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三一三章 島夷迎客

熊貓書庫    秦時小說家
🔊點這里聽書

  隨機推薦:

  本覺已經慢慢習慣邊地九原的日子,只待良機到達,便可率兵攻滅匈奴,繼而歸于咸陽。

  只是。

  天地間,諸事都在變化。

  邊地的日子,有變。

  帝國今歲大有所得,明歲若有所動,對于攻滅匈奴更是利好,也是自己和蒙將軍等人希冀的場面。

  中原諸地,變化同樣不小。

  尤其是另外一些事情的變化。

  讓一顆安步穩進的心都有些亂了。

  亂了。

  應該亂了。

  或許,自己不該心亂。

  多年來,諸夏間也曾多有歷練。

  父皇,更是圣明雄才英主。

  想著文書上的諸事,又忍不住心中真的有所亂,自己不想要如此的,卻…難以自持。

  匈奴!

  短時間內想要徹底攻滅,很是艱難!

  明煌大策不為難,早早都有思索,欲要拿下匈奴,欲要徹底將匈奴諸多部族剿滅,需要的條件很難。

  如果昊天垂憐,接下來數年時間,就能將匈奴剿滅。

  若是昊天無所動,任由世事變化,匈奴想要徹底攻滅,時間會很長,五年、十年、數十年都有可能。

  時間!

  對自己越來越重要了。

  自己已經三十有余了。

  目下還只是…。

  放下手中一份尚未看完的文書,扶蘇抬首看向此間身邊諸人,都是近人,都是心意可用之人。

  他們跟在自己身邊,也是想要有所為的。

  在九原之地為事,這些年過去,功勞加身,一個個是有所得的,但…和當初所想不一樣。

  不一樣!

  “公子。”

  “盡人事,聽天命。”

  “始皇帝陛下曾言,公子想要歸于咸陽,一則將匈奴徹底剿滅。”

  “二則是始皇帝陛下相召。”

  “這些年來,公子在九原之地多有歷練,一應諸事,始皇帝應該都是知道的。”

  “昔年,就于公子說過,公子非尋常人,非尋常軍將之人。”

  “始皇帝陛下讓公子前來九原之地,協助蒙將軍攻滅匈奴,并非真正的讓公子從頭到尾參與其中。”

  “帝國軍中的可用之人很多很多,相對于公子,那些人更適合。”

  “同樣,公子在九原之地,是為另外的事情。”

  “當年齊魯的事情,公子一念之差,有后來之事。”

  “如今,再去處理那般事,應該不會再犯。”

  “進益之道,一歲更勝一歲,那是始皇帝陛下將公子派往此地的目的。”

  “否則,始皇帝陛下也不會在旨意上加上特別相召之詞了。”

  “公子,切勿為外事亂心。”

  “九原之地的諸事,公子照舊就可,匈奴之事,不能有亂,或許,這個時候對于公子更是一大歷練。”

  “也是始皇帝陛下希望看到的結果。”

  一人起身,拱手一禮,于左右諸人看了一眼,繼而深深道,一些話,這些年來時而也有說。

  公子,是聰慧的。

  對于那般道理,應該知道的。

  世上之人,明悟許多道理的很多很多,真等到那些人遇到諸事的時候,就不好說了。

  此之謂,當局者迷,非超絕意志難以掙脫。

  公子。

  因中原之地的事情亂心了。

  這一點,不好。

  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諸事紛擾的時刻,公子的心越是不能亂,心亂了,眼前的事情就會看不清。

  一旦看不清,就很容易做出不明智的抉擇。

  “坐!”

  “坐!”

  “父皇特意相召,非大事,非緊要之事,當難以相召。”

  “罷了。”

  “諸君又聽我的牢騷之言了。”

  “匈奴的事情,唯有一步步解決了。”

  曹參之言,有些熟悉。

  自然明悟。

  然則,真正遇到一些事,又忍不住想起一些亂七八糟的,于曹參還有與列之人一禮,慚然一言。

  放下手中文書,舉起手邊的茶水。

  若是因自己的緣故,倒是攻滅匈奴的大師出現問題,也許,自己想要歸于咸陽,愈發不能夠了。

  愈發不可能了。

  以匈奴如今之勢力,想要短時間內將其徹底解決很難,不過,只要接下來能夠打幾場漂亮的戰事,想來父皇也會很滿意的。

  如此,說不定就會機會歸于咸陽。

  “狗娘賊,還是諸夏住著舒服。”

  “箕子之地,一切成空。”

  “早知如此,當初就什么都不做了,就老老實實待在諸夏了。”

  “這里雖說偏遠了一些,雖說不為奢華,但…只要不主動做事,麻煩還是沒有的。”

  “起碼,一應所需,一應美酒,一應美食,一應美人,都應有盡有,偶有心動,前往一些大城受用,完全不難。”

  “這一次,無論如何,我都不準備挪地方了。”

  “至于秦國,至于嬴政,在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之前,不會再動手了。”

  “箕子之地,辛辛苦苦多年,一切成空!”

  “都成空了。”

  “一群廢物,都是一群廢物。”

  “辰國之地,本該可以將秦國攔阻的,那些人都是廢物,若然聽從我策,則諸事安平。”

  “既可以退秦兵,又可以保全諸力。”

  “老弟,那些話就不要說了,徒增笑爾。”

  “當我等不知道箕子朝鮮的事情,當我等不知道辰國之地的事情。”

  “箕子朝鮮有失,是你的損失,我等就沒有損失了,多年來送入箕子朝鮮的人力、物力、財力…都不在了。”

  “我等的損失何在?”

  “哼!”

  “面對秦軍,那些人的確無力。”

  “果然合力一處,的確事情可為。”

  “欲要合力一處,又會有不少的麻煩。”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既然事宜如此,一切不要多想了,眼下也沒有什么好機會。”

  “我等是魏國王族的后人,接下來當好好梳理一下手中的力量,以備所用。”

  “老弟你剛才所說的大部分話都是無用之言,那個十拿九穩之策,還是可取的。”

  “狗娘養的賊人嬴政,他的運氣也太好了一些。”

  “不過,今歲來看,運氣也不一定很好。”

  “可惜,我等的運氣也不太好。”

  “如若今歲的各種災情之事發生在十年前,當是無比絕佳的機會,哼,現在難為了。”

  “多難為了。”

  “這些日子,我也有盤點多年來的諸事,好像多有損失,至于所得,微乎其微。”

  “在那樣下去,日子真的沒發過了。”

  “嬴政。”

  “從江南所得消息,嬴政在巡視途中又有病患,又昏倒了數次,這倒是一個好消息。”

  “他如果死了,說不定就是機會。”

  “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死。”

  “不要想一些尚未發生的事情,嬴政身死與否,于我等接下來的事情影響不大。”

  “倒是這場災情格外大。”

  “若可,當多多招募一些人手,近年來,想要多多招募一些人手越來越難了。”

  “這次的災情,是一個難得機會。”

  “既然在外之事難為,接下來就好好待在這里吧。”

  “招募人手,我來做吧。”

  “這一次我手下損失的人手太多太多了。”

  “辰國之地,原本我還有數千人為用的。”

  “該死的葉騰、趙佗…,非要把人向死里逼,等著吧,早晚非得找回場子!”

  “大哥,這一次中原之地受災,一些地方可是可為的,若可,或許能夠將我等的力量延伸過去。”

  “可以多多掌控一些地方。”

  “郡縣鄉里的官員雖是秦國派遣,他們…終究還是人。”

  “是人,就有弱點。”

  “還是可為的。”

  “這樣的事情,謹慎為上。”

  “雖可為,不能有太大的動作。”

  “若可…可以派人協助郡縣鄉里救災!”

  “什么?派人協助郡縣鄉里救災?大哥,你沒說錯吧?協助郡縣救災?那是我等的事情?”

  “那些地方已經是秦國的了。”

  “這一次,我正想著秦國不能很好的救災,指不定就有一些人起事,中原就可能出現亂象。”

  “那才是好事。”

  “協助郡縣鄉里救災?”

  “大哥,你喝多了?”

  “哼,箕子朝鮮多年為事,就這般眼界?一點點遠謀都沒有!”

  “數年來,我有觀諸事,秦國越來越強大這一點是難以改變的了,我等就算為事,也難以有成。”

  “除了白白損耗一些力量外,所得…微乎其微。”

  “但!”

  “應該相信一點,大日有升起的一日,有明耀四方的一日,亦是有落下的一日。”

  “誰也不能例外。”

  “上古歲月,三代商周,還有千百年來的諸國歲月,皆是如此,縱有一時輝煌,也難以扭轉淪亡的結局。”

  “秦國,眼下固然無與倫比,天地六合,沒有任何對手,沒有任何敵人。”

  “這樣的勢頭可以長久?”

  “難以長久!”

  “難以長久,也是將來的事情,眼下…當順勢而為,當順從秦國的力量。”

  “當融入秦國之中,以秦國之秩序化入我等,我等也融入秦國,如此,才能更好的壯大。”

  “才能更好的等待機會。”

  “這一次中原水災,派出一二棋子,協助郡縣鄉里救災,可以試一試效果。”

  “根據秦法,對于有功之人,秦國是不吝嗇獎勵的。”

  “那就是機會。”

  “有了機會,便可很好的壯大己身。”

  “秦國眼下之勢,難為。”

  “那才是遠謀。”

  “一直站在秦國的對面,強行同秦國爭鋒,越發難為了,也難以有所作為了。”

  “這一點,你等應該也能察覺。”

  “箕子朝鮮之地,在遼東塞外多年,你等一位秦國不知道?以為嬴政不知道?”

  “實在是,是否知道好像不為重要的。”

  “重要的是,無論箕子朝鮮如何,無論嬴政有心里,遼東的葉騰稍稍出力,箕子朝鮮就破滅了。”

  “連帶你等逃往辰國之地,都難以避免破滅!”

  “江南!”

  “十多年來,江南的情形,你等應該也有所知,那里產出的糧草已經自給自足了,還能夠供給九原大營為用。”

  “實在是一處極其上佳之地。”

  “還是如我剛才所言,無論接下來的事情如何,都要做多手準備。”

  “除了協助中原的郡縣鄉里救災之外,江南之地,也要落下人手,以為長遠之謀。”

  “尤其,江南極其缺少人手,是我等的機會。”

  “我所言這些,你等可否明悟?”

  “大哥,你…。”

  “果然如此作為,那我等多年來的所作所為,豈非都是無用功了?豈非都是白白流血了?”

  “豈非都是…。”

  “唉,大哥,你所言道理雖是那般,可…魏國的王族后人,不只是我等。”

  “我等的力量也非最強的,魏豹他們不一定同意的!”

  “此事若為,是否…要好好商榷之?”

  “法子不好用,自然要變一變!”

  “魏豹他們?我已經文書知會了,接下來就知道他們所想了。”

  “報!”

  “大人,有密信傳來。”

  “嗯,密信?大哥,難道是魏豹他們的回信?”

  大哥剛有說著魏豹他們回有消息傳來,這就有密信文書到來了,觀此,同兄弟相視一眼,靠了過去。

  “不是魏豹那里送來的。”

  “是另外的消息。”

  “島夷之地?”

  “那是什么地方?”

  “江南閩中郡外海數百里的孤島,大小相若箕子朝鮮,項氏一族已經占據那里了?”

  “楚國一些人也準備前往。”

  “這個消息倒是有趣。”

  “你們也瞧瞧。”

  “島夷之地,江南外海的一座島嶼,項氏一族占據那里了?項氏一族這一次的力量也損失不少。”

  “他們怎么不回江東,去島夷做什么,嗯,難道是嬴政巡視江南的緣故?”

  “項氏一族的膽子還真是不大。”

  “和箕子朝鮮差不多大小的海外孤島,數百里之遠?聽起來不遠,若是以大船前往,不會很容易。”

  “楚國一些人已經準備前往了。”

  “大哥,我等要不要也派人去?”

  “島夷!”

  “你覺是諸夏好,還是島夷好?”

  “若然魏豹他們同意我的法子,島夷可有可無。”

  “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派人去瞧瞧。”

  “項氏一族,從楚人得來的消息看,那些人多不喜項氏一族,覺項氏一族這些年來有些忘記規矩和禮儀了。”

  “待他們前往島夷之后,海島不會有安穩之事。”

  “這個消息既然楚國人已經知道了,我等現在也知道了,我猜…秦國大可能也知道了。”

  “說不定就是秦國將消息放出來的,希望楚人之間內訌,希望我等也派出一些力量前往。”

  “如此,過些年,便可如法炮制的仿造箕子朝鮮之事,直接將島夷攻滅,將許多人的心力化為烏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