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張良,見過公子!”
泗水,郡府沛縣之地。
由郡守之言,數月前,便是對整個城池進出之人嚴查起來,查探口音、照身帖…諸般物。
對于城中的一些奇異之人也有探查。
一時之間,擒拿抓獲了不少異心之人,倒也威懾一段時日,然…近月來,一切仿佛如舊。
就是生面孔逐步減少了,也有可能是在城中待得時間長,都變成熟面孔了,而且,往來之人增多,城池自然繁鬧。
商市那邊的收入都多了不少。
郡丞府邸。
正廳雅致靜怡。
而今,以儒家張良為首,帶著身后的四位儒家弟子,規矩無比,拱手深深一禮。
前方,泗水郡丞扶蘇笑語看向眾人。
“張良先生!”
“扶蘇雖在泗水,也有聽聞齊魯三杰之名,當年咸陽宮內,我曾見過伏念先生。”
“現在又見到了張良先生,果如傳聞,風采綽然。”
“倒是不知二當家顏路又是怎樣的一人!”
“哈哈哈,諸位,坐!”
扶蘇心情很是不錯的看著張良五人。
張良這人的身份,自己還是知道的,他是舊韓五代相門之后,韓國淪亡之后,便是前往桑海小圣賢莊。
一晃多年,成為了如今的儒家三當家,名聲顯耀于齊魯,宣揚于百家,今日,親眼一貫,不住頷首。
的確俊逸斐然,的確氣質不凡,舉手投足之間,儒道浩然彌漫。
就是不知道遠在齊魯之地的儒家三當家,為何會出現在泗水郡,還來到了沛縣。
莫不是也為了農家?
農家!
是百家大宗顯學。
儒家,也是大家顯學。
常有聞,諸子百家,一體進退。
當然,這些都是自己的猜想。
“公子謬贊!”
張良神色平靜的看著面前的帝國公子扶蘇,順其手指方向,看向右手尊位,再次一禮。
扶蘇!
帝國長公子!
位份極高,身份尊貴。
現在…自己在向他行禮,霎時間,心間深處,百感交集。
秦國,攻滅了自己的家國,自己失去了家國,失去了家族,失去了朋友,一晃多年,本以為可以放下一些。
然而,自小圣賢莊一路出來,進入泗水之地后,才發現…放下并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好在,現在面前的扶蘇是泗水郡郡丞,果然禮見公子,行廟朝諸侯大禮,以身叩拜。
難也。
“張良先生。”
“你等不遠千里,從桑海之地前來泗水郡,又來到了沛縣,想來…所為緊要之事!”
“果然有扶蘇可以助力的,盡可言語。”
看著張良等人入座,旁側便是有侍女進獻茶水。
扶蘇隨即好奇道。
或許是因為處理政務的緣故,自己不太喜歡廢話,說了一大堆,才到了正事上,太過了。
咸陽之內,數年來,常有國府中人書寫奏章,洋洋灑灑數千字,可父皇閱覽之后,一無所得。
辭藻倒是挺華麗,卻沒有用處。
父皇不喜,直接下令將那人調離原來之位,進入更能發揮其才學之所。
說著,端過面前的茶盞,掃了在滾熱之水沉浮的綠意毫葉,誠意落下。
叔父當初在下相之死,送給自己一側《行政真解》,其上有一句話,自己記得很清楚。
而且,以前也聽中央學宮的一些人說過。
為上者,無論做事多么用心、細致、完美,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總會有一些人反對。
如此,該如何解決?
很好辦!
那就讓反對的人逐步減少,就算一直存在,只要他們人數不多,力量不強,也是無用。
相應的,自己的朋友就多了,所能掌控的力量就多了。
解決下相之地的雜亂之事,這個法子很好。
是以,短短一年有余,便是將下相秩序重新梳理一番。
諸子百家,儒家是特殊的。
《韓非子》有語,儒以文亂法,其中之儒定然不包括伏念先生那樣的人,定然不包括荀夫子那樣的人。
至于齊魯三杰的另外二人?
難說!
今日,見到一位,扶蘇很期待。
“公子盛情,我等受寵若驚!”
“實則,我等從桑海之地前來泗水,也無緊要之事。”
“因數月之前儒家的一些動靜,引得始皇帝陛下不悅,是以,掌門師兄有令,讓在下前來泗水之地,于郡縣內的儒家弟子教導一番。”
“沛縣為郡府,儒家弟子不少,便是前來。”
“卻…說來,在下還是第一次出小圣賢莊辦理此事,該如何教導這里的儒家弟子,尚有忐忑。”
“幸公子在此,我等當垂聽!”
將面前案上的茶盞微微移至跟前,張良淺淺笑道,說著,又是一禮。
于此行的四位師兄弟看了一眼,落下一事。
“哦?”
“此事…的確當用心。”
“那些事情,扶蘇也有耳聞。”
“確…教導儒家弟子,乃是張良先生之責,扶蘇焉得越俎代庖,且…扶蘇記得不錯,眼下的小圣賢莊內有督察使入內。”
“那些人所言,當更合張良先生所求!”
扶蘇輕呷一口香茗。
張良他們是為了這般事?
多月之前的事情,自己還在下相之地,也有耳聞,儒家選拔出的七十二位博士令父皇不悅。
更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行動于齊魯之地,而儒家偏生沒有作為!
豈非取死之道?
儒道中庸固然上佳。
可…許多后果也得承擔。
督察使入小圣賢莊便是一個警告。
諸夏間,值得督察使入內的,除了中央學宮、護國學宮以外,小圣賢莊是第三個地方了。
也能夠看出小圣賢莊的特殊。
接下來的泗水郡,定然是一片亂象,農家不會甘于被剿滅的,定然會弄出各種動靜。
說不得還會聯合百家之力,一起生亂。
儒家能夠派出三當家張良來做這件事,說明…他們很在意帝國的看法,也很怕儒家會卷入接下來的事情。
這很好!
說明儒家將自己的位置擺對了,如今的諸夏是帝國的諸夏,而非儒家的諸夏。
儒家欲要傳承不墜,唯有一條路,那就是融入帝國。
而不是帝國要契入儒家。
“齊魯之地,有督察使之言,一切行事當無憂。”
“如今這里是沛縣之地,為泗水之郡,而今帝國郡縣甚多,每一地情形都迥異。”
“齊魯之言,未必合泗水之言。”
“公子如今為郡丞,掌一郡大小之事,在下等人欲要完美完成掌門師兄教導之事,少不了公子教誨。”
“望公子不吝賜教!”
張良搖搖頭。
于案后直直坐起,挺立身軀,看向上首的扶蘇公子。
和眼前的扶蘇公子言談不多,可…寥寥數言,足以令張良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這位公子…非容易應對。
不愧是嬴政花費多年培養出來的長子。
多月前的咸陽,更有聞武成侯王翦身死,公子扶蘇得旨意,處理諸般事,還得了始皇帝嬴政認可。
又是一個很微妙的訊號,不說扶蘇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儲君,起碼…幾率大上許多許多了。
帝國有這般的公子,…對自己來說,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