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頗不情愿地受理此案。
太后和天子之爭,又牽扯根深葉大的俞家。這么明顯的渾水,誰樂意去蹚?奈何天子下了圣旨,這個燙手山芋,不接也得接。
佟尚書愁得一夜沒睡,頭頂又掉了一圈頭發。
建安帝還在世的時候,他這個刑部尚書曾審過幾樁違心的案子。俞家肯定要查,不過,到底查到哪一步,期間分寸如何拿捏,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佟尚書和方閣老私交不錯,私下去了一趟方府。
方閣老頗有深意地問了一句:“太后娘娘今年多少壽辰了?”
五十二。
佟尚書腦海中驟然閃過一個數字。這個年齡,委實不小了。
方閣老又慢悠悠地來了一句:“皇上今年多少歲?”
二十一!用少年天子來形容也不為過!
一個垂垂老矣,一個如日中天。一個是太后,不應干政。另一個卻是九五之尊,大齊天子。
要怎么站隊,還用多想嗎?
佟尚書豁然開朗,拱手道謝:“多謝方閣老指點。”
方閣老笑了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道:“如果我所料不錯,接下來,刑部還有的忙。你可得做好心理準備。”
身為官場老狐貍的方閣老,已經窺到了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場風波,以及接下來會有的朝堂震蕩。
俞家不是任人揉搓的泥團,俞太后更不是善茬。
帝后出了手,俞太后和俞家焉有不反擊之理?
果然,刑部派出人手調查俞家族人,還沒查出要緊的證據,只抓捕了幾個遠房族人。有關謝皇后的流言便鋪天蓋地而起。
流言不知從何而來,來勢極為兇猛,在極短的時間里傳遍京城。
謝皇后年少便忤逆不孝,對待生母兄長狠辣刻薄。生母至今被關在謝家內宅,兄長被打斷右腿,關在了臨安老宅。
禮部尚書謝鈞,為了自己的榮華前程,狠心置妾室和庶長子不顧。說到這兒,謝尚書和永寧郡主的假婚之事不得不提。
為了攀附已覆滅的淮南王府,謝大人甘愿做幌子,和已故的永寧郡主做一對假夫妻。借著岳父提攜,才做了鴻臚寺卿。
這等心性品性,如何配做六部中最為清貴的禮部尚書?
再往上追溯,謝老太爺不過是個窮酸秀才,死了正室之后,為了生計竟娶了從良的暗娼。誒喲,那個暗娼現在搖身一變,已經做了二品的誥命夫人啦!
俞家藏污納垢,謝家也沒好到哪兒去啊!
謝家不可外揚的家丑,如沸沸揚揚的大雪一般,飄得到處都是。
謝皇后苦心經營的賢名,搖搖欲墜,即將毀于一旦。
俞太后聽聞流言后十分震怒,下了口諭,召謝家所有女眷進宮。再召謝元亭夫妻歸京,要將此事徹底查明,還謝皇后一個“清白”。
鳳旨去臨安需要一些時日,身在京城的謝家女眷們,滿心惶惶地接了鳳諭。
謝家正經的女眷,只有徐氏和闕氏。
丁姨娘身為妾室,一直深居養病,未露人前。謝鈞還有兩個育有兒女的妾室,分別是春桃和秋菊。妾室上不得臺面,更無資格被稱為女眷。
不過,前來謝家宣太后口諭的女官玉喬說得十分清楚:“太后娘娘要見一見皇后娘娘的生母,讓丁姨娘一并進宮。”
徐氏壯著膽子說道:“丁姨娘病重已久,早已失了神智,若是進宮沖撞了太后娘娘,該如何是好?還是…”
“徐老夫人不必憂心。”玉喬嘴角扯著譏諷的笑意:“只要遵太后娘娘鳳旨便可。”
那一聲徐老夫人里,滿是不屑和嘲弄。
徐氏曾為暗娼之事,已被傳開。往日就看徐氏十分不順眼的玉喬,現在更多了一層鄙夷。
這等骯臟齷齪之人,根本不配為誥命夫人!
徐氏一張臉皮再老再厚,此時也是火辣辣的。轉念一想,此事傳都傳開了,想遮也遮不住。要是連一個宮女的鄙夷目光都擋不住,日后還怎么出府見人?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徐氏拿出了昔日混跡市井的臉皮和勇氣,挺直胸膛道:“這話可是你說的。要是丁姨娘在宮中言語不慎,觸怒了太后娘娘,可怪不得我。”
然后又道:“你在此稍候,我親自去蘭香院一趟,請丁姨娘出來。”
是想親自去“提點”丁姨娘吧!
玉喬忍住冷哼一聲的沖動,淡淡應下。
只要令丁姨娘出現在人前,徹底撕下謝皇后虛偽的面具,此行便已成功了。徐氏那點小心思心機,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
情勢緊急,徐氏再也顧不得身為二品誥命夫人的風度了,疾步去了蘭香院,親自開了鎖。
這座蘭香院,如同牢籠一般,將丁姨娘禁錮其中,也徹底隔絕了丁姨娘的耳目。
神色木然的丁姨娘,在見到徐氏后,既沒請安,也沒行禮,毫無反應。
徐氏盯著丁姨娘:“太后娘娘派人來,讓我們一同進宮問話。”
丁姨娘瞳孔驟然收縮,麻木的臉孔忽然有了表情。
進宮?
太后娘娘?
莫非,她終于熬到出頭之日了?
徐氏冷冷說道:“丁含香,我告訴你,今日進宮,你不能說錯半個字。若是有半個字涉及到皇后娘娘,阿鈞第一個饒不了你。謝家上下,再也容不下你。”
“謝元亭夫妻兩人,很快就會被接到京城來。”
“你膽敢攀咬皇后娘娘,我就要謝元亭的命!”
最后一句,說得狠辣之極!
丁姨娘全身一顫,目中閃過驚懼,聲音沙啞:“元亭這些年來吃了不少苦頭。怎么著也能抵消昔日之錯了。”
“你若是敢對元亭動手,我豁出這條性命,也要鬧得謝家不寧!”
徐氏嗤笑一聲:“你真敢豁出性命,我倒是要高看你一眼了。”
丁姨娘:“…”
“總之,你謹記這一條,不管太后娘娘如何問你,你都不能說皇后娘娘半點不是。”徐氏狠狠地撂了狠話:“否則,你隨時都會在蘭香院里‘病逝’。正好到黃泉地下,和謝元亭母子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