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O六章:大明資本主義萌芽的本質

熊貓書庫    崇禎本紀
🔊點這里聽書

  朱由檢呆呆的坐在書桌旁,等待系統的升級。

  王承恩親自守在門外,這間擺放船模的房間是王府的禁地。

  除了信王殿下,沒有別人能進這間屋子。

  就連房間的打掃,都是王承恩親自完成的。

  每當看到房間中那滿墻滿架的各種船模,王承恩就異常興奮和滿足。

  王承恩發誓,信王殿下從沒學過任何艦船的知識。

  信王甚至連字連啟蒙,都是跟他們這些內侍學的。信王所看的書中也絕沒有任何有關船的知識。

  這是天授信王殿下的知識。

  別人不曉得,王承恩卻清楚的知道。

  信王殿下真的可以與老天爺溝通。

  雖然信王殿下守口如瓶,可作為貼身內侍的王承恩,他能從信王殿下的各種細微處得出結論。

  殿下喊老天爺時,那真的是在和老天爺進行溝通。

  可惜啊!

  可惜殿下只是個藩王。

  王承恩深深的感到為殿下感到可惜。

  不能說,這話真的不能說。

  見多了宮廷的殘酷,王承恩只會把知道的這一切深深的埋在心里,不敢有一絲外漏。

  屋里的朱由檢不知王承恩的小心思。他在心中默默盤點自己擁有的力量。

  大眾錢莊今年發展的很好,大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了錢莊的分店,布局基本就緒。

  京城和南京之間的匯兌業務也運行的很好,明年就可以向大明經濟最繁榮的幾個城市擴展。

  假如一切順利的話,也許明年下半年,就能把大明所有的大城市通過錢莊都溝通起來。

  只不過,錢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知他的力量還能不能護得住它。

  看來得先給大哥透個底吧。

  5價紙,這份簡易報紙,也隨著錢莊鋪到了各個城市。

  從各地反饋的信息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大明的識字率實在太低了。

  民眾恐怕超過百分之95以上是文盲。

  如此小的識字率,導致報紙的影響力低的可憐。

  前世的社會,拜幾十年義務教育的福,幾乎全民都識字。

  在那個社會中,報紙在網絡沒有發展起來之前,那是當之無愧的傳媒之王。

  可惜了,報紙移植過來,現在還處于水土不服階段。

  想控制輿論,還要想別的辦法。

  報紙一時半晌是派不上用場了,留著慢慢發展吧。

  夜來香發展的不錯,依托錢莊和化肥工坊,已經在大明的各個城市都深深的扎下了根。下一步,就是要解決它的組織,如何進入鄉村這個巨大的難題了。

  夜來香與各地碼頭力工搞的關系都不錯,很多力工組成的幫派都掌握到了手中,這為兄弟貨棧的擴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輪車的數量也囤積的足夠多了,年后兄弟貨棧就可以向京城外展開擴張了。

  鄭平在顏神鎮做的很不錯,少年隊已經擴充到1000人了。各種基礎訓練也基本完成,暫時不能再擴大了,得找個什么地方讓他們去練練手才行。

  難民方面,有牛二他們那些少年加入后,組織越來越嚴密。各處水利工程進展的很快,規模也越來越大,現在工地竟然有些缺人了。

  缺人?沒關系。

  人有的是。

  各家勛貴還替我的信王府養著不少人呢!

  想到此處,朱由檢露出無聲的笑容。

  毛紡廠也該擴建了。

  想到毛紡廠,朱由檢火氣一下冒了起來。

  那個分散到各家紡織的計劃實在太糟糕了,還江南最好的經驗呢?

  狗屎。

  想起那個不靠譜的提議,朱由檢就忍不住爆粗口。

  朱由檢為了能更好的管理好毛紡廠,特意從南方挖來一個具有多年管理機房經驗的掌柜。

  幸虧朱由檢在正式任命之前,與他仔細探討了一下毛紡廠的發展思路。要不,真要讓那掌柜按他的經驗來,那朱由檢就真的要哭了。

  時代的局限啊!

  不提別的了,單只紡線那一項。

  朱由檢是想方設法的把人集中到一起,盡量擴大生產規模,盡量采用流水線作業來提高生產效率。

  可哪位掌柜卻對工坊的此種運作,卻抱有極大的怨氣。

  在那位掌柜看來,分散到各家各戶獨立去紡線才是正途。

  實際上,不光紡線,就連織布,哪位掌柜也認為應該分散到各家各戶獨立去完成。

  在他看來,朱由檢的毛紡工坊只需要保留羊絨制作就好。布匹從各家直接收取成品就好。

  其實,考慮的這個時代的生產水平,他說的也有道理,他也是真心在為信王打算。

  這個時代,江南的紡織業都是如此運作的。

  從那位掌柜口中,朱由檢第一次弄清江南紡織業的運作情況。

  在江南,除了高檔絲綢是由專業的機房制作,其他紡織業都是分散到戶,獨立進行生產。

  每年幾千萬甚至過億的棉麻布匹,都是從散戶手中一匹一匹收上來的。

  朱由檢這才明白,為什么大明最大的機房,也只是擁有過百數量的織機。

  原來人家的織機,都是編織高檔絲綢的織機。江南的機戶根本就不做普通的棉麻制品。

  江南的豪強實際都是些商品經銷商,他們根本就不是商品的制造廠。

  難怪大明的資本主義萌芽始終是萌芽。

  大明江南的紡織業,實際還是小農經濟的男耕女織,只不過是以女織為主。

  江南家家戶戶都在紡織,只因為紡織家庭的基數太大,所有小戶的產量匯集到一起,巨大的數量才造成一種工業生產的錯覺。

  江南確實存在著資本,但這個資本只存在于經銷等市場流通領域,并沒有向制造方流進。

  簡單的說,大明江南的資本就是一些二道販子。

  他們手握大把的金錢,就像囤糧售糧一樣,從農戶手中低價收布,再加價賣出。

  朱由檢前世的記憶中,中國這種資本運作的方式,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才在國外大工業商品的競爭下,慢慢消亡。

  當時面對國外的廉價工業品,這種資本卻是反過來運作。他們從國外大量采購,集中銷往國內,大大壓制了中國的本土制造業。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買辦經濟。

  單純想掙錢,可能這是個好方法。

  風險小,收益大。

  可這個方法會嚴重阻礙朱由檢的計劃。

  朱由檢要的是工業,是未來的大工業,是未來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可不是這一星半點的眼前利益。

  更何況,當工業成型以后,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巨大產量,絕不是這種分散的小戶生產所能比擬的。

  不過弄清楚江南資本的本質,它如此的運作模式,倒讓朱由檢放心不少。

  江南資本還不是他真正的對手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