四門,果有縣治氣象。

  城中居民,除去北上流民,還有分戶析產遷來的薊國百姓。薊國航運便利,乘船往來,不日可達。探親訪友,方便快捷。或有杞人憂天。如此分戶,若薊國田地不夠分時,又當如何?

  薊王胸懷天下。換言之,自帶地球儀啊。

  首任京沚令,便是原洛陽令周異。京沚雖不比帝都氣象萬千。然卻比洛陽縣治,闊氣百倍。且遠離天子腳下,再無百般掣肘,獨掌一縣之令,才智得舒。一展抱負,氣度尤勝先前。

  “拜見主公。”周異領杜襲、趙儼、繁欽等一眾宿吏,階下相迎。

  “明庭別來無恙乎。”劉備笑著逐一扶起。皆薊國棟梁之才。先守一縣,再守一郡,三守一國。四守何處,亦未可知也。

  “遠勝洛陽縣令。”周異實言相告。

  劉備笑言:“如此便好。”

  知周異出仕薊國,周氏宗人紛紛北上來投。被薊都尹婁圭,安置王城。皆已落戶,成為“薊人”。

  薊國的官吏宗族,移民中亦占不少。臨鄉外城,幾乎住滿。流徙隴右的罪官宗人,只得遷入樓桑大溪地,便可見一斑。

  雍奴水退地干。與右北平郡交界的大片荒地,無人問津。換言之,當初陛下大筆一揮,將整個雍奴藪,分封給了薊王。雍奴藪廣袤千里,乃是與右北平郡之天然邊界。

  劉備此行,目的之一。便是要在京沚縣東,另辟一縣。

  王命即出,周異遂命匠人實地勘探。發現沒于藪中的古城遺址一座。

  “古城,東西約二里,南北約一里半。城墻尚存,殘高二丈余,墻寬十丈,為版筑夯土墻,夯土層厚十寸。據工師(匠師)估計,此城約在前漢末年,因海侵廢棄。問過附近漁人,名為‘秦城’。工匠在城內挖掘出秦紐銅印、前漢青銅盆、及‘大富牢罌’陶甕等器物。亦可佐證。”

  “此城西距雍陽幾何?”劉備問道。

  “六十五里。”周異答曰。

  “太近。”劉備搖頭道:“雍奴藪徑三百里。二縣當平分。縣治不宜相距過近。”

  “依主公之意,可將新縣治所,再東移百里。尋址筑城。”周異言道。

  “可行。”劉備欣然點頭。

  “敢問主公,新縣何名?”周異又問。

  劉備細看山川地形圖,手指利市渠言道:“此城當在渠北,山南水北為陽,便喚作:‘渠陽’。”

  “遵命。”

  “秦城亦原址修復,酌情擴建外城。以納民五千戶為宜。”

  “臣,遵命。”周異再拜。

  雍奴藪,徑三百里。若以徑百里為限,理論上劉備可新設九縣(按圓形估算)。先前粗分三縣,水退后,方知廣袤。見無人來爭,坐實“凡藪中皆為薊國土”。遣匠人實地勘測后,薊王預備再新設三縣。計六縣。

  如此一來,薊國將有十六縣。

  穩坐第一強國。

  辭別周異,劉備繼續南下,趕往雍陽。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