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皇后笑容微微一頓。
立儲一事,帝后心照不宣。
她竭力抬舉三皇子,建文帝心中清楚。只是,建文帝一直更喜歡四皇子。
建文帝心意搖擺,遲遲未定。
今年諸事紛繁,先是西山遇刺,緊接著“六公主”變成了七皇子,再有諸皇子指婚定親。蓮香得寵,端妃失寵,梅妃入冷宮,麗妃被禁足,四皇子被訓斥,李太后被彈壓…
后宮波濤暗涌,再不復往日安寧。
其實,往日也不算平靜。只是重重矛盾都被壓在了和睦的表象下。如今,俞皇后不再隱忍,手腕愈發凌厲。便是李太后,也常被氣得在慈寧宮里破口怒罵。
俞皇后勢盛,三皇子的崛起也無可避免。
四皇子看似圣眷不如從前,實則勢力強勁。外家和未來岳家皆是京城名門。儲位之爭,誰勝誰敗,尚未可知。
“皇上所言甚是。”俞皇后溫婉一笑:“立儲是國之大事,總得仔細斟酌。待皇子們各自領了差事,方能看出各人心性能耐。”
頓了頓,又輕聲道:“臣妾這點心思,自然瞞不過皇上。”
“一眾皇子皆是庶出,臣妾雖為嫡母,到底和他們隔了一層。三皇子生母是臣妾堂妹,便多了一份親近。所以,臣妾待他也親熱些。”
“只是,臣妾萬萬不敢因這點私心左右皇上立儲。”
“不管皇上日后擇哪位皇子為儲君,臣妾都為皇上高興歡喜。”
俞皇后神色溫柔,細語款款。
建文帝凝望著俞皇后,溫聲道:“蓮娘,朕還未老。有朕在一日,便有你尊榮一日。朕的兒子,也是你的兒子。不管是誰被立為儲君,都會孝順愛重你。”
俞皇后彎起嘴角,目中露出柔情:“皇上的話,臣妾都記下了。”
建文帝伸手攬住俞皇后,俞皇后依偎在建文帝的胸前,氣氛靜謐安寧。
一切恍如往昔。
半個時辰后,建文帝沐浴更衣,由蓮香伺寢。
俞皇后已習慣了獨寢。
今夜值夜的,是芷蘭。
芷蘭生的溫婉秀麗,氣質端莊。在一眾宮女中,十分出挑。
宮女大多出身低微,芷蘭卻是例外。她的父親曾為江州知府,因瀆職獲罪,被罷免官職,流放千里。
芷蘭自少便是官家千金,被精心教養長大。家中驟逢變故那一年,芷蘭只有十二歲,正是花容月貌窈窕之齡。其父不舍得令女兒受苦,托了故交同僚收容芷蘭,送進宮里做了宮女。
芷蘭知書達理聰慧細心,很快在宮女中脫穎而出,被俞皇后選中做了貼身女官。因容貌氣質出眾性情溫婉,宮中內侍愛慕者頗多。
眼高于頂的盧公公,也暗暗為芷蘭傾心。
芷蘭從未生出過和內侍結對食之意。哪怕盧公公是建文帝親信,芷蘭也未動過心。她自知是罪臣之女,能進宮為宮女伺候俞皇后,已是幸事。只想著安分守己地留在宮中,待年過四旬再求出宮…
她的平靜生活,終止于一年前。
俞皇后命人帶她出宮。
她被領到一處僻靜的宅院里,然后,見到了闊別七年的父母和兄嫂侄兒。
家人在邊關受苦數年,俱都面黃肌瘦憔悴不堪。見到她時,一個個嚎啕痛哭。她亦淚如雨下。
回宮后,她跪在俞皇后面前,輕聲道:“多謝娘娘令奴婢家人歸京。自今日起,奴婢任憑娘娘差遣。”
時隔一年,芷蘭回想起昔日平靜的生活,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可不管如何,她都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
“娘娘,被褥已放好,奴婢伺候娘娘就寢。”芷蘭柔聲說道。
俞皇后隨意嗯了一聲,坐到床榻上:“芷蘭,這里沒有外人,你坐過來,本宮和你閑話幾句。”
宮中規矩嚴苛。
芷蘭一臉誠惶誠恐:“娘娘厚愛,奴婢本不該推辭。只是,這實在于禮不合…”
俞皇后淡淡一笑:“本宮讓你坐下,你但坐無妨。”
芷蘭戰戰兢兢地應聲,坐到了床榻邊,眼眸略略低垂,不敢和俞皇后對視。
俞皇后也未勉強,低聲問道:“皇上近來服神仙丸,可是已一天服用兩粒?”
建文帝暗中服用神仙丸之事,在宮中也是極隱秘的事。除了獻藥的太醫和盧公公之外,便只有俞皇后和芷蘭知曉。
芷蘭定定神,輕聲應道:“自半月前,便每日服用兩粒了。”
盧公公是內侍,只能算半個男人。結了對食之后,對芷蘭卻是極好。將存了多年的私房銀子交給芷蘭不說,平日建文帝的賞賜,盧公公也都給了芷蘭。凡事無大小,俱不隱瞞。
建文帝住在椒房殿,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俱都在俞皇后眼中。私下服藥之事,建文帝自然想瞞下。
殊不知,盧公公早已私下將此事告訴芷蘭,芷蘭又悄悄向俞皇后回稟。
建文帝更不知,獻藥的趙太醫,亦是俞皇后的人。
俞皇后神色淡淡,窺不出半絲情緒:“你私下和盧公公說,除了進獻神仙丸,再多為皇上準備一些助興之物。”
芷蘭低聲應下。
一開始聽到此類吩咐,芷蘭頗為震驚。如今,已不會再露出半絲錯愕。
芷蘭也曾私下暗暗揣度過俞皇后的目的為何,卻越想越是心驚。
建文帝如此縱情聲色,娘娘不但不勸誡,反而推波助瀾。
娘娘,你到底意欲為何?
“芷蘭,你是不是在想,本宮為何要這么做?”
俞皇后的聲音陡然在耳邊響起,仿佛洞悉了芷蘭心底所有的驚疑猜測。
芷蘭一驚,忙起身在床榻邊跪下:“娘娘明鑒,奴婢絕不敢枉自揣測!”
俞皇后目光掃過身姿窈窕白皙秀麗的芷蘭,扯了扯唇角:“你聽令行事便可,其余諸事,不必多管。”
頓了片刻,俞皇后又道:“你父親是罪臣,不能再入仕。你兄長也無參加科舉的可能。本宮有些私產,讓他們父子做個管事,倒也不算辱沒他們了。”
芷蘭喜出望外,連連磕頭謝恩:“多謝娘娘,奴婢代父親兄長謝過娘娘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