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31 經緯之道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廣宗城,地面數丈之下。

  縱橫交錯的甬道,仿佛放大許多倍的東凌礦井。空氣悶熱。各色人等,穿行其間,皆赤膊上陣。

  通道,以經緯之數命名。

  《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

  再輔以東、西、南、北,指向清楚明了。

  如:“西交經三緯四”。便是指“城西,經三甬道與緯四甬道的交叉口”。

  熟練之后,便又簡稱為:“西交三四”。

  再蘇越看來。廣宗城下埋設的機關大陣,與沙丘平臺大有差異。廣宗機關大陣,先在最底層,掘出縱橫交錯的經緯甬道,再如礦井般,鋪設坑木支撐。坑木,乃是指礦井中用做支柱的大木料。如此,一條堅固的地下甬道,便挖掘完畢。后鋪設軌路,運送機關諸器。如礦井運送礦石一般無二。

  待經緯甬道掘成。再沿經緯甬道頂部,間隔著向上挖掘。若把筆直的甬道,比作一根長長的竹笛,而沿甬道間隔著向上挖掘,就如同為竹笛開孔。若將此視作礦洞,向上挖掘的豎井,便是通風氣孔。

  機關大陣,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切原理,非憑空臆想,皆有跡可循。

  一個個直通地面的孔徑,則是安裝各式機關器的“機關方格”。又稱“機關宮格”或“九宮格”。

  漢徐岳《術數記遺》:“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北周甄鸞注曰:“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具體排列為:

四九二三五七八一六  “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并賦予一至九數的五行及方位。如:一、六為水,七、二為火,九、四為金,三、八為木,五為土。

  “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時下有“九宮占”、“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壇”等,之于占、術、算、醫、緯、建,等多方面的實用。

  換句話說。廣宗城下,無論機關器的數量,還是機關陣的規模,都遠遠小于蘇越的預估。

  只需一聲令下,機關器便可由軌道車,沿縱橫的經緯軌路,運送到指定位置。再依令,將機關器卡入九宮格,升上地面。如此鬼使神差,自能震懾敵軍。

  不同機關器,各有不同尺寸。箭樓需滿格,也就是九宮格。豆兵需六格。而尸兵,只需一格。

  在經緯甬道之上,當有二層機構。

  蘇越自領人潛入,便一直在甬道內穿行忙碌。至于宮格之上暗藏的二層機構,究竟如何,一直未能窺探究竟。

  料想。二層機構,當與沙丘平臺類似。唯一區別,只因廣宗城下,五里之內,面積太廣。雖能完成挖掘,卻無法打造如此之多的機關器。于是,賊人便靈活運用,只需數臺機關器,隨車轉運,在縱橫的經緯軌道之間,四向移動。在宮格之內,自由升降。便足以震懾漢軍。

  若把經緯甬道稱為“底層機關”。置于甬道之上的二層機關,便是“頂層機關”。

  為何蘇越如此篤定。乃因大賢良師所乘的那輛“自走機關車”。必然暗藏機關與地下機構相連。否則如何能在地面自由行走。

  說白了,不過與提線木偶類似。將本該明白示人的提線,統統暗藏地下罷了。

  之所以蘇越與薊國巧匠,未被黃巾賊人識破,乃因彼此皆為墨家門徒。暗語亦出自墨門。蘇越自當心領神會,如魚得水。

  先時,蘇越等人被編入運輸隊列,稱“南城水一”。往來運送機關諸器。后見他通曉機關造詣,便升為維修隊列,稱“北城金九”。與周圍墨門同僚交談得知,還有“東城七火”、“西城三木”、“中城五土”,諸如此類。分工明確,各行其是。直令人,嘆為觀止。

  蘇越多日未歸。除去只見冰山一角,未能窺破天機。醉心機關技藝亦是主因。

  “蘇(墨)者?”這日,蘇越正領人修復一座機關箭樓時,忽聽人喚。

  附身下看,正是相熟工匠。“何事喚我?”

  “中城樞機,急需人手。且隨我入城吧。”工匠仰頭笑道。

  “稍待。”蘇越心中一喜,卻面色如常。

  這便領匠人下樓,同乘軌道車,前往廣宗城內。軌道車由騾馬拖拽。遇岔道,則經由轉向盤轉向。一切皆仿制薊國。

  “中樞何事?”蘇越問道。

  “斥候來報,漢軍重掘溝渠,欲再水淹廣宗。卻不知大賢良師早有預料。只需水到,機關大陣便可全盤而動。為防萬一,故令我等前往中樞檢修查看。大水來時,切勿有失。”

  “原來如此…”聞此言,蘇越心中一沉。莫非,城外東西南北,經緯宮格,只是高山一隅。終極機關殺陣,需遇水而驅?

  心念如此,這便試言道:“可惜了城外機關。”

  陪同墨者笑道:“城外機關,不過牛刀小試。掘經緯甬道,本只為引水入城。后才建起城外機關。先前漢軍水淹廣宗,大賢良師早已料到。故在城中設此水驅殺陣,乃連環計也。”

  經緯甬道,竟為引水!

  蘇越心事重重:“卻不知此戰,勝算幾何。”

  此語亦說中同行墨者心事。這便一聲長嘆:“明隱之爭,在此一舉。我等,拭目以待吧。”

  莫非…

  黃巾機關術,還牽扯到墨門內部紛爭不成!

  蘇越一時心亂如麻。

  若當真如此,需早做計較。

  如前所說,墨家出自諸子百家。墨子死后,墨家分成三支,稱為‘墨家三派’。有相里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后先秦一統,兩漢延續。墨家三派漸融合成二支。一明一隱。一個高居朝堂,一個散布江湖。明者出仕,稱‘仕墨’。隱者醉心匠造,稱‘匠墨’。如張衡、杜詩者,皆是‘仕墨’。如夏老,蘇伯皆是隱宗‘匠墨’。無論明門還是隱宗,墨者、墨辯、墨俠皆有。

  本以為各自相安。豈料墨門二宗,竟假黃巾之亂,一爭高下。

  現在想來。

  賊人在鄴城設下機關大陣,引薊國‘匠墨’入局。起因,便是墨門之爭了。

  是了。鄴城機關大陣被破。龍首樞機內墨者師徒,坦然赴死。便是以命相搏。

  然而,‘仕墨’為何投身太平道…

  偷天換日。改朝換代。

  蘇越渾身一凜。

  事關隱宗生死存亡,卻不知遠在薊國的祖父等人,是否已,全然知曉。

  啪嗒。

  一滴冷汗,自鼻尖重重砸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