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姑娘也早已破入玄關,且妙悟陰陽五行,壽數極長。”
“而今一身無牽掛,莫不也留下子嗣以為承繼?”
公子今天的心情甚好。
待那個孩子的確與眾非凡,或許是因為東君的緣故,或許是因為那孩子的緣故。
自己也覺得那孩子很是可愛。
位列左側首位,白芊紅亦是舉起手中酒樽,遙相紀嫣然、東君焱妃一笑,而后趣言。
雅湖小筑紀嫣然出至陰陽家智者一脈。
雖說數十年前,智者一脈出了一位名揚百家的大宗師鄒衍,終究智者一脈還是小家。
弟子并不多。
蘭陵城一戰,龍陽君注定不顯。
而紀嫣然卻沒有這個侵擾,更別說破入玄關,以其現在的壽數,輕而易舉過百,余下還有相當長的時間。
有弟子召水、紫陽自然好,若是有子嗣在身邊,似乎更妙。
說著,將手中之酒一飲而盡。
“芊紅姑娘說笑。”
“召水、紫陽在身邊,已如子嗣一般,將她們教導成才,已然足矣。”
紀嫣然輕笑一語,看著手中的酒樽,其內琥珀生光,清香擴散,視線一掃正在武真郡侯懷中嬉鬧的曦兒。
那孩子…是東君尋找的承繼者,資質根骨都是絕佳。
更難得,玄清子還那般喜歡她。
若說自己誕下子嗣,諸夏間…另一半的人選似乎也就玄清子了,玄清子修為絕高,合道歸元,果然誕下子嗣。
絕對一等一的驚艷。
現在…有召水她們在身邊,已經夠了。
“師尊!”
臨近師尊身邊,與位的召水、紫陽一禮。
蘭陵城內,有師尊在,一切諸般,無任何外界侵擾,教導她們修行,教導她們百家之學,帶著她們游歷諸夏。
雖非母親,更勝其責。
師尊若是有誕下子嗣之心,在召水心中所想,以師尊之風華才學,諸夏間…怕也就是玄清子能夠匹配了。
更別說,自從跟隨師尊入郡侯府邸以來,許多事情,二人也都有聞,師尊每隔數日便是留宿郡侯那里。
其意不言自明。
“好生修行。”
紀嫣然將勁力柔緩的酒水一飲而盡,對著兩位弟子擺擺手。
一切感知,盡在耳邊,周清無暇理會那些。
現在,周清覺得自己又發現了一個小問題。
那就是曦兒現在一個人都引得自己如此之心,若然云舒她們也誕下子嗣,想象著腦海中那個頗為“恐怖”的畫面。
再次看向懷中的小家伙。
還真是…比自己參悟真空一體更為耗費心神吶!
“太學!”
“從御府令呈上來的圖紙來看,朕覺甚好。”
“七分化為太學教授之區,其余三分化為太學行署之地,以太學之力統領中央學宮、大秦郡縣學府,甚好。”
“這里地處咸陽偏北,位置也好。”
休沐之期,始皇帝嬴政也得了小小的空閑,相召周清巡視王城內的太學之地。
那里…已經建造完畢了。
不過,還沒有開始啟用,按照嬴政所思,待明歲再行招錄學員,同步于中央學宮。
距離明歲,還有數月,足以好好的給予準備了。
學員的招收很簡單,就是贏秦王族一脈,再加上咸陽城內的高爵重臣子嗣,還有榮耀之臣的子嗣。
其余博士、教員、行署官員的準備需要耗費時間,他們倒是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素霞宮!
已經不在了。
取而代之,是眼前的是太學。
一觀太學正貌,玄色常服著身的嬴政很是滿意,和圖紙上幾乎一模一樣,且左右蒼翠綠植布置的很好。
“郡侯以為,將來太學的學員當如何考量?”
御府令在側后引路介紹,始皇帝嬴政踏步入內,一切都是寬闊、嶄新、明朗…。
按照大秦法治,縱為贏秦王族,若是沒有功勞在身,也難以臻至高爵高官,王族如此,何況其余重臣子嗣。
中央學宮那里的考核,嬴政很滿意,盡管所學沒有經過太多的磨合,然終究胸有韜略,果然有所得,便會受益極多。
太學這里的學員,應該也該如此。
可高爵重臣之子,往往都有恩寵落下,如李斯的兒子李由,雖然才干上稍遜不少,然自己還是將其調往河東郡。
就算太學所學不妥,往往也可以得到爵位,甚至于做一個小小的行署之官不難。
那是…嬴政不愿看到的。
卻也是不得不出現的。
“哈哈哈,如此小事也能夠令陛下憂心?”
“太學立于王城之內,更有王族子嗣在內,其內學員品行才學如何,陛下當掌握的很清楚。”
“如此,果有才學,自當畢業之后,給予重用,若然資質愚鈍,給予虛職便可。”
周清不由一笑。
太學。
上古三代以來就有,其職責很多,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選拔官吏人才,如何選拔,自然規則落下。
“比起太學。”
“朕更為看重中央學宮,乾坤大才多出于野。”
“王族子嗣、重臣子嗣,長時間停留在咸陽城,不知諸夏真正風華風貌,難以體會大秦法治之妙。”
“無論如何,韓非一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朕必行之!”
“那也是郡侯當年在稷下學宮之論得知行合一。”
“知曉大秦之法不難,通曉秦法也不難,難的是真正懂得秦法。”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始皇帝嬴政亦是笑道,其實先前所問,也非自己所憂,自己所憂是太學的出現,有可能會導致才不匹位。
遍觀春秋以來諸國之興衰。
興者,必有能臣干吏出現。
衰者,首要重臣必受重責!
大秦有商君,霸業初成。
齊國有后勝,強橫之國力,悠然投降。
百萬鐵騎掃滅諸國,諸夏在手,雖一時舒緩一口氣,可…更大的壓力撲面而來。
大秦要守住這份基業。
很難。
雖難,始皇帝嬴政自覺可以應對。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欲要如此,大秦還要有一套嶄新的官制,有聞國府和廷尉府正在聯合商榷。”
“此外,有聞相邦欲要辭官?”
韓非之言,周清一直很欣賞。
那是大才之言,那是真正的法術勢之言,或許有些瑕疵,并不算什么,歲月長河中,一切所行,盡皆韓非之言。
不過遮掩的稍微深一些罷了。
念及此,周清話鋒一轉,落在另外一事。
欲要出現一位真正的大才相邦,欲要出現一位如武安君、武成侯王翦的名將,一套清晰、有力的官制必須有。
春秋以來,諸國官制大體有形,實則錯亂。
“嶄新的官制尚未真正出現,朕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待新歲之前完善就好了。”
“對于嶄新的官制,朕對于國府、廷尉府的要求不多,只有十六個字。”
“郡縣統轄,官制成綱,權集中央,法落四方。”
“根據近幾日他們上呈的文書,朕已經有些明了了。”
“郡侯若是有興趣,也可前往國府、廷尉府參知政事。”
嶄新的官制!
是一定要出現的。
戰國大勢以來,諸國官制混亂不已,沒有一套嶄新的官制定下,如何定尊卑高下?
沒有一套完備有序的官制,咸陽施政如何能夠快速有力的落在鄉里?
設計一套嶄新的官制,不算很難,確需要考慮咸陽內外、大秦上下方方面面的事情。
皇弟絕對可以做到。
卻那也屬于國府、廷尉府的職責。
“這件重任就留給國府、廷尉府了。”
“玄清還是閑暇一品純釀比較好。”
周清又是大笑。
官制!
自己知曉的官制很多套,自己可以擺出來很多套。
無論哪一套,核心都是一樣的。
而且,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沒有一套官制是可以從頭用到尾的。
“你啊。”
“御府令,這里…就是學員受教之地?”
話語間,始皇帝嬴政一行人已經走過寬大的殿院,行入更深,那里已然出現如同中央學宮受教之堂所在。
單手指了指,看向御府令。
“陛下。”
“這里正是太學之內的學員受教之地。”
“暫設六處,其一是幼稚學員的啟蒙之堂,其次便是五處并列之堂,分別為計然之堂、法學之堂、書法之堂、百家之堂、治事之堂!”
御府令深深一禮,快速道。
“嗯。”
“對于六堂,朕也一覽。”
“身為高爵重臣子嗣,他們更應該有所成,一應種種,依從郡侯規制。”
始皇帝嬴政頷首。
六堂。
御府令上呈的文書,皇弟上呈的文書,自己都有閱覽,自然知道。
啟蒙之堂不消說,啟蒙所用。
其余五堂,也很好。
計然!
若是不通計然,那就是連錢財貨物是什么都不知道,果然為官吏,豈不無用至極?
法學之堂,不消說。
書法之堂,皇弟文書中有所提及,以為咸陽宮自用、國府自用,那也很有必要。
百家之堂,廣其博。
治事之堂,夯其根本。
如果將來每一位王族子嗣、高爵重臣子嗣都可以很好的從這里畢業,那么,嬴政覺得,那個場面很好很好。
“你等無需跟隨,太學這里郡侯也都了解。”
“有郡侯在朕身邊,當是一樣。”
嬴政揮動手掌,一應御府令諸人、隨侍之人退向遠處。
“相邦近日來,的確有意辭官!”
“朕…正在遲疑。”
隨即,回應皇弟先前一語。
自從中樞定下郡縣一體,相邦王綰沒幾日,便是上呈辭官書,想要辭去相邦一職。
嬴政暫時并未允許。
王綰此人!
自己很了解,他和文信候呂不韋不一樣,文信候有把持朝政之心,王綰并沒有。
他雖說有自己的施政理念,卻一直都以自己為準,東出攻滅諸國,沒有王綰操勞國府,絕對沒有前線的穩定。
那就是大功。
王綰并沒有大錯。
他所提議的封國諸侯,自己很明悟其意,私心并沒有,所為也是大秦永固,希望更為妥當。
然…,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一位大秦相邦!
非同小可。
連日來,王綰已經上呈兩道辭官書了,其意很是堅決,嬴政快要動搖了,今日皇弟所問。
輕嘆道,給予應下。
“相邦此人。”
“玄清也是有所了解的。”
“他是一位合格的相邦,卻也不是一位合格的相邦。”
“大秦東出滅國,相邦功勞甚顯。”
“而今,大秦一天下,施政四方,國府的地位很重要,封國諸侯、郡縣一體之爭,咸陽皆知,諸夏皆知。”
“若然陛下此時同意相邦辭官,于諸夏而言,或許會有士子所言陛下是因為相邦政見不合而遭到罷黜。”
“更甚者,未必不是因為當年的文信候,果然非議。”
“若是不同意相邦辭官,如今之時,正是國府出力之刻,國府受到影響,諸夏都會受到影響。”
相邦辭官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周清一直沒有正面問過罷了。
如今觀皇兄神態,也是處于遲疑之中,既有遲疑,肯定有緣由。
緣由倒也不難猜。
“郡侯知朕之心。”
“朕不懷疑相邦可以將接下來的中樞之策完美的施行下去,可…朕想要的不是那些。”
“郡侯可有法子?”
嬴政踱步于這處不小的學員之堂,皇弟所語卻是自己的糾結。
同意也不好。
不同意也不好。
拖延下去也不好。
著實令人難耐。
“陛下欲要兩全之法,倒也不是沒有。”
“只要將相邦辭官之日推后便可,同時選拔重臣,以為逐步接替相邦之任,待一年半載,便可安穩交替。”
“相邦當不會有雜念。”
周清也是在這處學堂走動著,這里的布置大都仿造中央學宮,所以看起來很熟悉。
皇兄所憂,再與強求兩全。
盡管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卻未必不能夠隱約兼得,儒家雖有此語,往往中庸為上。
道陰陽更是一體其中。
“此法…朕也有所思。”
“郡侯以為誰堪重任?”
嬴政笑道。
這一策,自己也有思量道,只是沒有徹底定下,聽皇弟一眼,點點頭,再次問著。
“長遠來看,李斯最合,陛下對其也是一直很欣賞。”
“然而,現在李斯管轄廷尉府,職責之重不遜色國府,所以,這一刻,李斯反而不能夠為相邦。”
“如此,除了李斯之外,符合的人選就不多了。”
“隗林、馮去疾皆可。”
“卻是二人資歷威望不若李斯。”
周清一禮。
相邦的人選?
整個咸陽上下,符合的肯定要從高官卿士中選拔,略微一數,只手可見,想了想,好像也就兩個人可用。
一個是王綰一直以來的國府副手隗林。
一個是擔任咸陽令多年的馮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