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557章 臨陣換將

熊貓書庫    策行三國
🔊點這里聽書

  孫翊出兵一年多,潘濬與蔣欽便是不可或缺的大將,或為前鋒,或為后拒。進攻益州,蔣欽便成了鐵打不動的前鋒,破于禁,取江陽,接連建功,威名日盛。

  潘濬卻連一點油水都沒撈著。

  要說不著急,那是騙人的。

  不過潘濬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無論是經驗還是資歷,都無法與蔣欽相提并論。與蔣欽爭功無疑是自討沒趣。對孫翊來說,益州之戰就是練手,將來出征海外,天地廣闊,作戰的機會很多,不可因小失大。

  所以,他一直很安靜地接受命令,盡可能將每一次任務都完成得盡善盡美,讓孫翊沒有后顧之憂。

  這一次,孫翊前往符節,進攻夏侯惇,就將留守江陽的任務交給了他。

  戰船數量有限,絕大部分都被孫翊帶走了,潘濬手里只有幾十條民船,自然無法在江面上與孟達交戰。不過江陽(今四川瀘州市)地處貴州、益州交界,有不少山地,長江兩岸都是山,水就山勢,接連拐了好幾道彎,江陽城外正是江面最窄之處。

  潘濬理所當然地在長江兩岸架起了拋石機和重弩。

  剛剛分到了土地的江陽百姓熱情高漲,積極為吳軍提供協助,男子構建陣地,運送物資,女子為將士洗衣、做飯,以便吳軍將士能安心作戰,擊退來敵。

  他們都清楚,曹操是依靠世家支持的,如果曹操勝了,以王安為首的四姓八族肯定會翻臉,不僅會將土地奪回去,說不定還會加倍報復。

  有了百姓幫助,數日之內,潘濬就在長江兩岸完成了部署,在江面上架起了幾道浮橋,嚴陣以待。

  孟達本無死戰之意,見潘濬守得嚴密,立刻下令停止前進,命人向曹仁報告,同時不緊不慢地在南岸立陣,試探性進攻南岸的吳軍陣地。

  潘濬沒給他留面子,迎頭痛擊,殺死殺傷近百人。

  孟達識相的收兵回營,緊守營柵。他知道潘濬求戰之意甚濃,不想成為潘濬功勞簿上的一筆戰功。

  曹仁收到孟達的消息后,率部趕來,查看了形勢后,決定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同時進攻南北兩岸。孟達進攻江南的吳軍陣地,他本人則進攻江北的吳軍大營,力爭盡快收復江陽,增援夏侯惇。

  救兵如救火,曹仁顧不上休息,第二天一早就發動了攻擊。

  潘濬據守陣地,寸步不讓。

  夏侯惇心急如焚。

  吳軍三面來襲,他分身乏術。

  楊洪趕到后,向夏侯惇匯報了江陽失守的經過,以及諸葛亮與他會面的事,一五一十,原封不動。夏侯惇聽了,更是頭大。吳軍來勢洶洶,連談判都不想談,一旦遭遇,必然是一場惡戰。

  從雁嶺、江陽兩次戰斗可以想見,吳軍的戰斗力極中,非蜀軍可敵,符節縣城比江陽強不到哪兒去,怕是守不住。

  左右權衡之下,他決定放棄符節,收縮兵力,退守江州。

  江州(今重慶市)是益州東部門戶,是平原與山地的轉換處。江州向東,以山地為主。江州向西,則以平原、丘陵為主。曹操在魚復作戰,一旦江州失守,曹操就被封在了山區,再無回旋余地。

  黃忠正在率部趕來,江州是必爭之地。相較于江陽、符節,江州的城池要堅固得多,更利于堅守。

  夏侯惇退守江州,婁關就成了孤城,腹背受敵,旋即告破。

  周瑜率部翻越婁山,沿安樂水(赤水河)而下,到達符節,與孫翊會師。

  孫翊由武陵入牂柯,原本就是同一戰區,只是孫翊在牂柯南部作戰,直入南中。周瑜一直在牂柯北部作戰,兩人軍書往來,卻沒有見過幾面。相互之間只是配合作戰,不存在統屬關系。

  如今在同一個戰場作戰,誰指揮誰就成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將來進攻江州,與黃忠會師,也有同樣的問題。

  在攻取雁嶺,由僰道東進江陽時,諸葛亮就建議孫翊主動上疏天子,請求天子下詔,由周瑜負責益州南部的戰事指揮。

  孫翊不太理解。

  他倒不是看不起周瑜——對他而言,周瑜就和孫策一樣,是他的兄長——而是覺得他是右都護,要比周瑜這個天竺大都督高半級,就算不顧及他的面子,也要顧及麾下文武的想法,至少會讓他與周瑜各負責一塊,不會讓他反過來要聽周瑜的命令。

  但是諸葛亮堅持他的理由。早在初平年間天子征戰南陽時,周瑜就是副將的不二人選。他之所以沒有成為都護,只有一個原因,他不姓孫。因為牂柯的戰事,周瑜錯過了很多機會,但他什么也沒說,天子都記在心里,一定會給他補償。

  益州之戰就是最好的機會。

  可是對于孫翊來說,這個機會卻不怎么合適,風險太大。與其讓他承擔戰敗的風險,不如由周瑜全權指揮,孫翊還可以借這個機會學習周瑜的用兵之道,并與周瑜麾下諸將處好關系。畢竟將來出征海外,孫翊大概率要和周瑜、太史慈、甘寧同路,長期合作是避免不了的。今天搶了他們的功,落下了惡名,將來可能要加倍償還。

  孫翊將信將疑,但他一向信任諸葛亮,還是接受了建議,上疏行在。只是路途遙遠,而且江州、魚復還控制在蜀軍手中,斥候來往不便,要等到詔書還需要一段時間。

  得知周瑜將至,孫翊親自出營迎接,逆水而上,直到十里之外的鳳凰山,在山坡上設宴,為周瑜接風。

  孫翊先見到的是賀齊。

  見孫翊親自來迎,賀齊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向中軍匯報。他自己沒有下船,就在船上等著,等周瑜、祖郎來了之后,才一起登岸,與孫翊見面。

  見了面,沒等周瑜說話,孫翊就快步迎了上來,大笑道:“兄長,別來無恙?”

  孫翊當年隨母兄一起住在周家,一直將周瑜當作兄長看待。在孫策身邊見習的時候,每逢周瑜回朝,他也是圍著周瑜請教各種問題,周瑜倒是習慣的。只是如今孫翊身為右都護,又統領大軍作戰,身份比周瑜還高半級,周瑜豈能還像以前一樣安之若素。

  周瑜趕上兩步,搶先拱手施禮。“天竺督瑜,拜見右都護。”

  孫翊連忙托住周瑜的手肘。“兄長,你這就見外了。于公,你我皆直屬樞密院都督處,都是陛下的爪牙,你任都督時間更長。于私,你我都是陛下的手足,你又年長。于公于私,都應該我向你行禮才對。你這么做,讓我以后如何面對陛下,如何面對其他都督?”

  周瑜含笑拱手。“正因為如此,瑜才要以身作則,不能放肆,壞了禮儀。”

  兩人互相謙讓了一番。周瑜正式向孫翊介紹荀攸、賀齊、祖郎等文武,孫翊與他們一一見禮,又隆重介紹諸葛亮、蔣欽及蔣琬等人。諸葛亮、蔣欽都是孫策身邊的人,與他們并不陌生,很快就熟悉起來。

  周瑜受阻于婁關,慢了一步,被孫翊搶了頭功,賀齊、祖郎等人心里多少有些想法。如今又因孫翊逼走了夏侯惇,他們才得以進入益州,又欠了一份人情,心里更別扭,一直擔心見了面之后如何相處,在圍攻江州的戰事中如何分配任務,多少有些防備心理,只是礙于孫翊的身份,不能擺在臉上。

  如今見孫翊姿態放得很低,心里的疙瘩也化解了些許。

  當然,戰場主導權還是要爭,總不能在牂柯練了四年,最后卻只能看著別人斬將奪旗,攻城拔寨。

  他們可不是荀攸,對什么都不在乎。

  孫翊與周瑜說話,諸葛亮與荀攸坐在了一起,執子弟禮,向荀攸請教用兵為政之道。荀攸連連謙讓,不肯多言。

  諸葛亮話鋒一轉。“聞說荀君有山林之志,已經在牂柯選好了隱居之地?”

  荀攸詫異地看著諸葛亮。這是他和周瑜的體己話,怎么傳到諸葛亮耳中了?轉念一想,又覺得很正常。諸葛亮是天子近臣,或許是周瑜透露給天子時,諸葛亮就在一旁,湊巧聽到了呢。

  況且他也是求個清靜,倒也不怕人知道。

  “諸葛軍師消息靈通。”荀攸淡淡地說道。

  “不敢。”諸葛亮同樣報以淺笑。“益州之戰眼看著就要結束了,荀君很快就可以功成身退。只是荀君珠玉在前,這后來者實在不好選。周大都督遠征天竺,將以何人為智囊?”

  荀攸笑笑。“新人輩出,才能逾于攸者數不勝數,諸葛軍師多慮了。”

  “縱有這等人,若沒有經過真正的戰事歷練,沒有立下戰功,恐怕也擔不起這樣的重任。到時候能不能讓諸位將軍信服,也在兩可之間。”諸葛亮轉頭看看對面正在蔣欽等人說笑的賀齊、祖郎。“雖說周都督在牂柯練兵四年,可是益州之戰集結大軍十余萬,這可是之前未曾有的機會。”

  荀攸沒說話,但他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他可以淡泊名利,可以功成身退,但其他人不行。周瑜之所以能忍耐這么久,是因為有遠征天竺這樣的宏偉計劃等著他。其他人同樣如此。他們大多二十出頭,三十上下,最少還能征戰二十年。讓他們現在就解甲歸田,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但他們之前的歷練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大戰經驗的缺乏是他們的短板。益州之戰是一個好機會,他可以不在乎,但周瑜不能不在乎,周瑜麾下的武將謀臣不能不在乎。

  一直在一旁傾聽的鄧芝等人也明白了這一點,立刻將目光投了過來,透著期盼,透著渴望。

  “諸葛軍師有何高見?”

  “請荀君為我等后生演示用兵之法。”

  荀攸看著諸葛亮,無聲地笑了。“諸葛軍師謙虛了。你在陛下身邊多年,什么樣的大戰沒經歷過,何必讓我獻丑。再者,有右都護在,周都督也要聽令行事,該是我等聽諸葛軍師調遣才對,哪有我越俎代庖的道理。”

  “荀君莫非忘了,陛下曾對左都護有明詔,二十年之內,左都護在后,安西大都督在前。二十年之后,左都護在前,安西大都督在后。”

  荀攸笑了兩聲,沒有再說什么。諸葛亮拿孫尚香的事比較,其實并不合適,孫尚香正主持益州北部的戰事,而安西大都督魯肅卻坐鎮關中。只不過他沒必要糾結這些細節,既然孫翊愿意讓出主導權,讓周瑜來指揮這場戰事,他也沒有理由代表周瑜推辭,妨礙賀齊、祖郎等人立功。

  露一手就露一手吧,反正這一戰結束后,自己也該退隱了。

  “既然如此,那攸就獻丑了,還請諸葛軍師多多襄助。”

  “愿為荀君拾遺。”諸葛亮又對鄧芝等人拱拱手。“能與諸君并肩作戰,三生有幸。”

  鄧芝等人心中歡喜,連忙起身還禮。荀攸看在眼里,暗自稱奇。早就聽說這諸葛亮極善與人相處,就連甘寧都逢人便贊他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諸葛亮與荀攸商量已定,向孫翊使了個眼色。孫翊會意,主動提出由周瑜來指揮這場大戰,自己跟著學習。周瑜多少有些意外,卻也并非一點準備也沒有。孫翊親自來迎,本身已經有這個意思。他與孫策雖是君臣,亦有兄弟之義,帶孫翊一程也不是不可以。

  孫策以孫翊、孫尚香攻益州,本來就有鍛煉他們二人的意思。

  周瑜沒有立刻答應,說要上疏天子請詔。但他心里明白,孫策大概率會讓他來指揮這場大戰,不會讓孫翊擔當這樣的重任。

  孫翊雖比孫尚香年長,但他用兵天賦不如孫尚香。諸葛亮也是個奇才,可是他不像陸遜,一開始就是從武,戰場經驗豐富,而是先從文數年,中途轉為軍謀,在臨陣指揮——尤其是這種規模的戰事——孫策未必會放心。

  不出周瑜所料,數日后,天子詔書到,任命周瑜為益州南部戰區總指揮,孫翊為副將,從旁見習。

  詔書宣布之后,賀齊、祖郎等人大喜,又覺得有些愧疚。若不是孫翊接應,他們未必能這么順利的攻破婁關,進入益州腹地,現在反倒搶了孫翊的指揮權,未免有些欺負人。很自然的,對孫翊也客氣了很多。

  周瑜接管了指揮權,隨即部署戰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