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皇后坤寧殿上的言語在盛京城名門貴族間掀起了一番驚濤駭浪。
但這軒然大波,在朝廷沒有發明旨之前,只不過是一股暗潮,誰都不敢明目張膽地議論。
姜皇后早先定下和親柔然的備選貴女名單里,并沒有袁悅兒,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少。
可現下,在眾多貴命婦面前,姜皇后擲地有聲地說出那番話來,顯然開弓已經沒有回頭箭。
平遠侯府和建寧侯府自然慶幸自家的姑娘逃過一劫,沐陽伯府喜憂參半。
但明眼人卻也看出,姜皇后此舉不尋常,恐怕,這也意味著她和鎮國公府正式撕破了臉。
一頭是母儀天下的皇后,撫育著盛朝唯一的龍嗣,監國太子是她的親生子,等到將來太子登基,她便是說一不二的皇太后,尊榮無限。
另一頭是累世的將門世家,跟著太祖爺開疆辟土,戰功無數,盛朝百姓一聽到鎮國大將軍的名號,都無不由衷地贊嘆一聲,保護國民的常勝將軍,德高望重 這其中再加上一個恪王,一個太后,形勢便變得十分微妙。
朝臣多會見風使舵,如今見風向不對,正是謹言慎行的時候,未免將來被秋后算賬,是以這也大一個八卦,竟然沒有一個人肯在外頭隨意嚷嚷。
這件事,竟像是從來都不曾發生過一樣,無人提及。
老太君命人到外頭打探了一番,見沒有什么動靜。這才放了心。
她嘆了口氣對鎮國大將軍說道,“還是你說得對,這件事恐怕只是姜皇后一時興起,連太子都未必知曉,所以咱們家悅兒還算是尚有一線生機。”
大將軍一向是個開朗直率的大男人,他為國浴血奮戰,除了出于世代的使命,也有對君王的一片丹心。
從前他追隨的皇帝,雖算不得是什么盛世明君。可至少還懂得體恤恩下。
但自從十三年前,皇帝無緣無故病了一場之后,整個人就都變了…
太子雖然英果,可為君到底還有些不足。
大盛朝的江山社稷,等同于握在了姜皇后一個人身上。
姜皇后的確有幾分手段,在她治下盛朝總算國泰民安。國事社稷也有條不紊。
可是,她心胸狹窄瑕疵必報的性子,卻也害了不少忠臣良將。
譬如先前的帝師梁家,還有國子監祭酒宋青書,以及寧王謀逆案中那些受到牽連的朝臣。
其實,哪里有那么多誅心的叛臣賊子?那些人也不過是姜皇后誅殺異黨的犧牲品罷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大將軍雖然眼看著忠臣被誅,心痛難忍。可終究還是盡著為人臣子的本分。
他當初選了視而不見。
可現在,姜皇后的刀卻伸到了他的頭上呢,縮頭是一刀,伸頭也是一刀,究竟該怎樣做,他覺得得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因為賜婚的圣旨并未曾下,外頭也沒有什么風言風語。是以,大將軍叮囑家里的兒子媳婦們都謹言慎行。也莫要滋事尋釁,只管關門閉戶,在家里好生呆著。
所以,二嫂梁氏還是按照原計劃搬了家。
分給二房的府邸也在西側,和五房也是一墻之隔。
恰好將墻門打通,在那處造了一處景觀,再從無房的地兒上繞過,便能直接進了鎮國公府。
與原先住的院子雖然隔得遠了,但離老太君那卻更近了。
梁氏對這處宅子十分滿意。
搬家那日,她抱著老太君的胳膊說,“二房就我一個,就算將來寧州府那孩子來了,也不過就我們母子,您給挑了那么大的一個宅子,住不了。”
她雖然嘴上抱怨著,但是臉上卻是一臉的歡喜和感激,“祖母和父親對二房的照看,大哥大嫂和弟弟弟妹們的照顧,我都記在心里了 宅子的大小是小事,但家里人都在乎她重視她,這才是令她感動的事。
老太君笑著撫著梁氏的手,“瞧你說的,祖母還怕你不高興,三房四房孩子多,我便做主給了他們更大的宅子,也是怕將來孩子大了,娶了媳婦兒不夠住。”
她接著說道,“不過,你這里小是小了些,但景致卻最好。”
老太君一邊說著,一邊指了指屋前那一株盛開正好的梨花,笑著說道,“當初看宅子的時候,我就覺得,就沖著這一道風景,你一定也喜歡這里。”
她轉頭對著崔翎和宜寧郡主說道,“這挑宅子啊,跟買花扯布不一樣,做不到大小一式一樣,我和你們父親商量過后呢,也只好按著人頭去分。
但雖然大小不同,但卻各有各的好處,所使的銀子總價是差不離的,這一點你們幾個且都放心,不會偏著誰,也不會虧著誰。”
梁氏連忙說道,“祖母,您瞧瞧您,孫媳婦兒是真心實意地謝您的,您這么一說,倒顯得我是在挑刺,說您給我的地兒小。”
她跺了跺腳,“這可叫孫媳婦兒難做死了,我不依!”
從前在鎮國公府,她可占著一個院子,如今這宅子里,少說也至少有七八個院落。
莫說如今只住了她一個,就算將來寧州府過來的嗣子來了,大了,娶親了,也足夠住的!
眾人都曉得大伙兒是在說笑,誰也沒有將這話放到心上去。
喬遷之喜,照例是要用一頓豐盛的午餐的。
崔翎最近和劉師傅幫著培訓新人,除了要供去有間辣菜館,還有家里這幾房的廚房都需要人手,所以這一頓,為了檢驗廚子們的本事,是由撥給二房的新廚子們親自下的廚。
自然是一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梁氏賞了一大塊銀子。又將廚房的管事叫過來說話,“以后只管跟著劉師傅,要機靈些,鼻子也靈敏些,聞到五房的廚房里有什么香味,就給我跟過去,好好學回來。”
她自從管著有間辣菜館的賬目之后,精神就好了,身子也逐漸恢復了健康。
到現在。不僅精神奕奕,說話中氣十足,還頗有當家人的威嚴。
老太君看了心里很是欣慰,她附和著說道,“不錯,就該跟著劉師傅。將劉師傅的看家本領都學過來才好。”
她頓了頓,又轉頭問崔翎,“有間辣菜館這幾日生意如何?”
崔翎連忙回答,“五郎說,每日里都供不應求,生意好得不得了呢。”
她沖著二嫂笑道。“二嫂管著賬,她知道。”
梁氏面上露出欣慰和得意。還有幾分驕傲,“還是祖母給的鋪子旺,開張才沒有幾日,不說賺了個缽滿盆滿吧,進賬也頗為可觀呢。”
管事的都是靠得過的,做生意的法門也跟蘇子畫請教過,又有鎮國公府這樣大的一個后臺 。做的菜色又是滿京城最新鮮的,自然財源廣進。
老太君便笑著道。“這樣好,我和你們幾個嫂子,可就等著過年時候分紅了。”
其實根本就不差這幾個錢,但是一起合伙做點小生意,好像將人的距離又拉近了不少,她們有共同的事業了呢,這感覺真不差。
她想了想,又問道,“寧州府那孩子什么時候上來?”
梁氏整了整神色,“三堂叔祖指定要讓咱們過繼他們三房的曾孫,媳婦兒覺得不妥。”
她頓了頓,“我找了時常和寧州府那邊有來往的管事來問過,三堂叔祖膝下三個兒子,老大是長房,自然有祖產繼承,他偏疼三房,唯獨二房頗受冷落。”
老太君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是?”
梁氏笑著說道,“三房的那個曾孫已經五歲了,我覺得年紀大了一點。倒是打聽到他們二房有個剛出生沒有多久就死了親娘的庶曾孫,這會兒也還沒有滿一歲。”
她摟住老太君胳膊,“我聽說那庶曾孫的生母原是個秀才的女兒,是父母死了,家里實在過不下去了,恰好又有這等緣分,這才委屈做的偏房。”
二房需要一個身上有袁家血脈的嗣子,是嫡還是庶,其實并不重要。
梁氏十分厭惡三堂叔祖,所以連帶著將他偏疼的三房都厭惡了去。
如今正好二房就有這么一個孩子,她便動起了心思。
那孩子雖然是庶出,但他生母卻也是好人家的女兒,也曾讀過書識過字,不比外頭那些亂七八糟的女人生的孩子。
何況,那孩子才幾個月大,生母死了,和那邊將來也聯系不上什么感情,也不怕三堂叔祖動的那些小心思,袁家二房的產業還在盛京城這邊,到不了寧州府去。
再說,二房的嫡妻本就有兒子,恐怕也不會對這個庶出的孩子好。
梁氏覺得,她這一出手,不只給了那可憐的孩子一個出身和安身立命之處,也給那孩子的嫡母一個清靜,還不讓三堂叔祖高興,簡直是一舉三得。
老太君聽了這些話,差點要笑出聲來,“你這孩子…”
但她細細思量一番,還覺得挺有道理的,“這孩子既是庶出,生母也沒了,將來若是咱們抱過來了,和那邊的干系,想來能斷得干凈,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是嫡出還是庶出,根本就不在考慮的范圍之內。
二房只是需要一個嗣子罷了,只要這個孩子身上流著袁家的血,那就足夠了。
老太君對著宜寧郡主說道,“老大媳婦,這件事啊,還要你去督辦。”
宜寧郡主有些晃神,良久才愣過神來,點頭回答,“是,孫媳婦知道了。”
ps:本來今天應該雙更的,眼睛出了點問題,很干,又酸澀,好不容易碼完3000,覺得恍惚了,一直流眼淚,所以今天就這樣吧,明天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