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78章 風云變幻

熊貓書庫    最佳娛樂時代
🔊點這里聽書

  文化的隔閡真實存在,即便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依然如此,對于東方的觀眾,說起耶穌的話,很多人的印象恐怕只有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達芬奇的名畫《最后的晚餐》讓世人知道了耶穌在蒙難前如何坦然面對這場必然的死亡,身處光明中的耶穌手持酒杯和薄餅,對自己的信徒侃侃而談;而躲在黑暗處的猶大則是一臉的恐慌,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次擁抱將會讓面前這位睿智的賢者陷入死亡的漩渦…

  這片子展現的就是耶穌受難前十二個小時受到的折磨和酷刑。

  影片是《圣經》中一段情節的藝術化再現,但事實上梅爾吉布森將其拍成了一部動作片,影片中的刑罰場面讓人震撼,耶穌的面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看過之后叫人無法忘記。

  梅爾吉布森賦予影片一種卡拉瓦喬式的巴洛克風格,用強烈的色彩對比突出一種逼真的攝影效果。

  這使影片看起來更為暴力,更為陰暗。

  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內容是在夜間或在封閉的室內拍攝的,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更能體現出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激烈沖突。

  人物的服裝色調以棕色、黑色和淺褐色為主,在配合場景總體色調的同時,這種色彩也能夠更好的詮釋人物的內心和性格。

  任何宗教題材的片子,都容易引起爭議,何況是梅爾吉布森執導拍攝的電影。

  當年馬丁斯科塞斯的一部《基督最后的誘惑》可以說是犯了眾怒,最后虧了血本。

  為了不重蹈覆轍,羅南在使館影業買斷《耶穌受難記》的版權之后,特意找到宗教界的權威人士審定了本片,確定并沒有違反教義并且是忠實于圣經之后才把它放進影院。

  即便如此,也引發了如同潮水一般的抗議。

  在看過影片之后,對于羅南這樣的人來說,影片留下的印象就是血腥。

  梅爾吉布森在宣傳中說過:“我就是要盡量的表現殘酷,超出人們忍耐的極限。這樣才能讓觀眾們真正體會耶穌為了救贖人類,給人類打開永生之門付出了多大的犧牲。”

  《耶穌受難記》正式上映,將本就熱度極高的爭論,引得更加火爆。

  無論是影片畫面上所展示出來的血淋淋的殘酷,還是涉及到的種族、宗教問題,都引發出兩極化的爭論。

  血腥,殘酷。

  這幾乎是所有人在看完《耶穌受難記》之后的第一反應,這是一種來自感官的直接體驗,不用理性分析也可以得出結果,所以最為真實。

  畢竟影片全長120多分鐘,其中大概有100分鐘的時間,耶穌都在忍受著恐怖的刑罰。

  批評這部電影的人說它血腥,認為導演梅爾吉布森在惡意的挑釁觀眾,他只是為了想讓觀眾受不了。

  但影片題材的敏感與畫面中的暴力都未能阻擋住影迷掏錢買票進電影院。

  電影市場總是這么有趣,越有爭議的電影,往往越能吸引觀眾。

  好電影不如爭論大的電影有市場,已經快成為普遍現象了。

  得益于影片上映前引發的熱度,開畫時的影院數增加到了近3300家,其中不少多影廳連鎖影院都專門向使館影業發函,要求三到四個拷貝。

  也就是說準備三到四個影廳放映《耶穌受難記》。

  這部影片首周末是爆炸性的,這在業內早已達成了共識。

  所有的爭議與熱度,只有轉化為票房,才是真實有效的,否則沒有任何用處,爭論也只能停留在爭論上而已。

  北美上映第一日過去,捷報就傳到了羅南的辦公室,《耶穌受難記》在北美單日豪取2588萬美元,輕易壓過由亞當桑德勒和德魯巴里摩爾主演的愛情喜劇片《初戀50次》,穩穩站在了當日票房榜的第一位。

  而且這也創造了北美電影市場二月份的開畫紀錄和單日票房紀錄。

  因為之前的爭論和熱度,外界對于《耶穌受難記》票房有所預計,但沒有料到會如此大爆。

  雖然影片引發巨大爭議,但支持者的數量并不比抗議者少,甚至更多,全美各大教會組織先后公開發言,認為影片基本上符合《圣經》的記載。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真正抗議這部片子的人群或者媒體背后,站著的是什么人。

  他們確實勢力龐大,但在北美這個地方,并不能做到一家獨大。

  因為反對他們的人,勢力同樣巨大。

  影片爭議的背后,原因相當復雜,有些事不是套用圣經就能解釋清楚的。

  況且,梅爾吉布森是不是在影片之外還有其他心思,誰也說不清楚。

  羅南叮囑過使館影業,只做宣傳和發行,不要參與爭論本身,就讓媒體和公眾輿論盡情爭吵好了。

  支持和盛贊《耶穌受難記》的媒體,并不比抨擊的媒體數量少。

  《達拉斯新聞報》發文稱:“盡管影片飽受爭議,但影片拍攝得深刻而精巧,對有無宗教信仰的觀眾都極具沖擊力。”

  《華盛頓郵報》稱贊:“《耶穌受難記》是一部專注于藝術的野心之作,是進入2004年之后全世界最好的電影作品。”

  著名影評人羅杰艾伯特也對這部影片持贊揚立場:“再沒有任何一部影片會比《耶穌受難記》中的人物更具英雄色彩了。在任何時候,耶穌受難的故事都會是一部最冒險的電影:上帝化身人類,人類又殺了上帝。”

  某位重量級的教會人物,更是直接接受了媒體采訪,盛贊梅爾吉布森和《耶穌受難記》:“《耶穌受難記》很符合歷史,基督并沒有因為被猶太人出賣而譴責他們,因為我們相信全人類的罪惡才是造成基督受難的根本原因,我們都有責任。《耶穌受難記》是一個關于愛的故事。”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誰也無法否認某些群體的影響力,但在有同樣巨大勢力站在對立面的情況下,想要操縱全社會,也是力不從心。

  連白宮里面當政的那位,在看完影片之后,也簡短的對媒體說了下自己的看法:“《耶穌受難記》是最偉大的英雄故事,也是最偉大的冒險故事,亦是最偉大的愛的故事。”

  放在整個北美的社會環境下,梅爾吉布森不會受到多少刁難,甚至支持他的人遠比反對者多。

  但在好萊塢,情況多少有點不同。

  不過,《耶穌受難記》票房大賣,即便有些群體悄悄將梅爾吉布森列入黑名單,梅爾吉布森也不會缺乏投資人和合作者。

  再說了,不管是梅爾吉布森,還是《耶穌受難記》,都遠遠沒有碰觸到某些底線。

  至于好萊塢的猶太勢力就此將梅爾吉布森封殺,那是開玩笑。

  在《耶穌受難記》票房大賣的背景下,梅爾吉布森代表的是巨大的利益。

  北美首日票房出爐的同時,華特迪士尼與梅爾吉布森聯合發布公開聲明,雙方正式達成合作協議,迪士尼將成為梅爾吉布森執導和制片的新項目《啟示錄》的制片方,預期投資額高達4000萬到5000萬美元。

  好萊塢六大深受猶太勢力影響,但《耶穌受難記》大賣,迪士尼與梅爾吉布森的合作,根本不是事。

  羅南完全確定購入《耶穌受難記》版權這一步走對了,連梅爾吉布森本人暫時都屁事沒有,更不用說單純作為發行方的使館影業了。

  在好萊塢打拼這么多年,羅南非常確定一件事,某些特別敏感的電影,發行方受到的影響遠遠小于制片方。

  比如曾經的以及現在的《女巫布萊爾》,真正倒霉的都是制片方。

  還有曾經發行了《華氏911》的獅門影業,導演邁克爾摩爾后來遭遇到各種困難,而獅門影業不但借這部紀錄片超級大賣的收益快速發展,后來一度號稱好萊塢第七大電影公司。

  迪士尼與梅爾吉布森合作《啟示錄》,沒有引來任何抗議,就像好萊塢圈內眾多普通的電影項目投資合作一樣。

  隨后,又有相關消息出現,NBC電視臺宣布與梅爾吉布森合作一部叫做《大疑問》的紀錄片,不過梅爾吉布森不是導演,而是其中的男主角。

  借著《耶穌受難記》大賣的東風,梅爾吉布森在好萊塢一時間出盡了風頭,堪稱進入2004年以后最火的明星和導演。

  據說奧斯卡導演組在看到《耶穌受難記》火爆之后,已經開始緊急修改主持人的臺詞和嘉賓的串詞,力求加入一些與之相關的內容。

  蹭熱度這種事,奧斯卡做起來也是毫無壓力。

  《紐約客》更是盛贊梅爾吉布森:集演員與導演于一身,這在好萊塢并不少見,但真正取得成功者屈指可數,在“導”和“演”這條路上走得最穩的非梅爾吉布森莫屬!

  得益于爭論和輿論的兩極化報道,《耶穌受難記》越發火熱,周六票房再升高一截,單日砍下3420萬美元,刷新了北美電影市場二月份的單日票房紀錄。

  火爆的票房,帶來的是巨大的影響力。

  毫不夸張的說,如今有多少人恨梅爾吉布森,就有更多的人支持梅爾吉布森。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