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6章 軍人和官家(七)

熊貓書庫    革宋
🔊點這里聽書

  河南冬天的氣溫比江西要低,比杭州也要低,趙謙班長卻甩下了軍大衣。

  和南方相比,中原地區靠北的這部分干燥很多。只要把領口扎緊,只要穿的稍微厚點,就能很好的抵御寒冷。在南方,寒氣或者熱氣中混合著充足的濕氣。濕氣的熱容可是比單純的空氣要大得多。也就是說,想濕氣升溫或者降溫,比讓空氣升溫或者降溫要難很多。

  脖子上圍著軍隊發的圍巾,趙謙班長就覺得自己能夠抵擋零度的氣溫。他甩下軍大衣也不是為了賣涼漿,穿著軍大衣架設測量設備比較不順手。

  此時趙謙班長所在的部隊已經越過黃河,抵達了邊境地區。現在大元和大宋之間還有停戰條約,戰爭便是要開打,也得到大宋324年。可距離敵人的國土這么近,大家還很小心。如果蒙古人攻擊宋軍,必然要遭到大宋的嚴懲,但是被攻擊的宋軍下場大概是不會很好。所以大家繃緊了精神,生怕自己因為疏忽而遭到不幸。

  在望遠鏡里面,邊境線另外一邊的大元村落看上去與大宋的村落好像沒什么不同。想想也能理解,這里在兩年前還是同屬大元的國家,要是再向前170年,這里都是大宋的領土。趙謙把望遠鏡在鏡架上架好,仔細的掃視過警戒范圍。能見到的只有冷落的村落,還有空無一人的野地。

  一陣風吹來,趙謙感覺到了一些寒意。此時鏡架架好,焦距調整完畢。趙謙就把大衣拿起來,拍掉灰塵,穿在了身上。

  此時排長過來,對趙謙命道:“趙班長,你去砍點枯枝,生堆火。大家輪班的時候也好烤火。”

  “會不會被蒙古人注意到?”趙謙問。

  “所以你們才要仔細觀察。”排長答道。

  在野地里站了一陣時間,趙謙也覺得冷了起來。雖然還是有點擔心,但是趙謙還是傾向于點堆火。趙謙就帶了三名戰士拎著柴刀去砍枯枝了。

  十幾分鐘后,他們抱著幾捆枯枝回來。因為運動,身上倒是又暖和了一些。等火堆生起,趙謙先正面接受者火堆的熱輻射,等感覺烤的暖和了,他轉過身,讓后背感受著熱輻射。這反復兩次,整個人都感覺暖和許多。

  趙謙心里面忍不住想,雖然從理論上講,大家都要追求自己的最大安全,然而從現實層面,除非是要立刻爆發戰斗。正常的情況下,大伙還是在追求更舒適的感受。

  基于這個認知,趙謙發現自己有點能理解“飲鴆止渴”是個啥情況了。原本,趙謙其實不太能理解,為啥明知道喝了鴆酒會被毒死,還要喝。因為寒冷的時候烤火會感覺舒服,極為干渴的時候喝酒也會有舒服的感覺。人們往往追求的就是這點細微的舒適,或者說這點細微的舒適在比較嚴酷的環境下才更顯得珍貴。

  考慮完這個問題,趙謙覺得自己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貪吃、犯懶、淘氣,逆反、趙謙從小就和趙嘉仁斗爭斗勇,每次都沒能在老爹面前得逞。

  小時候趙謙經常委屈的質疑老爹為啥能知道趙謙在想什么,他老爹趙嘉仁就會說道:“因為我和你這么大的時候也是這么想的。”

  然而當趙嘉仁想戲耍趙謙的時候,基本都能把趙謙耍的團團轉。趙謙從這些慘痛的教訓中總結出經驗,用他老爹趙嘉仁的話來解釋,哪怕是二十四小時都和豬住在一起,沒吃過豬肉就是不知道豬肉啥味道。

  在寒風里站了這么段時間,趙謙不就開始能理解‘飲鴆止渴’的原因了么。

  同在黃河以北,郝仁萬戶也在通過生活有著新的感悟。大元并沒有要和大宋開戰的打算,更沒有要突襲邊界宋軍的計劃。大元此時是堅定的要避戰。所以郝仁萬戶的感受與對外擴張無關。

  大汗忽必烈下旨,要郝仁參加冬季府兵校閱與訓練。之前萬戶為了建立府兵花費了極大精力,現在他倒是對此有些興趣缺缺。首先就是因為郝仁對騎兵其實沒多大興趣,他這十年來從事的是水軍和炮兵。騎兵非他所長。另外管校閱和訓練的又是忽必烈大汗與伯顏大帥,有他們兩人在,萬戶根本插不上嘴。

  現在郝仁萬戶的感悟是,溫柔鄉是英雄冢。有個好老婆,郝仁就是想在這樣寒冷的冬季里面和老婆泡泡溫泉,睡睡覺。帶孩子走走,一起玩樂打鬧。要是心情不好,就把娃拎出來訓斥一番。憑本事生的娃,當然有資格收拾。

  這樣的生活方式,別說不像是四處搶掠的蒙古男兒,連正常的朝廷大臣也不像。

  有了自我反思之后,郝仁還是收拾了全副武裝,帶著長子郝康告別了妻子兒女,前往冬季府兵的校閱與訓練的營地。

  到了營地,長子郝康就忍不住說道:“好臭!”

  對自家娃的評價,郝仁也覺得挺無奈的。他這是生生在北方養出了一個江南娃。所以郝仁板著臉對兒子說道:“你再不許說這種話,聽到了么?”

  “為啥?”不到十歲的郝康問。

  郝仁果斷的答道:“因為別人聽了會不高興。而且你要是再說,我就不給你吃糖了。”

  一聽老爹進行了威脅,郝康立刻就閉上了嘴。這也是沒辦法的時候,郝仁下的決定,包惜弱是不會和郝仁對著干。郝康嘗試了幾次之后,知道自己沒辦法反抗老爹。便只能選擇聽話。

  和南方大宋上層那種自己教育好了才帶出來不同,對蒙古人來講,大場面下帶著這種不到十歲的娃見見世面很常見。包括大汗忽必烈也帶了他年幼的孫子們出來。

  見禮之后,忽必烈笑道:“這段日子你倒是養胖了。”

  郝仁這一路上也為自己的怠惰有自我反思,大汗都這么講了,郝仁答道:“大汗說的是。”

  忽必烈不是個矯情人,既然郝仁都這么講,他也不去追究。于是大汗就和郝仁等幾名重臣先把這次的檢閱給聊了聊。此次集結來的有一萬府兵騎兵,與唐初的府兵相同,這幫都是騎兵。

  所有府兵因為有河北馬場的配合,都是一人兩馬。忽必烈笑道:“沒想到軍馬竟然能賣到這個價錢。”

  伯顏是冷淡相對,右丞相阿合馬則是滿臉笑容。別的重臣附和兩句。郝仁聽了之后心里面想起他賣給宋國換鐵農具的駿馬,不以鐵農具在宋國制造出來的花費來算,如果以鐵農具在大元的銷售價格來算,他郝仁大概是創造了蒙古馬的銷售高峰。

  當然,這樣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郝仁萬戶只是等著聽其他人說話。忽必烈大汗也沒有要在如何使用府兵的問題上詢問郝仁的意見,他只有遇到府兵組建的問題不清楚的時候才問一下郝仁而已。

  聽著大汗的評價,心里面想著府兵制度的建設,郝仁的心情有些的沉重。原先他想建立府兵制度的目的是建立能夠持續保持年輕的軍隊,甚至逐漸取代服役到扛不動槍騎不了馬的探馬赤軍。

  在宋國見到那幫上學的娃娃,郝仁萬戶發現宋國比蒙古做的更徹底,當兵從娃娃抓起。而且當兵與退役后找工作掛鉤。在蒙古,想有個官府的差事,你得有出身。普通的百姓是永遠沒戲的。

  在宋國,只要你學習過得去,當三年兵,退役之后朝廷就給安排出路。那些表現很好的當了軍官,就可以到各個部門去工作。若是大元存在這種機會,那幫當兵的人必然玩命打仗,拼命立功。然而大元并沒有這種機會,所以那些普通人的命運會因為當兵而改變,卻不會發生如同大宋那樣的變化。

  所以大汗忽必烈對于能在燕地集結四萬騎兵而感到滿意,對于四萬騎兵給大元馬場帶來的實際收益而高興。郝仁萬戶就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以宋國的局面,他們在一百萬人的杭州城就能征集起四萬軍隊。而大元的整個河北最多也就是征集出四萬像樣的騎兵。大元可以自豪的說,我的府兵有馬。大宋還能自豪的講,我的軍隊有槍炮。

  忽必烈萬戶討論完之后,那些人就出去干活,忽必烈大汗則帶著郝仁一起去校場。空氣中混合著馬匹與人類排泄物的味道,還有各種草料的味道。上萬人和兩萬多匹馬集結起來,這味道就實在是有些嗆人。郝康那句‘好臭’雖然不合適,卻也不是瞎話。

  在高處看下去,就見參加校閱的部隊分為二十個大陣,每個陣現在只是集結。這么大隊人馬,看著是真的夠壯觀。

  這些天在溫柔鄉里面,郝仁雖然很放松,卻也不是什么都不干,只是放松與享受。他也大量閱讀了東西。也想了很多。到了宋國之后,萬戶敏銳的感覺到,曾經比大元普通百姓更貧困的宋國百姓正在迅速富裕起來。

  大元的府兵制需要大量富裕的人民做基礎,宋國的制度也需要大量富裕的人民做基礎。在這么一場競爭里面,郝仁感覺不到樂觀。。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