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隨*夢*小*說w.suimeng
便是封王賜藩地,藩王也得向天子臣服。每年皆要向朝廷繳納稅賦。藩地的官員任命,也得經過朝廷正式派遣。
前朝曾有天子疑心過重,將所有藩王都留在京城“長住”,不允藩王就藩。只是,都是龍子鳳孫,誰也不甘心被人這般軟禁。到后來,惹出了眾藩王聯合犯上作亂之事,朝堂動蕩不安。很快改朝換代。
大齊自建朝后,吸取前朝教訓,大多為皇子們分封偏遠之地,遠離京城。藩王們就藩之后,無昭不得私自離開藩地。每隔十年,才準藩王們進京覲見天子一回。
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藩王進京作亂。
立了儲君后,封王之事順理成章。封地不會太富庶太好,眾皇子也都心中有數。
畢竟,這天下將來都是太子的。建文帝若將富庶繁華之地分給了別的兒子,又將身為太子的三皇子置于何地?
只是,如此分封,依然大大出乎眾皇子意料。
“魯地民風彪悍,多流民亂匪,頗不太平。二皇子這個魯王想做得安穩,頗為不易。福州靠海,良田稀少,百姓難以果腹。五皇子以后做了閩王,也有得頭疼。”
七皇子府的內宅里,傳出謝明曦淡然的聲音。
謝明曦孕期已過八個月,肚子高高隆起。整個人也豐潤了一圈,不看肚子只看臉,皮膚光潔細膩,白中透粉,猶如上好的羊脂玉一般。
剛接了圣旨的盛鴻,聽得頗有興致,張口便問“蜀地如何?”
謝明曦瞥了盛鴻一眼“蜀地多山多林,進出不便,氣候濕冷。”
簡而言之,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就是了。
盛鴻倒是半點都不失望,笑著說道“比起魯地和福州如何?”
謝明曦隨口道“我從未出過京城,也未親眼見過這些地方。皆是從別人口中聽聞,哪里知曉如何。不過,我記得魯地時常鬧饑荒,閩地鬧過水災,蜀地嘛,偶爾有地龍作亂。吃穿倒是不愁,朝廷也未賑過災。”
盛鴻“…”
這么說來,蜀地已經算是好的了。
盛鴻唏噓感嘆“原來幸福都是比出來的。”
謝明曦啞然失笑。
可不是么?比起二皇子五皇子,盛鴻這個蜀王也勉強過得去了。
倒是四皇子的寧王…
嘖嘖!陸閣老下手真是黑啊!
“寧夏之地,多是各蠻族聚居。”謝明曦似笑非笑地勾起唇角“這些蠻族,語言不通,不通開化,也從不服朝廷管束。”
“朝廷派去的總督,形同虛設。睜一眼閉一眼混滿五年任職的,已是幸運。曾有過三任總督,皆死在任上。到底是何死因,無人知曉。朝廷對外的說辭,俱是因病身亡。實則有兩個都是被當地蠻族刺殺身亡。還有一個,是因氣候水土不服,病重而亡。”
“這些年,朝廷從未封過寧王。沒想到,父皇竟下旨封四皇子為寧王。”
幸福確實是比出來的。
藩地沒有最偏遠,只有更偏遠。沒有最糟心,只有更糟心。
內閣請旨時,確實曾提過應在寧夏之地設藩。只是,誰也沒想到,建文帝會將四皇子封為寧王。
這其中顯然有陸閣老的“功勞”!
盛鴻眸中閃過一絲嘲諷,低聲道“四皇兄對陸遲的‘心意’,陸閣老定然已經知曉。又下手暗害林微微母子,陸閣老焉能不怒!”
“此次為諸皇子封王封地之事,陸閣老暗中聯合趙閣老方閣老,甚至將顏閣老也一并拉攏了過去。李閣老在朝中獨力難支,只得退讓。”
“現在圣旨已下,我們兄弟幾個都已接了旨。四皇兄便是再怒再恨,也得進宮謝恩。”
可不是么?
謝明曦毫不掩飾自己幸災樂禍的好心情,悠然笑道“我今日也陪著你進宮謝恩。”
這等好戲,定要親眼目睹才行!
盛鴻有些不樂意,伸手撫了撫她格外圓潤的肚子“你孕期過了八個月,身子笨重,進宮多有不便。我一個人進宮謝恩便是。”
謝明曦笑道“我自己的身子如何,沒人比我更清楚。看看熱鬧而已,只會令我心情舒暢,于身心有益。你不必擔心。”
盛鴻不怎么情愿地應下,反復叮囑“進宮之后,你只管看好戲,諸事都不必管。”
謝明曦笑盈盈地點點頭。
進宮謝恩的,當然不止盛鴻謝明曦。
二皇子夫婦五皇子夫婦也一同聯袂而來。
“皇上正在午休小憩,”盧公公滿臉陪笑“還請諸位殿下和皇子妃在偏殿稍候。”
光天白日的,就到椒房殿來“午休小憩”?
盛鴻微不可見地皺了皺眉,迅速和謝明曦對視一眼。
建文帝縱情聲色,早已不是什么新聞。暗中服用丹藥之事,無人敢明面說破,私下其實都已隱約有所耳聞。
年近五旬的人了,不修身養性,這般縱情恣意,真以為自己是“真龍天子”不成?
龍體被掏空是遲早的事。
只不知何時會不支倒下…
眾人一起進了偏殿等候。
二皇子不善言辭,二皇子妃趙長卿卻是長袖善舞圓滑之人,頗為親熱地向五皇子七皇子道喜“…閩地近海,地勢遼闊。蜀地多山,景色最佳。五皇弟七皇弟日后去了藩地,和京中相比又是另一番滋味。”
五皇子對閩地不甚滿意,面上卻未流露,張口笑道“承二皇嫂吉言。”
相較之下,盛鴻的笑容便明亮多了“是啊!我現在就盼著早日就藩。”
早點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遠離權利中心,也就意味著遠離了無休止的紛爭和勾心斗角。
尹瀟瀟轉頭看向謝明曦,低聲輕笑“你怎么挺著這么大的肚子進宮了?”
謝明曦一派坦然“隨殿下一同進宮謝恩。”
想看好戲就直說唄!一點都不實在。
尹瀟瀟沖謝明曦做了個鬼臉。
謝明曦眨眨眼。
兩人心照不宣,會心一笑。
不出片刻,今日好戲的主角,四皇子殿下攜四皇子妃一同進了椒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