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百三十九章 國際局勢

熊貓書庫    帝國重器
🔊點這里聽書

  哈薩克斯坦的局勢風云變幻,然而對于一個人口還沒有魔都多的國家來說,在這個激蕩的亂世之中阿比舍維奇的很多設想或許很美麗,但卻身不由己。

  哈薩克斯坦的南部鐵路改造工程,在納扎爾巴耶夫的一系列操作下,迅速的向著一個奇怪的方向發展了過去。

  作為一個杰出而且成功的政治家,納扎爾巴耶夫深諳對話語權的爭奪技巧。

  元旦剛剛過去,哈薩克斯坦官方很快掀起了一場輿論反擊。

  針對蘇聯解體導致的經濟動蕩,阿比舍維奇提出了一條令人眼前一亮的政策。

  哈薩克斯坦生產并且出口的石油,將從利潤部分拿出十分之一用于配套進口糧食。而同期國際糧價以玉米為例,每五十公斤售價在一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哈薩克斯坦運出多少噸石油,就要進口多少噸糧食。

  這種變相的石油換食品計劃,巧妙的將阿拉木圖、將整個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裔捆綁了起來。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生產能力主要被俄羅斯裔抓在手中。阿比舍維奇將食品救濟福利與石油掛鉤,那么任何針對俄羅斯裔的政治行動就必須面臨極大的風險。

  俄羅斯裔在哈薩克斯坦的話語權增長,意味著俄羅斯對哈薩克斯坦的影響力增長,也就順帶的壓制了南部鐵路改造工程的呼聲。

  一旦從政治上失去了響應的聲音,那么單純從媒體上的宣傳造勢就顯得有些單薄了。

  而隨著1993年度預算的公布,阿比舍維奇順應民心的頒布了南部鐵路改造工程計劃書。

  這部計劃書寫的可以說是相當漂亮,對南部鐵路聯通需求進行了詳盡的考量,盡力讓任何南方地區都能享受到這一計劃帶來的便利和提升。如果能夠按照這個計劃實行,相信哈薩克斯坦的國力必然將會得到巨大的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和凝聚力都會上一個大的臺階。

  然而縱使這個計劃千好萬好,奈何有一樣不好。全長兩千公里的鐵路線,怎么至少也要準備一百億美元的投資吧?收拾一下哈薩克斯坦國庫的底子,一千萬他們都拿不出來。

  很快,隨著阿拉木圖日報整改的消息傳開,其他的媒體迅速開始轉變口風。相比于花費巨大的鐵路工程,無疑石油換食品要更能改善如今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哈薩克斯坦人生活水平。

  而實際上阿拉木圖的很多居民也并不是真的在乎所謂的南部鐵路改造工程,作為一個游牧民族為主體的國家,阿拉木圖居住了哈薩克斯坦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口。出了阿拉木圖,有幾千人的定居點都是個市級行政單位,單位面積國土的平均人口低的令人發指。

  這樣嚴重的自然災害當然是落不到阿拉木圖居民的頭上,之所以掌握話語權的阿拉木圖人對之前的報道反應這么劇烈,不如說是全社會對長久以來經濟困難造成的怨氣積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宣泄口徑罷了。

  一條貫穿國土的鐵路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也沒有那么重要。真的花了一百億美元修這條鐵路,能把哈薩克斯坦虧的底掉,恐怕絕大多數時候單憑他們自己的運輸需求,是絕對無法把這條鐵路運量利用起來的。

  至于說面對災害的快速反應和塑造國家凝聚力之類的理由,那就未免有些好高騖遠了。

  很快,一些報紙又開始喊起了“請哈薩克斯坦的鐵路慢一點,等等人民的胃口吧!”。好吧,反正左右都被他們給說了,現階段誰敢拿錢修鐵路,似乎國民吃不上飯就是這個原因了!

  等到輿論準備做的差不多了之后,阿比舍維奇便最后拋出了自己的殺手锏。

  政府肯定是沒這筆錢來修鐵路了,不過考慮到南部鐵路改造工程也是眾望所歸,那么干脆把這條鐵路拿出來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好了。

  阿比舍維奇這算盤打的美滋滋,不管是誰在背后推動這項工程,有本事把一百億美元真金白銀的掏出來啊!為了拉攏哈薩克斯坦,難道美國人真能舍得這么大一筆錢?

  好,如果你美國佬這么大方,我給你做舔狗有什么關系?

  至于說如果美國人拿不出這筆錢來,那就別怪我去投靠俄羅斯了。

  只是面對阿比舍維奇時不時丟過來的媚眼,謝夫隆在哈薩克斯坦的負責人小小布什只能莫名其妙的從內心深處發出疑問: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就在阿比舍維奇志得意滿的等待美國人反應的時候,國際局勢卻發生了一場劇烈的變動。

  從1991年819后蘇聯解體,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就陷入了持續的動蕩局面。杜達耶夫在武裝推翻當地的俄羅斯政權之后,隨即在議會選舉中當選了車臣共和國的總統。到了1991年末,車臣共和國宣布正式獨立,并且組建了一支規模龐大的正規武裝力量。

  到了1992年初,車臣西部的印古什地區卻脫離車臣,轉而宣布加入俄羅斯。

  在這一背景之下,俄羅斯聯邦的政治局面頓時撲朔迷離的起來。

  不要印古什地區是不可能的,人家自帶干糧來投奔,契丹人如果還想把總統干下去,就不可能把到手的鴨子送出去。

  而車臣的地理位置又太特么的重要了!

  高加索地區在里海和黑海之間,往南是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往北是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精華地區。這里不僅是俄羅斯的主要石油產區,而且是主要的石油化工工業區,同時還是重要的糧食產區,是礦產區、有大量的機械制造業和金屬加工業。

  包括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還有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紅色十月冶金廠,伏爾加格勒CC公司、街壘廠…

  光從這些帶有鮮明時代和地域特色的廠名就能知道,這些工廠有著怎樣的歷史和地位,甚至是一幕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畫面都能浮現在眼前了。

  所以一旦高加索地區發生動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伏爾加流域的石油生產和出口都受到威脅。這對于整個俄羅斯的經濟根本不是雪上加霜,而是立刻感受到了西伯利亞寒流降臨一般的凍徹骨髓。

  本來,車臣獨立挑的時間讓契丹人騰不出手,杜達耶夫從武裝獨立到選舉都讓人說不出話來。然而印古什地區的脫離和回歸,卻把俄羅斯聯邦給架在了火上。

  原本當做“看不見”的策略失敗,車臣獨立的問題擺在了明面上。

  從1992年年中開始,俄羅斯聯邦與車臣武裝展開了持久而艱苦的談判。

  在原本的歷史上,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的糟糕狀況,導致契丹人對車臣獨立只能放任。談判中不僅一味對杜達耶夫妥協,甚至可以說是助紂為虐。

  不僅是承認車臣的獨立地位,而且還要給杜達耶夫發退休金。車臣人不僅有自己的護照,而且還有俄羅斯人親手送上的先進裝備,包括蘇軍最先進的T80坦克。

  可以說車臣在開局中拿的是一副穩贏的牌面。

  然而。

  這里和曾經的歷史略有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蘇共還沒死光呢!

  車臣打的好算盤是事實獨立,只不過名義上保留一個俄羅斯聯邦加盟共和國的身份。

  遺憾的是這個例子畢竟不好開,一個車臣不過是帝都那么大,咬咬牙暫時承認現狀也認了。

  可另一方面,蘇共雖然在1991年損失慘重,但畢竟是成建制的轉移到了遠東,而且現在顯然已經站住了腳跟。俄羅斯聯邦敢在車臣撤軍的條約上簽字,失去的很可能就不止是車臣,遠東共和國也是加盟共和國身份的!

  如果你俄羅斯連車臣都不敢打,你敢打遠東?如果說失去車臣只是時勢使然,那么失去遠東必將導致俄羅斯聯邦失去執政法理基礎。俄羅斯人或許能接受失去車臣,但絕不可能對失去遠東無動于衷。

  蘇共的存在讓俄羅斯如鯁在喉,即使想妥協也沒有妥協的余地。契丹人在原本的歷史上敢炮轟白宮,那是因為俄羅斯當時沒有他的競爭對手,再糟糕也不會被攆下總統的位置。

  但如今蘇共在遠東虎視眈眈,契丹人和俄羅斯聯邦如果干的沒有蘇聯好,莫斯科人能把他捧上去,就能原樣把蘇共再請回來。

  即使事情還沒有走到這一步,舍寧也已經在報紙上連續發表了十幾篇文章,抨擊葉利欽對車臣的軟弱導致俄羅斯主權被侵犯、國家利益被威脅的事實。

  局勢發展到1993年年初,隨著俄羅斯和車臣談判的內部消息被蘇共不斷披露,契丹人和新生的俄羅斯聯邦被逼到了墻角,已經沒有回轉的余地了。

  在蘇共的輿論壓力之下,契丹人不得不撤走了與杜達耶夫談判的斯特羅哥夫中將,宣布了與車臣談判的破裂。

  從對德武裝訛詐中嘗到甜頭的契丹人,可能對俄軍有了什么不切實際的幻想。d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