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薰也已經發現了,大明軍隊和武將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朱元璋設立的衛所制,而如今衛所制崩壞的不成樣子,朝廷也就是表面不予廢除,實際上戰斗力強悍的軍隊都是募兵而不是衛所兵。
只有擺脫衛所制的爛攤子,大明軍隊才能煥發新生,否則現在訓練出來再多的強悍士卒,也無法成為一種體制,這些人戰死了老了,明軍的戰斗力還是會繼續衰落下去的。
這個時候,蕭如薰開始謀劃著是否可以依靠滅掉一個小國設立新的軍鎮,上書皇帝來一次試點。
道學家士大夫們關心的只有眼下的一畝三分地,要讓他們把目光轉移到海外,那還真是不容易,這反倒是一個機會,一個走出他們的掌控,走出一條新的道路的機會。
既如此,緬甸的東吁王朝就被蕭如薰惦記上了。
滅倭的步伐要加快了。
正月十四日下午,倭寇第二波使者來到了大邱大營求見蕭如薰,蕭如薰剛剛安排完正月二十日的對馬攻略計劃,從麗水趕回大邱準備讓陸軍從陸上吸引一下釜山倭寇的注意力,以此創造出襲擊對馬的優勢,這個節骨眼倭寇使者來不來已經沒有意義了。
他們接受了蕭如薰提出的歸還朝鮮王子和朝鮮被擄掠人口、財物的要求,當然具體數目是多少沒人知道,他們自己截留一些蕭如薰也不可能知道,最有價值的還是朝鮮的兩位王子,這是有很強的政治意義的。
倭寇也知道兩位王子的重要性,所以這一次帶來的禮物是一千朝鮮青壯和十車財物,作為信物以求取蕭如薰的接見,蕭如薰接見了他們,表示自己接受這個條件,著日方盡快將朝鮮兩位王子和被擄人口財物交給明軍,這樣他才會和宇喜多秀家見面并且展開談判。
十五日一早,宇喜多秀家又送來一批朝鮮青壯和財物,表示談判完成之后自會將全部青壯和朝鮮兩位王子留在倭城內請明軍接收,但是這必須建立在明軍放他們安全離開的基礎之上。
蕭如薰大怒,表示不把兩位王子和全部青壯財物交出,立刻就發兵攻打倭城,還將倭寇使者趕出大營,揚言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當天下午,蕭如薰派出五十門車炮對蔚山倭城發起示威性炮擊,炮擊了半個時辰,把倭城內的倭寇炸的鬼哭狼嚎,還出動一支一千人的部隊進行佯攻,還往城內投擲了“毒氣彈”,也就是一種能麻痹人的煙霧彈,這是遼東軍的特產,叫倭寇好一陣驚悚。
蕭如薰不知道倭寇死傷多少,但是十五日晚間,倭寇使者就來了,一來就跪著請蕭如薰停止炮擊,他們愿意接受蕭如薰的要求,但是請求先釋放一位王子和一半的青壯財物,剩下的一半等大軍撤退之后留在倭城內請明軍自取。
蕭如薰姿態強硬,表示如果你不放人,我就繼續炮擊!教你們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當天晚上蕭如薰給倭寇傳達最后通牒,同時下令三座大營各自派出炮手炮擊最近的倭城,隆隆炮聲持續一個時辰,叫釜山倭寇整夜動蕩不安。
日軍高層緊急磋商,面對蕭如薰強硬的姿態,他們無可奈何,只能表示將朝鮮兩位王子送還,只留下一部分朝鮮青壯作為人質確保他們的安全感,這是他們最低限度的要求。
他們認為至少是朝鮮人,值得蕭如薰忌憚一些,蕭如薰一定不會肆無忌憚的傷害他們。
蕭如薰這才大雨轉陰,答應了倭寇的要求,于是十六日臨近中午的時候,倭寇大張旗鼓的豎著白旗將朝鮮兩位王子臨海君、順和君一起送到了明軍大營,以蕭如薰為首的明朝聯軍將帥一起迎接兩位王子的歸來。
有些奇怪的是,朝鮮陸軍代表權栗和水軍代表李舜臣兩人對臨海君和順和君的歸來似乎表現的不是那么熱衷,見面也只是如常般問候,似乎有些避之不及的樣子。
倒是蕭如薰熱情不已,好好的招待了兩位王子,讓士卒燒水給兩位王子沐浴更衣,請兩位王子飽餐一頓,然后讓兩位垂頭喪氣的王子帶著朝鮮青壯和一部分財物,派人送回了漢城。
至于剩下的財物,自然被蕭如薰笑納,然后分給諸軍了。
這是一次外交上的大勝利,當然對于朝鮮人,對于李昖,對于臨海君和順和君到底意味著什么,就不是蕭如薰需要關注的了,他也不會關注。
十六日下午,蕭如薰和日軍代表磋商過后決定在十七日中午,在兩軍最前線之間中間點的位置上進行兩軍主帥面對面的談判,與此同時蕭如薰送密令給陳璘和李舜臣,下令水師行動照常進行,不要受和談的影響。
十七日中午,兩軍最高領導人之間的談判順利舉行,蕭如薰親自出席,宇喜多秀家也親自出席,兩人第一次面對面的交談,相對于蕭如薰的趾高氣揚,宇喜多秀家則多少顯得有些萎靡不振,談判桌上面對蕭如薰的要求都有些反應遲鈍,基本上是石田三成代替宇喜多秀家和蕭如薰談判。
蕭如薰提出很多日軍很難接受的要求,比如交出所有武器白身回日本的要求,然后被石田三成一條一條的駁回,說這樣太不合理,他們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證,怎么能接受呢?于是蕭如薰開始表面退讓實則拖時間,一條一條總是和石田三成扯上很久,扯了一天也沒扯多少。
整個十八日雙方都是處于拍桌子砸板凳一言不合要開戰的架勢,日本到底氣勢不足,低聲下氣,聲音都大不起來,而中午蕭如薰就在談判桌上大擺宴席,雞鴨魚肉一起上,自己吃得滿嘴流油,也邀請他們吃,顯得信心十足。
最后到了下午臨近傍晚的時候,石田三成還是接受了蕭如薰留下五成軍械物資回日本的條件,雙方在條約上簽字按押,日軍接受了這個憋屈的求和條件。
雙方約定,日本軍隊要在一個月之內分批撤走,不得駐留一人,明軍隨后會接收日軍留下的一切,保證不追擊。
日本人以為這就是結束了。
十九日明軍沒有騷擾日軍,看起來的確是給雙方的和約開了一個好頭,這讓日軍高層和普通士兵感到放松,他們開始打點行裝,準備按次序撤離朝鮮,同時宇喜多秀家給豐臣秀吉送信,說明軍已經答應了他的條件,日軍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希望可以撤軍。
然而到了二十日,一大早,蔚山倭城之下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拉開了大戲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