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60 廣而告之

熊貓書庫    劉備的日常
🔊點這里聽書

  晚上到胡姬酒肆歡飲。也已成慣例。

  酒足飯飽,再去金水湯館亦不可缺。

  時下宵禁,以“漏刻”為準。漏刻即漏壺。乃是上古時已有的計時器。漏是指‘帶孔的壺’,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水從漏孔流出,壺中浮箭隨水面同降,浮箭上的刻度便能指示時間。六韜·分兵:“明告戰日,漏刻有時。”漢書·哀帝紀:“漏刻以百二十為度。”“舊漏晝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換句話說。“漏刻”,又分“晝刻”和“夜刻”。

  眾所周知。晝夜長短,一年中有明顯的變化。故而,每天浮箭的刻度,嚴格來說皆與昨日不同。古人亦知。于是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換上不同的刻箭。起初每隔九天換一次。后來發現,晝夜交替在‘二至日(夏至冬至)’最晚,‘二分日(春分秋分)’最早。于是定例一年需換四十八組不同規格的刻箭。

  某日便稱“夜漏某某刻。”

  比如說。冬至日這天,晝最短,夜最長。在每刻時間皆相同的前提下,晝刻最短,夜刻最長。于是,白天四十刻(約9.6小時),晚上六十刻(約14.4小時)。便稱為:“夜漏六十刻”。

  而到夏至日時,白晝最長,夜晚最短。這一天,白天變成六十刻,夜晚則為四十刻。記作“夜漏四十刻”。

  此乃古人記法。

  今漢天文地理,曠爍古今。

  漏刻的劃分更加精確。從一百刻度,增加為一百二十刻。

  規則未變。亦是稱“夜漏某某刻。”只不過把滿刻度從一百增至百二。

  一天一夜滿二十四小時。上古時,箭上一個刻度所代表的時間便是十四分二十四秒(14分24秒)。今漢,一刻為十二分鐘(12分)。直至清初,將滿刻改定為九十六刻,每刻時長則變為了十五分鐘整(15分鐘)。

  于是,一刻鐘等于十五分鐘。便相傳成習。沿用至今。

  有道是“暮鼓晨鐘”。

  每晚“晝刻”已盡,便擂響“閉門鼓”。每日“夜刻”已盡,則敲響“開門鐘”。凡在“閉門鼓”后、“開門鐘”前,在街上無故行走之人,便犯“犯夜”之罪。若是為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為婚喪吉兇以及疾病買藥請醫等私事,則可及經巡邏官吏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

  又有“鐘鳴漏盡”。

  三國志·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鐘鳴漏盡”意思是說:晨鐘已經敲完,漏水的壺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是人生暮年。

  所以說,古代計時,亦十分精準。并不是后世以為,凡遇事便‘點一炷香’,如此粗陋。

  這里便看出‘市’的好處。

  只需入了金水小市。待市鼓敲響,關門閉市。市內便成了一個完全封閉的區域。在市內行走,并無妨礙。

  正如在家中夜宴,亦不違禁,是一個道理。

  沐浴熏蒸,醒酒大半。三樓精舍,已能入住,劉備卻領著眾人出后門,登臨濱水回廊。如前所見,所有重要商肆,皆圍繞金水潭圈建。劉備又繞金水潭,造回廊相串聯。如此。無需出前街,便可沿回廊往來各個臨水商肆。

  廊燈照晚,和風習習。信步而行,心曠神怡。

  “玄德,此要去哪?”袁紹旋即問道。

  “量體裁衣。”劉備笑答。

  曹操這便醒悟:“可是為擊鞠賽預備?”

  劉備欣然點頭:“然也。”

  抬頭看了眼排瓦如鱗的廊頂。又嗅著微風中送來的水沫清香,袁術不禁心生折服:“金水潭積惡成污,臭氣熏天。往來皆要掩住口鼻。今卻煥然一新。要說這洛陽城郭,我袁術縱橫馳聘,也算是輕車熟路。觀諸人皆碌碌無為,不堪入目。卻獨服玄德一人。”

  張飛聞言,嘿聲一笑:“我大哥是何許人也?若非枝杈遠了些,這漢室江山又豈能輪到當今天子!”

  “三弟不得胡言。”關羽急忙呵斥。

  劉備灑然一笑:“做皇帝有什么好?上次陛下賜宴西邸,一番肺腑之言相告,我才知曉。這禁中,竟有如此之多的有口難言。唉,高處不勝寒!何似在人間!”

  “好一個‘高處不勝寒’!”曹操撫掌大贊。

  左右皆豪杰密友。張飛語出不過是醉言,又豈能當真。

  回廊有通往各家商肆的支道。直通后門。門前已有繡衣吏守候。入門方知,此肆乃‘男女成衣’。

  一樓柜臺。主事和幾位縫人、繡女,已等候多時。

  擊鞠服,類似戰袍,而非盔甲。

  頭戴小冠束髻。身著長襦、胡绔。腳穿方口翹頭履。所謂鮮衣怒馬,曹操、二袁世家公子,自當要顯出煌煌天漢的氣度。楊奉、徐晃等菟園游俠用色稍作輕淡。以防僭越。

  不喜束髻小冠,亦可頭包巾幘。總之,定要威武雄壯。

  除去服,還有‘飾’。

  最常見的飾物,便是佩‘組玉’。

  毛詩·故訓傳:“雜佩者,珩、璜、琚、沖牙之類”。意思是說,一組玉珮,包括玉珩,玉璜,玉琚和沖牙等。

  “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通過佩玉的種類和色澤,亦可區分佩玉之人的地位。

  周禮·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織綬,士佩瓀玟而缊組綬。”

  組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玉和絲帶,以區分等級和地位。皇帝用白玉做組玉佩,系黑絲帶;大夫應佩雜有斑紋的深青色玉,黑色雜黃的絲帶,諸如此類。

  漢官儀:“綬者,有所承受也,長一丈二尺…舊用赤韋,示不忘古也,秦漢易之為絲。”

  光武時,定下詳規:皇帝綬長二丈九尺九寸,諸侯王綬長二丈一尺,公、侯、將軍綬長一丈七尺。除去色澤,綬的長短,亦可區別身份地位。綬除去系玉佩,還用來系官印。凡為官者,必有一印。一印則佩一綬。合稱印綬。

  有人會問,是不是也太長了些?

  皇帝的綬長二丈九尺九寸,如此能系在組玉上?

  無妨,可來回盤繞成數股,亦可事先編織成形狀各異的條帶。故稱‘組綬’。

  比如先前陛下和太后賜下的紫艾綬,便是用來佩玉的組綬。

  上述種種,皆有縫人和繡女來完成。無需眾人操心。

  除此之外,袁紹等人還另見一種與眾不同的綬帶。

  綬帶尺寬,甚長。以蜀錦織成。綬上還刺有文字。

  字大醒目,老遠便可瞧見。

  袁紹將綬上刺字依次讀出:“金水小市,應有盡有。”

  袁術亦拿起一條誦讀:“天下名產出金水,只此一家別無二處。”

  曹操亦舉起一條:“走過路過,不可錯過。”

  楊奉也搶得一條:“錯過一日,后悔十年。”

  眾人面面相覷。袁紹這便問道;“此何物?”

  劉備笑答:“廣告。廣而告之也。”

  “…”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