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

熊貓書庫    大唐農圣
🔊點這里聽書

  李績既然要問這樣的問題,孫享福就只好拿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說了,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道,“大都督,其實草原上野草茂盛的地方,都是很適合耕種的地方,尤其是河套地區,水資源豐富,基本都不存在什么大的旱澇災害,長安今年銷售火爆的香瓜,棉花,在這里種植其實更加合適,而且,還有更高價值的東西可以在這里種植,那就是香料。

  西域商人運送到長安,價值一貫多一斤的小茴香,我稱之為孜然,那東西在這里就可以種植,而且產量極高,畝產能夠達到一石多。”

  “畝產一石多?一斤一貫多?這就是說,種植一畝你所說的孜然,能夠賣出一百多貫錢?”

  “呃,您要是這么算,也沒錯。”

  孫享福說出來的數據比較保守,后世孜然的畝產一般能輕松達到一百多公斤,大概是兩石左右,要是孫享福種出和后世一樣的產量,那么畝產的經濟價值有可能達到兩百多貫,要知道,長安的香料,最低的時候也沒低于過一貫錢一斤,冬季缺貨的時候甚至賣到過兩貫錢一斤,反正吃的起香料的人,也不會在乎那一點點錢。

  聽到孫享福確認的話語,哪怕是李績這種并不是很貪財的人都咽了咽口水,能有這么大的賺頭,別說是那些有錢人,自己都恨不得搞點錢來投資。

  “那個,此事你且不可對外人提及,老夫要上奏陛下。”

  “您請自便,請自便,反正我也就是說說。”

  在幕后做一把推手就得了,孫享福可不想讓所有人都求告到自己這里來,現在他可是個庶民,萬一那些龐大勢力急眼了,自己這條小魚可就活不成了。

  利益幾乎是可以引導一切的存在,當大家伙知道關外的草地上能夠種植畝產一石多的香料的時候,這里的土地就會變的值錢起來,就會有很多的勢力想要來瓜分它,這就會跳入孫享福設計的巨坑之中。

  你種香料,難道不需要人手嗎?難道不需要安全保護嗎?難道不需要基礎建設嗎?所以,在種香料之前,你必須要先進行一輪大的投資,等投資完之后,這里的草原變成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時候,那么這里就變成了漢人賴以生存的固有土地,游牧民族再也難將它奪走了。

  尤其是靠近山西的后套地區,這里煤炭儲備豐富,稍作開發,就能解決人們的冬季生存問題,所以,前景是非常美好,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李績的奏章里到底跟李世民怎么說,孫享福管不著,他只知道,自己和那幫死囚們要在朔州待不短的時間,因為新接手的地盤里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防務是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像朔州這種半胡半漢的地區,治安也不是很好,歸了朝廷之后,這里可不能繼續那么亂下去,是以,政治管理方面,朝廷還需要給這里派人,在各方面工作沒有辦妥之前,李績和大軍不會走,他們不走,孫享福這些人自然也不會走。

  城門洞和城門樓成了死囚營臨時的居所,李世民放李績在這里有什么更多的戰略意圖死囚營的人們都沒有資格知道,他們只知道大都督下了命令,城墻上的所有防具,都要修理好,有破損,坍塌的地方,也需要修補,那怕現在是寒冷的冬季,也不是他們偷懶的時候。

  “君買,把咱們的人手散出去,看看附近有沒有煤炭,找到了的話,用犁耙車拉些回來。”

  孫享福的私人護衛并不是死囚,督戰隊的人管不到他們,事實上,從梁師都死后,孫享福已經不算死囚營的一員了,因為他只需要歷一戰,就能免死,現在,只是他百日枷刑的時間還沒有到而已,不然,他就已經是個自由人了。

  “找煤炭干啥?”

  “燒火炕啊!你不覺得在這里沒有那東西,睡覺老不得勁了么?”

  孫享福每走到一個地方,都希望把那個地方變的宜居起來,他認為這就是自己為大家做的貢獻,火炕是去年冬天才在長安興起的,自然還沒有傳到這個去年還不在大唐統治之下的城市來,是以,孫享福想把這個東西弄出來,讓這里的人們的冬天好過一些。

  放飯的時間是死囚營的這些人最開心的時間,不僅因為這個時候可以休息,還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可以聚集到孫享福的身邊,再也不用擔心那些貪婪的看著自己身上棉甲的士兵會找機會搶走自己身上的棉甲,這東西穿在身上可暖和了。

  “城墻要修補的地方也就那么多了,我看修完了,他李大都督還讓咱們干啥。”

  忙活了一天,手指有些凍僵的唐奉義回到了城門洞里,看到了孫享福為大家煮的面片兒,立馬就搶了一碗在手中,一邊吞吸著一邊道。

  “城墻修完了,修民房啊!朔州之地,需要修建的地方很多,不過,皇帝的圣旨就快下來了,你們應該不會沒完沒了的在這里干這種活了。”

  孫享福知道李績肯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己先前和他的談話內容傳到李世民哪里,李世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一定對自己有新的處置,而且,在了解了朔州的情況之后,一定會給死囚營記一功,這個功勞能不能讓他們免死不好說,至少肯定會比現在的狀況好。

  然而,孫享福不知道的是,倭國居然在短短兩個多月之后就對洛陽九一八事件作出了回復,回復李世民的是倭國的圣德太子廄戶,因為這時的推古天皇病重,快要掛了。

  然后,明年夏天,倭國將會派出更大規模的使團到大唐朝見皇帝陛下,并會為大唐的皇帝陛下帶來不下百船的禮物,更希望大唐與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不要斷絕等等等等,言詞可比之推古天皇的那份國書謙卑的多。

  這封由倭國人傳來的信件是被內侍當堂打開,當堂念出的,眾臣聞之是一片嘩然。

  什么時候大唐殺了別人的使節團,還變的有理了,就因為那出大戲嗎?

  表情最豐富的自然是李世民,他想不到這一切都被孫享福那小子事先猜中了。

  “陛下,既然此前孫正明殺的是倭國的惡使,并未使國家信譽受到損害,那么他的罪名便不成立,老臣請求,恢復孫正明的爵位。”

  魏征是公道人,此前他勸李世民暫赦孫正明的,結果被李世民判了個枷百日,本來他還認為有些不公,不過后面加判了一個充軍死囚營,這就是夠重的了,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死囚是很難活著回來的,跟判死刑沒有什么區別。

  而現在,倭國的太子,下一任天皇都來信自承錯誤了,這就說明孫享福此前做的事情不僅沒有損害國家信譽,還是一種懲惡揚善的行為,功是功,過是過,既然罰了過,就應該賞功,這是魏征心里一桿公平的秤。

  孫享福的一干利益盟友聽了魏征的話,自然是跳出來替孫享福說話,現在誰都沒有理由反對魏征說的話了,因為此前就是那些七宗五姓系的官員在幫孫享福唱功,想把他推到朝臣序列里,剝奪他手上各個大產業的經營權。

  但是,有一個人不同意,那就是李世民,他并沒有糾結孫享福殺倭國使者對不對這個事情,他所氣憤的是‘擅’殺倭使這件事情,關鍵是在這個‘擅’字上,如果朝廷的大臣都擅自行動,不受控制,那讓他這個皇帝怎么管?

  不過巧的是,這個時候,朔州八百里加急也到了,這可是李績三天前發過來的正式奏報。

  朔州大捷,梁師都首級隨同并州大都督李績的奏報一同被送到了太極殿上。

  “驗首,念捷報。”

  此刻,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好,不僅是因為李績打了勝仗,而是因為這個捷報來的太及時了,正好可以把孫享福封爵的事情含糊過去,至少得枷夠他一百天,讓自己出了氣再說。

  然而,下一刻,李世民的下巴就差點掉在了地上,李績的這封捷報太簡短了,而且,有些離奇。

  里面的核心內容就幾句,十一月二十,大軍先鋒死囚營二百騎抵達朔州馬邑城下,時逢降將梁洛仁起兵誅殺叛逆梁師都,梁師都不敵,率殘部二百余眾出逃,在城門口遭遇了死囚營一干人等,被亂箭阻擊,未有一人逃脫,梁師都本人被孫正明陣斬,隨后先鋒大將牛進達趕到,朝廷未損一卒,收復朔州全境。

  李世民很想腦補一下孫享福臨陣殺敵的樣子,但實在覺得滑稽,不可想象,所以,姑且就先信了李績的話。

  本來他想直接和大臣們討論朔州后續的工作的,卻又見魏征跳了出來。

  “孫正明陣斬賊首,有大功,陛下應盡早復其爵位,加以封賞,以免寒了為國效力者之心。”

  “復······是不能復的,既然孫正明前后有兩功,便著禮部和兵部重新議功封賞。”

  其實,跳出來的要是別人,李世民還真就可能同意了,但跳出來的竟然是魏征這個死頂牛,李世民就不爽了,故意找了個借口道。

  魏征聞言,也覺得李世民說的有道理,前后兩個功勞都很大,如果只是復爵,不加賞,那就顯得朝廷有些刻薄了,然之后,他也閉嘴不再提此事,和大家伙討論起了朔州的民生政治問題,直到一個時辰后早朝結束,內侍王得用才從袖子里面拿出了一個信封給李世民道,“英國公密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