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章 文縐縐

熊貓書庫    威武不能娶
🔊點這里聽書

  坐在大椅上的永王爺背靠引枕,翹著腿,眼皮子都不抬了,就這么嗤了一聲。

  這個兒子,他打不動了,也養不動了。

  圣上也往后一靠,目光落在永王爺身上。

  只看坐姿,他們兩個的確是親兄弟,敢在御書房里如此不講究的,滿天下除了這個一母同胞的混賬弟弟,找不出第二個了。

  當然,永王爺很少到御書房來,他整日里閑散慣了,決計不會來這里自尋麻煩。

  即便來了,也是恭恭敬敬的,雖是兄弟,但也是君臣,該有的分寸必須要有。

  今日狀況,純屬是被孫恪這臭小子給氣壞了。

  圣上以己度人,深思了一番,能不氣嗎?他要是孫恪的親爹,早讓他出去跪著了。

  可無論是父王還是皇伯父,都拿孫恪沒有辦法,天寒地凍的真趕出去跪了,不消一刻鐘,慈心宮里的那位就會親自過來罵兩個兒子。

  圣上深吸了一口氣,到底忍住了教訓孫恪的念頭,只罵了幾句,便叫他們父子回府里好好反省。

  御書房里靜了下來,圣上閉目養了會兒神,吩咐道:“去,讓紹方德查一查,那人到底是怎么罵的。”

  韓公公應聲去了。

  也就不到一個時辰,紹方德交了案卷上來,上頭詳細寫了素香樓里的百姓的證詞。

  事關小王爺,且那一位在素香樓直接被拎進了御書房,紹方德不敢耽擱,召集人手詢問的詢問,記錄的記錄,詳詳細細寫明了那挨打的是如何口出狂言污蔑蔣慕淵的,又是如何氣得雅間里的小王爺下樓來與他講理,理論不出結果,挨了小王爺好幾拳頭。

  最后,整個素香樓桌子椅子倒了一片。

  “呵,”圣上看完了,把案卷攤在大案上,嘖了一聲,“文縐縐的,哪一個編的呢…”

  韓公公趁著給圣上添茶的工夫,眼睛往案卷上一瞟,當即便有數了。

  那人的遣詞用句,一看就是斟酌過的,決計不是個粗人能說出來的話。

  可若是聰明的書生,又怎么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證據的大放厥詞?

  況且,案卷上明明白白寫著,那個挨打的只是個市井小民,認得幾個字而已。

  而證人們復述的話,也因著學識各有詳略,說得最明白的便是素香樓的說書先生,這位講書的記下了七七八八。

  “真如黃印所言,折子上的事兒都往外頭編,”圣上冷笑了一聲,“一個個的,把御書房當做了什么地方。”

  韓公公垂著眼,不進也不退。

  圣上看在眼中,道:“你有話就說。”

  韓公公壓低了聲音,道:“奴才這一日都在琢磨,殿下們沒有必要為難小公爺,可不是還有那么多大臣嗎?

  年前讓大臣們捐的俸銀,可能都叫他們記到小公爺頭上去了。

  突然被掏了兩年的銀錢,心疼!”

  “就這事兒?”圣上挑眉。

  “那王甫安能因為幾句話的時候陷害徐侍郎,現在這個,起碼是真金白銀,您說呢?”韓公公道。

  圣上瞇了瞇眼睛,不置可否。

  不得不說,蔣慕淵太了解圣上的性格了,北境這里的消息,京中一定會收到,圣上會懷疑顧家,但圣上更不喜歡御書房的事情被傳揚出去。

  圣上會疑心這其中所有的可能性。

  當然,圣上也會懷疑是蔣慕淵故意攪水。

  但每一種都有可能,每一種都沒有實證,可能性越多,圣上會越謹慎。

  摸不上魚不怕,看不著魚就行了。

  孫恪轉身看了眼宮墻,覺得蔣慕淵的攪混水功力委實深厚。

  回了永王府,永王爺大抵是氣過了頭,根本不想教訓孫恪,背著手就走了。

  小王爺見狀,也不胡攪蠻纏,老老實實睡了一覺,第二日天一亮,就去慈心宮里問安了。

  他去得早,甚至陪皇太后用了早膳。

  等圣上下朝得了信,哄得皇太后喜笑顏開的孫恪早溜得沒影了。

  圣上按了按發脹的太陽穴,隨他去了。

  京城里攪合了渾水,北境山口關下,卻是戰火硝煙。

  狄人死守關隘,此處又易守難攻,兩軍僵持不下。

  并非向威、蔣慕淵他們帶兵不利,實在是受地形所困,沒有攻城利器,要突破山口關太困難了。

  而偏偏,幾十年來,朝廷與狄人的戰事多在草原之上,城池關隘幾乎沒有淪陷過,因而北境的攻城車、投石車一類的布置相對較少,所有的軍資大部分投入到了馬匹與兵甲之中。

  雖然也從關內調集,可此類裝備笨重,腳夫們費了好大勁兒,在這個天寒地凍的冬日里,也無法為前線提供足夠的支持。

  不僅如此,冬季都是西北狂風,山口關位于上風口,給兵士們的進軍造成了大麻煩。

  即便冬日燒不起大火,也有濃煙。

  鳴金收兵之后,向威帶著一身寒氣,顧不上擦拭臉上血跡,大步邁進了蔣慕淵的營帳。

  他把長劍扔給了一旁的衛兵,張口就是一團白氣:“知道山口關難攻,卻沒想到如此困難!”

  蔣慕淵也還未梳洗,甲衣上留下了血跡、煙灰,他背著手看著地圖,眉宇擰得緊緊的:“如此下去,恐怕會讓狄人一路拖到雪化。”

  “可不是!”向威嘆息,“這么難打的山口關,狄人當時是怎么打的?”

  蔣慕淵擰眉。

  他知道北地失守的內情,但只有顧致澤一人通敵,他是管不到,也不會去管山口關的事兒的。

  山口關與鶴城落到狄人手中,必然有其緣由。

  并非是出了叛徒,也有可能是天運。

  運氣本就是戰場上的一部分。

  蔣慕淵道:“狄人兵力比我們之前打探來的要多,因而他們的糧草損耗也會更快。

  鶴城里的糧草有限,我們從年前開始嚴防之后,狄人兵士從邊上城鎮劫來的糧草也少了。

  如今更是斷了補給,就看是他們先挨不住,還是雪先化了。”

  一日接一日的圍,一日接一日的打,可惜,戰局依舊不樂觀,連肅寧伯的情緒都很凝重。

  而裕門關下,顧云錦依舊在整理她的文書與地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