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七十七章 應對(下)

熊貓書庫    戰國野心家
🔊點這里聽書

  九江北岸,墨家大營。

  凡是這些年在軍中名氣頗大、頗有傳奇色彩的軍官們大半數都聚集在這里,可謂是驕兵悍將云集。

  可主帥依舊鎮得住,因為不管主帥副帥還是軍團的墨者代表,那基本都是從泗上墨越之戰一直打到現在基本打滿了全場的人物。

  對楚一戰,是墨家三十年戰略中最重要的一步,為了壓住場面甚至有三名候補悟害、軍事委員會中的幾名委員,可以說從泗上初創到現在從未在一支軍團中部署規格這么高的高層。

  秋雨已經停歇,指揮所內掛著的是幾張此時世上最為精確的地圖。

  荒無人煙的大別山區,墨家曾派人七進七出,繪制地圖,查找道路,尋找山谷水源,確定水文。

  更別提有了經緯之術和用三角測量法測定的一些標出城邑的地圖。

  雖說臨戰之前,應該料敵從寬,可打到現在眾人發現料敵料的有點過于寬。

  之所以現在大軍還沒有動,一個是為了等待秋雨季節過去,另一個也是為了收攏兵力。

  這一次是要做長久打算的,所以前面攻城拔寨,后面工作隊跟上土改,留守部分兵力鎮壓貴族、搜捕貴族。

  再加上泗上現在剛忙完秋收,真正的全面動員才剛剛開始,所以這邊并不急躁。

  本以為攻占了壽春下蔡之后,楚人貴族會立刻聯合一致,不惜代價反撲,卻不想一個多月了,連一點消息都沒有,眾人這才明白在泗上生活久了,竟是忘了外面的貴族是什么模樣,他們的統治有多么脆弱。

  現在從九江一直到鄂地,墨家的騎兵和斥候控制了戰場,鄂地的守軍情況知道的清清楚楚。

  不過墨家并不著急,因為上面不希望楚王逃亡到南陽一帶和魏韓齊等聯合反墨。

  雖然就算逃走,也不過是略微麻煩一些,可畢竟還是想要爭取一個最好的結果。

  內部會議上,軍事委員會的人重申了一下這一次的戰略。

  就是等待秋收結束、后方占領區逐漸穩定后,收攏兵力,準備大戰。

  在此期間,如果楚王選擇在邾城筑壘守衛以決戰,那就派遣精銳力量和戰斗工兵,翻越大別山桐柏山,直插隨國、鄢郢。

  已經是候補悟害的六指指點著地圖上鄢郢的位置道:“如果我們將楚人主力吸引到鄂地,我們以精銳的第一師和兩個精銳的戰斗工兵旅直撲鄢郢,在當地組織起義的配合下拿下鄢郢,那么實際上楚軍就被分為了三個部分。”

  “楚王主力;南陽方城軍團;陳蔡許項軍團。”

  “楚王主力自不必說。”

  “如果我們不攻占鄢郢襄陽,那么南陽方城的楚人軍團既可以南下,也可以支援陳蔡許項,楚王也可以在敗退之后選擇后撤,以漢水為界死守。”

  “但若攻占,則南陽方城等一地封君,失去了楚國中樞之后,必然要自保。那么他們只能選擇屯兵南陽,防備鄢郢方向我們北上,便不能支援陳蔡許項等地的楚軍。”

  “陳蔡許項等地的楚軍,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援,其實也就只能防守,巨子手里還有精銳的騎兵和炮兵,他們不敢輕易發動進攻以免被巨子吃掉。”

  “如此一來,楚人必須要求請魏韓齊出兵才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

  “但魏韓齊大軍肯定不會孤軍深入,等待他們會盟商談結束,又需要極多時間,這對我們極為有利。”

  另外一名候補悟害補充道:“攻取鄢郢,對我們而言不難。鄢郢雖為大城,但我們在這里直撲江漢,其水師必要急調于鄂。此其一也。”

  “其二,徐弱等尚且在云夢還有一支部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對當地極為熟悉。一旦內部空虛,這一支部隊就可以做出一些大事,配合我們攻取隨國、唐邑。”

  “其三,南鄭軍團也會在約定的時間順流而下,配合我們。”

  “所以,以精銳的第一師、兩個戰斗工兵旅沿小路翻越大別、桐柏直入唐、鄢,這是可行的,而且對于滅楚之戰是極為有利的。”

  “占據鄢郢,則使得南鄭和我們連在一起。在鄢郢駐軍,既可以趁著楚軍內部空虛大軍云集鄂地的機會,襲擾攻占后方迫使楚國軍團不戰自潰;也可以使得楚國南陽一帶的封君不敢輕動。”

  六指又道:“兵者之道,正奇相合。偷襲鄢郢為奇,我們便為正。既為正,便要穩扎穩打,沿途推進,部署營寨,鞏固后勤。”

  “若奇計不成,我們則正攻;若奇計成,我們則以守為攻,拖到楚人不戰自潰。”

  “滅楚只是第一步,剩余的還有清繳殘敵、軍管城邑種種事情。不可急躁。留給我們的時間很多,巨子給我們的時間是一年,也就是到明年六月之前,必須要攻占并且穩定江漢。泗上的事,不需要我們管,也不需要分心。”

  “唯獨一點,到明年六月之前,如果真的出了什么變故,要做到自集賢關到鄢郢到臨武九嶷,能夠政令通暢沒有一個楚人貴族的叛軍存在。”

  “當然,時間也很緊。”

  “雖然巨子給我們一年的時間,但我們最好能夠在十一月之前擊破楚軍,在明年新年來臨之前,可以分出兩個到四個師的兵力到壽春廬城一線。”

  此番集結在此的士卒,不算校官的話,最年長的也不過二十五六,都是從泗上政權建立之后成長起來的一批人。

  換而言之,泗上二十五六歲之下的民眾,都有著服役從軍的經歷,這是普遍義務,每家必出一人,除非是手指殘缺或是殘疾,哪怕是一些耳朵不能用的人也會被安排一些諸如瞭望之類的邊軍守衛工作。

  這和別處諸侯的農閑演武的農兵體系還不一樣,一旦開戰泗上可以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保證大量的兵員,當然這種模式不能持久。

  自小在學堂就接受隊列練習和學習遵守紀律,服役退役之后即便種田,在火器作為主要輸出武器的情況下,只要重新征召,三個月就能訓練出一批至少可堪一戰的士卒。

  就以楚國的軍制而言,除了走職業兵的變革之后的新軍,剩下的還是以低階貴族、貴族從奴從士為精銳,少量私兵為核心,大量缺乏訓練的征召農兵為主體。

  楚國能戰的士卒實在不多,尤其是內亂剛剛結束內部還未整合,一些心懷舊主、不承認王子良夫的新軍士卒大把。

  或如魏國,現在真要打起來,魏國確實能拉出一支十萬大軍,但這十萬大軍的戰斗力堪憂,而且這十萬大軍最多只能存在三四個月,再多的話魏國的經濟和農業就要徹底崩潰。

  但真正可以野戰和快速行軍的主力,魏國基本已經沒了…墨家和秦國東西拉鋸的放血,魏國現在最多只有一萬多的精銳野戰部隊。

  所以墨家高層給這些人一年的時間滅楚,并不擔憂泗上會出什么問題。

  楚國對于墨家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那些眾所周知的外,江漢地區還是連接南海、漢中的關鍵。

  只要完成奇襲襄陽的戰術構想之后,楚國的所有力量被分割為三塊,而墨家原本分開的幾處力量則可以合為一處。

  南海縛婁方面,可以北上五嶺,攻下臨武之后,沿著湘江水系南下;南鄭這幾年也不斷征伐了一些小國,也一直沿著漢水拓展,漢中本就是個很好的農業區,也可以學后世秦楚之戰沿著漢水而下。

  也就是說,一旦在長江一線的主力能夠擊潰楚軍主力,那么實際上在江漢、瀟湘兩處的墨家兵力是足夠維持穩定、清繳那些小的諸侯國的。

  換言之,只要擊潰了楚軍主力,就可以立刻分兵去淮南。

  大別山固然被墨家利用將楚國的軍事力量分割為三塊,可也一樣阻礙了墨家軍團的關聯,如果能夠在十一月份之前完成對江漢平原的戰略部署,擊潰楚軍主力,那么就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回淮南,穩固淮水防線。

  依靠南海和漢中的兵力以及大量通曉楚語的特殊培訓的干部,足以穩定漢南局面。

  但這其中的關鍵處,就是何時進攻。

  早了的話,楚王有可能跑路,尤其是臨武已經被攻下的消息很快就會傳來,楚王很有可能往襄陽那邊跑。

  一旦過了襄陽到了南陽,那就等同于把楚國分割的力量整合在了一起,有中樞的指揮和一定的王權壓制,那些貴族還是可以整合出一定的力量,再加上魏韓齊的兵力,甚至可能秦國以換取商洛地為要求出兵,那樣的話就真的是個長期的南北對抗了,至少十年才能穩住局面。

  如果能夠引誘楚王決心死戰,然后偷襲襄陽,會合云夢的徐弱、南鄭的造篾啟歲等人的兵力,就可以完成對楚國的分割:全殲楚國王師主力于江漢、迫使南陽封君不敢輕動、陳蔡中原楚軍孤掌難鳴、沒有中樞各自為政。

  這樣墨家就可以回調一部分兵力守衛淮河,從而威脅各國聯軍的側翼,鞏固占領區。

  連接大別山之東西的江漢平原和江淮平原,采取雙側威脅的方式:襄陽守則淮泗攻以助守;淮泗守則襄陽攻以助守的方式,互為犄角,從而獲取最為有利的北伐局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