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37 自然資源攻略

熊貓書庫    大宋有毒
🔊點這里聽書

  那這種局面怪誰呢?這回可不是誰都沒責任,要怪就得怪大宋朝廷和大宋皇帝。

  他們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太自我感覺良好了,真以為讀幾本書考個進士就高人一等,從心眼里不愿意搭理蕃人。因為人家不識字、不能吟詩作賦、不能附庸風雅。

  沒一個人愿意為國家利益放下身段,就算有過安撫、內附政策,甚至還對蕃人賜封了官職,可實際上依舊是臨時性的糊弄。有事的時候給個官,沒事就不搭理,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除了在穩定地方的功能上寨堡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之外,它還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按照北宋的規制,每座寨堡里要任命至少五名吃財政拿俸祿的官吏。軍寨的規模一般比軍堡大,官吏還得更多一些。有些軍寨下面還統轄著若干軍堡,而軍城和軍寨規模相當,屬于平級。

  就拿通川堡和把宗城舉例,前者算是標準的軍堡,最高領導是堡主廖春,他下面還有主簿、巡檢、酒官和稅官。

  后者算是城寨,規模比軍堡大,所以劉松手下不僅有主簿、巡檢、酒官和稅官,還有寨官和都監。這些都是文職正八品或者武職從八品的官員,不是軍吏。

  怪不得宋朝冗官現象這么嚴重呢,光是湟州這個鳥不拉屎的邊境小州,全靠朝廷財政撥款撐著,不算各種軍隊官職,光是十五個城寨軍堡最少就得有近百位官吏,其中有品階的正式官員不下五十位。

  弄這么多官員干嘛用呢?洪濤仔細翻閱了翻閱公文,發現還真沒白吃飯,個個都有用。

  都監主要負責軍事,招募弓手、訓練蕃兵、緝拿盜賊、巡查轄區、維護烽火臺等等。寨官、主簿、酒官和稅官則針對民政,開墾荒地、管理戶籍、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轉運糧草、市場交易、釀酒收稅什么的。

  可是吧,這套系統用在沈括的鄜延路挺好,因為那邊是和西夏正面交鋒的主戰場,城寨軍堡密集,規模也更大。邊打邊生產,再加上配套的預警設施,這些官員配置一點都不算浪費,有些職位由于工作繁重還得讓多人分擔。

  但湟州這地方就別再照搬了,僅僅為了管理邊境的少數民族就把長期對抗強敵、步步為營的手段祭了出來,效果不怎么樣耗費還嗷嗷高。古人不是云過嘛,要因地制宜。看來王安石、司馬光他們也沒好好讀書,不能學以致用。

  如此評價宋朝的堡壘政策對不對呢?要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確實對。但別忘了,這是一千年前的北宋,人們少了一千年的經驗教訓,還沒總結出來那么多道理,更沒后世國家政府的手段和見識。

  其實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北宋朝廷玩的這一手已經很高超了,至少是穩定住了河湟地區的蕃人,從而為關中筑起了一道很結實的西部屏障,保證了永興軍路的側翼。

  雖然在經濟上吃了點虧,但在戰略上擠壓了西夏的進攻方向,迫使他們不得不把突破口選在環州、慶州、延州、保安軍、定邊軍、綏德軍把守的這幾百里寬的正面戰場上,無法充分發揮騎兵大范圍迂回、四處開花的優勢,同時把北宋軍隊的作戰難度從戰略層面上無形中降低了不少。

  現在西夏人要在湟州邊境筑城,就說明他們也認識到光正面對抗北宋太難,也想尋找更多突破口,同時也證明了湟州的戰略地位還是挺高的。

  但洪濤不是古人,也不是來客觀評價北宋軍事理論的。既然有著比宋人多一千年的眼光,那就得比古人玩的高明、玩的漂亮才對,否則就太廢物了。

  怎么才能比古人高明呢?其實湟州遠沒有表面上那么荒蕪、貧瘠,只是古人的生產力水平低,對邊境地區投入的開發力度也小,所以才沒真正的認識到此地的好處。

  在后世湟水、大通河流域河谷盆地眾多,別看海拔有點高但土地肥沃、不缺水源,是中西部很重要的產糧區。

  而且很多山谷的陽面還有大片森林植被,一路上洪濤就發現了不少溫帶和寒帶樹木,不是次生林,全是也原始樹木,長得又高又大,是非常好的木材。

  原本以為這里沒有什么礦產,但經過這些日子的了解,洪濤發現自己有點想當然了,這片高原山地中不僅有礦,還不少呢。不僅有劉松發現的鐵礦和石棉礦,從其它寨堡的公文上看,好像還有白云石和少量銅礦。

  唯獨沒有煤炭的記載,但溪羅撒部落里有從祁連山北面南遷的六谷部蕃人,他們說在大通山北面就有可以燃燒的黑石頭,想來應該是煤。

  大自然是公平的,山脈南側缺煤,那就得多點別的東西。多了啥呢?洪濤一直都惦記著的天然堿很多。

  西邊不過二百多里就是青海湖,那里不光產鹽還有天然堿、硝石、芒硝。這些東西已經被蕃人拿來與宋人交換上百年了,湟州本地寨堡配置黑火藥所用硝石都是這么來的。

  另外還有古人不知道或者不重視的資源,比如石膏、光鹵石和各種鉀鹽類化合物,它們是將來發展化工業的一大助力。

  湟州還有絕佳的高原草場和與之相符的氣候,非常適合馴養馬群。這個工作在幾個月前就開始了,富姬從夏人手中換來的移刺馬和騍馬早就被送到了卡馬妻子的族群里,將來還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再分給各族蕃人一起放牧,馬匹的基數就會打著滾的往上翻。

  基礎不錯,至少算不上太爛,這就讓洪濤稍稍送了一口氣。有基礎才有發揮的可能性,若是這里要啥沒啥,那就只能靠渭橋鎮基地補充,一鼓作氣把夏人筑城的部隊打垮,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穿越者也不是造物主,想發展必須得具備基礎條件,比如資源和人。

  資源有了,那人呢?這才是讓洪濤最生氣的地方。那些寨堡的守將都是混子,除了劉松還知道和附近的蕃人部落搞搞貿易之外,其它十四座寨堡居然誰都沒這個心思。

  不能說和當地蕃人關系很差吧,但也全沒什么密切交往,唯一做的事兒就是招募蕃人弓手,然后賜給他們開荒而來的田地,也算是一種收買或者同化。

  “守著這么多勞動力不知道利用,還整天哭窮嫌人少,不是廢物是什么!劉松,你把手里的事兒全都放下,反正有沒有咱們他們也是一樣活著,不在乎這幾天。本官給你一個新任務,去各個寨堡里尋找和你一樣會經營、肯經營之人,然后統統帶回湟州城來。但要注意人品,別再找回來幾個廖春。那樣的話以后出了問題,我就拿你是問!”

  此時洪濤越看劉松越順眼,不用多,只要朝廷多找幾個劉松到湟州來,這里早就不是現在的局面了。最次也能省下多一半財政投入,還能減少多一半部落反水事件發生。

  在如何利用現有人力資源的問題上洪濤已經有了初步打算,他要用更大的利益把蕃人同化成比宋人還宋人的宋人。不過在實施這個計劃之前,必須得有足夠的基層干部。

  再好的理念也得有人具體實施才能轉化為成果,以前那些寨主、堡主根本沒法用,他們的理念和自己格格不入,也不想改變。假如讓這些人去實施自己的計劃,好經也得被念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