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一百一十二章 十五塊錢的乾隆官窯

熊貓書庫    古董商的尋寶之旅
🔊點這里聽書

  潘家園,原名潘家窯,早年這里燒過琉璃,不過因為土質太松,燒不出好品相,后來改燒磚。

  今天張楠真是起了個大早:讓酒店前臺值班員3點鐘就把自己叫醒,趕早去潘家園。

  不早不行呀:這會的潘家園還是個鬼市,在清末民初就是如此。

  鬼市又叫夜市、曉市:這種市場都是三更半夜開市,天亮收攤。據張楠所知,京城過去有好幾處著名的鬼市,比如崇文門外“東曉市”、宣武門外“夜市”和德勝門外的“曉市”…

  當時照明條件有限,買賣雙方誰也看不清誰,此外不吆喝,不亮字號,天明就散,行為近似于鬼,故稱鬼市。

  清末民初那會,破落的大戶子弟出賣祖傳字畫珍寶之類,因為要顧及面子不能公開銷售,所以就選擇鬼市,以后小偷也常到鬼市銷贓,還有一些來路不正的東西出現在鬼市上。

  這樣,鬼市成了人們撞大運的地方,說不準能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很貴重的東西!

  解放前因為潘家園地處城外,鬼市操作尤為大膽一些。不過到解放后,京城的鬼市就完全被取締了。

  到了80年代初,華夏青年藝術劇院遷入,潘家園附近開始起了大樓——到了1985年,這里的鬼市逐步恢復。

  很多最早到潘家園的人,都是高中畢業幾年都還找不到工作、成了“待業青年”,只得自謀出路。

  為什么80年代要嚴打?歸根結底就是當初無所事事的“待業青年”太多了!

  沒有收入,闖唄!

  這會的潘家園還保持著解放前遺留的鬼市風格,每天凌晨4點開市,賣到下午1-2點結束。

  張楠想去看看有沒有好東西,體會一下淘寶的樂趣,只能趕早。

  開著奔馳,在幾百米外就停車,一拐兩拐,影影綽綽的燈光中看到個小山一般的大土堆!

  這天色還沒亮呢,土堆上就已經有不少人了,一上去看到停著好多的自行車。

  有意思,很多自行車的后架就是貨架,講究點的還在地上鋪塊布擺上要賣的東西。

  來逛的人已經有幾個,自己這一身考究的西裝打扮,立刻吸引了附近攤主們的主意!

  有錢人來了!

  這還是這輩子第一次來潘家園,和90年代初那會動則五六百個攤位還沒法比,放眼望去也就百來號攤主。

  真是賣什么的都有——不全是賣古董,附近賣的大部分還是自行車座、自行車車把、自行車加速軸、縫紉機頭、舊家具…也有少量的古書古字畫和瓷器…

  看著附近攤主們的穿著,不僅僅有京城人,還有些還可能是京城附近的農民兄弟,趕個大早來的。

  “這早市開的也太早了!”

  張楠在心里吐槽——這里條件比滬上的“鬼市”爛多了,那邊至少還有路燈照明,這邊基本上是靠手電來照明。

  還看到有幾位摳門的攤主是點著火堆來照明——凌晨還有些涼,這是照明取暖兩不誤了!

  潘家園為何這么早開市?

  因為這會從TJ和冀省到京城的長途車在潘家園有一站,大概是凌晨2點到,那些TJ和冀省的攤販坐這車到了這后,直接到潘家園賣貨,這樣就不用住店,能省一天旅館的房錢。

  這百來號攤販中,京城人估計最多20來個,其它都是趕早過來的。

  張楠知道京城古玩界“將來”有一句話:古玩城開得再好,是生意,只有潘家園,才是奇跡!

  奇跡?

  對!就是奇跡!

  這會剛到地方的張楠,很快就體會到了什么是潘家園奇跡!

  穿這樣的主當然不會是來買自行車配件的——賣配件的攤販沒理會張楠,不過邊上兩位賣舊貨的攤主就上心了。

  “先生,雍正、乾隆官窯的碗和盤子,你看看?!”

  兩人一樣著急,急于兜售。

  “呵呵,別急,慢慢看,還早。”

  張楠笑著說道,不過還是在一個攤位前蹲下身,不過沒接對方手里遞過來的一個盤子,而是自己掏出手電,拿起地攤上的一個碗瞧了起來。

  張楠因為是在低頭看貨,沒看到那兩個攤主的表情:兩人在互相擠眉弄眼——眼前這位雖然看著錢多,但顯然不是“燒包”!

  所謂“燒包”,顧名思義就是燒錢的主子,是文物販子們對那些眼睛拙、信心足的淘寶者的“尊稱”,京城本地人則多稱此類為“棒槌”!

  張楠當然不是燒包,而且他也不在乎那些文物販子的態度:他今天一副有錢人的打扮,就是要給這里的攤主看,把那些原本不肯拿出來的東西都掏出來。

  至于價錢,那就呵呵了…

  “老板,你這幾個碗怎么賣?”

  乾隆礬紅五蝠五桃小碗,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官窯款,使用痕跡幾乎看不出來。張楠看著有9個,等一溜都看完了,應該是一套的貨色。

  “老板,這可是大開門的乾隆官窯款,一起走30一只,一共270。”

  攤主說得賊溜。

  張楠笑了笑:“老板,咱可不是棒槌,這樣單個的最多10塊錢一只,難得有9只,我出100塊。”

  張楠這也是在瞎蒙:90年代中后期那會,他聽說過潘家園鬼市剛開賣舊貨古董時,一只乾隆官窯小湯碗也就十塊錢,就閉著眼睛瞎還價。

  一聽張楠還價,老板急忙道:“這可不行,這位老板,兩年前咱這10塊錢買個乾隆青花碗還有可能,這會怎么著也不夠!”

  10塊錢倒真不夠了,兩人一番討價還價,一共140塊錢成交,單只15塊多些。

  這碗二十幾年后大概五六萬一只的樣子,9個也算成套,會更高些。

  不過買它不是為了錢,是淘寶撿漏的樂趣:15塊的乾隆官窯,不買是傻蛋!

  拿回家自個當飯碗也好呀!

  嘉慶年時,按照旨意,將宮廷庫房里積壓的官窯日用瓷器賣出來好幾批,一次就是幾十萬件,這會京城鬼市里能隨便撞上也不奇怪了。

  9個碗就用捆扎普通盤碗的稻草繩和報紙捆扎,弄好了長長一串,方便拎著走——張楠都懷疑這攤主是不是以前就是在供銷社里賣瓷器的伙計,這動作那是一個麻利!

  別看包裝簡陋至極,但只要不狠撞,還挺保險。

  生意達成一項,那老板估計能掙一筆,繼續推銷自己的東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