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太后被氣得病倒不起,盛鴻從容穩住朝堂,謝明曦便可以出手“清理”后宮。
伺疾這等事,做做樣子給外人看看便可。哪里真需要帝后一直在床榻邊?
再者,俞太后正在氣頭上。一旦醒來,看到帝后兩人,怕是控制不住憤怒的情緒。鬧騰開來,總是不美。帝后落個不孝的聲名,就更不美了。
尹瀟瀟所說,也正是盛鴻謝明曦所想。
謝明曦和盛鴻對視一眼,一起看向尹瀟瀟等人:“如此,就有勞幾位皇嫂了。”
蕭語晗忙張口應下。
趙長卿也不是蠢人。魯王謀逆被處死,魯王府得以保全,全仗著帝后那點仁慈之心。母子三人的命運如何,也全在帝后一念之間。
趙長卿輕聲說道:“今日皇上下旨,母后驚喜之下,暈厥不醒。不過,這等事一傳出宮,免不了有無事生非的小人嚼舌,對帝后聲名不利。”
“其實,母后前些日子便有些不適。外人不知,我們妯娌幾個總是知道的。若有人敢胡言亂語,我第一個便容不得。”
果然是聰明人。
這是主動要為帝后“背書”了。
謝明曦目中閃過一絲笑意:“三嫂所言極是。”
俞太后吐血昏迷之事,就這么被壓了下來。傳出宮外的,是俞太后病了數日,今日病癥加重。魯王妃閩王妃皆領著兒女進宮伺疾。
宮中的明爭暗斗,帝后和太后的面和心不和,早已是眾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帝后已經占了絕對的上風,俞太后“病倒”也成了理所當然。
除了俞顧兩家有切身之痛,那些依附的官員們,有不少已心生退意。甚至有些趨炎附勢的,主動讓家眷去謝家梅家走動示好。
平靜的表象下,不知多少暗流涌動。
劉御史身為俞顧一黨的中堅力量,也暗生悔意。奈何他戰斗力太強,聲名顯著。便是想“棄暗投明”,一時也難調轉槍頭。索性告病,躲在劉府里養病不出,避一避風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御史這一告病,竟成了俞顧兩黨徹底潰敗的開端。劉御史病倒后,還有幾位官員也告病不出。很快,俞顧兩黨分崩離析。
這些都是后話,此時暫且不提。
朝務繁多,盛鴻在福臨宮里待了一個時辰。俞太后還是沒醒,盛鴻只得去了移清殿處理政務。
謝明曦召了趙院使前來問話。
“趙院使,一個時辰已經到了。”
謝明曦神色沉凝,話語中透著冷厲:“母后為何還沒醒?”
趙院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額上冷汗如注:“微臣無能。請皇后娘娘開恩。”
其實,趙院使心里也十分詫異。一眾太醫會診,俞太后是怒氣攻心,嘔血昏迷。一碗清心寧神敗火的湯藥灌下去,又以金針刺穴急救,俞太后怎么著也該醒了。
偏偏俞太后毫無醒來的跡象。
謝明曦一改往日的“微笑隨和”,厲聲疾色,咄咄逼人:“你確實無能!枉母后對你器重信任有加!若無母后提攜,你何來今時今日的地位和風光。現在你竟是束手無策,無法救醒母后!”
趙院使:“…”
聽話聽音,意在言外。
能在太醫院混跡多年,醫術不算最高明,卻做了太醫院院使。趙院使憑借的便是善于揣摩上意的本事能耐。
當年建文帝還在世時,俞太后暗中授意,令他向建文帝獻藥,并暗中承諾以院使之位。富貴險中求,他一咬牙一狠心應下了。
后來,他果然平步青云,一舉成為俞太后心腹親信,做了太醫院院使。
謝皇后此時這番話,乍聽是厲聲訓斥,細細一品,重點在“提攜”二字。
更重要的是,謝皇后并未當眾召見他,而是令人將他帶到了這處安靜的偏殿里。一旁伺候的人,皆是謝皇后心腹。
謝皇后到底意欲何為?
趙院使心念電轉,繼續磕頭告罪:“微臣該死,請皇后娘娘饒命!”
謝明曦看著磕首求饒的趙院使,目中閃過一絲亮光,聲音依舊冷冽:“本宮再給你一次機會。三日之內,必須令母后醒來。否則,你這院使也不必再做了。”
三日之內?
趙院使心里一驚,反射性地抬頭,正好迎上謝明曦冷凝銳利的眸光。瞬間被明亮的目光刺得雙目生痛,很快低下頭:“是,微臣一定竭盡全力,令太后娘娘在三日內醒來。”
聽懂了就好。
有三日時間,已足夠她做很多事了。
謝明曦神色略為緩和,若有所指地說道:“皇祖母病了幾年,一直在慈寧宮里養病。一直是趙院使為皇祖母看診開方吧!”
趙院使額上的冷汗又下來了,頭垂得更低了些,戰戰兢兢地應了聲是。
謝明曦扯了扯唇角,一語雙關:“趙院使的醫術當真高明的很。以后,趙院使便負責照料母后的鳳體。本宮相信,趙院使定當盡心盡力,也絕不會令本宮和皇上失望。”
趙院使身上的冷汗濕透了衣衫,唯唯諾諾地繼續應下。
謝明曦微微一笑,語氣陡然和緩:“其實,太醫院里有眾多太醫,醫術比趙院使高明的,也不在少數。不過,他們都比不得趙院使聰明,也不及趙院使得母后信任。”
所以,唯有趙院使,能令俞太后徹底“病倒”。
趙院使果然是個聰明人,到此時已聽懂了謝明曦的意思。濕透的后背,汗水的印記更深了。
他能拒絕嗎?
他敢拒絕嗎?
真以為皇后娘娘是好意在招撫他嗎?想得太美了!
他不照做,皇后娘娘大可下令讓別的太醫“照顧”俞太后。他這個院使也算做到頭了。說不定,根本沒活著出宮的那一日…
趙院使咬咬牙應道:“微臣一定精心照顧太后娘娘。哪怕太后娘娘病重不起,微臣也會竭力保住太后娘娘性命無礙。”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省力。
謝明曦淡淡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道:“聰明人總能活得更久。本宮相信,趙院使定能活得長長久久。”
筆趣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