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帝本來想敲打姜似兩句,比如身為皇家兒媳要謹言慎行,莫要仗著有身孕就放肆云云。
可人家先把話說了,還誠心誠意求責罰,他還能說什么?
不得不說,這個兒媳婦還挺明事理的。
景明帝不由想到了魯王妃。
魯王妃嫁給魯王后不久有了身孕,魯王便理直氣壯睡了丫鬟,據聞魯王妃把飯碗扣魯王臉上了。
當然,有沒有這事他不是很清楚,但魯王妃挺著肚子進宮告狀他就十分清楚了。
媳婦有身孕睡丫鬟,作為男人景明帝其實覺得不是什么大事,但還是把老五罵了一頓,可從心眼里景明帝覺得魯王妃不算懂事。
這樣看來還是老七媳婦講道理,至少老七要是憋不住睡個侍女之類的,應當不會干出往夫君臉上扣飯碗的事來。
景明帝少了個隱憂,淡淡道:“先起來。”
郁謹拉著姜似起身。
跪一下意思意思就得了,累著阿似與肚子里的孩子可不行。
景明帝看向郁謹:“這件事朕想聽聽你如何打算。”
太后一邊眉毛動了動。
皇上竟沒有大發雷霆的意思,這有些出乎她意料。
不過——太后眼角余光掃過姜似,重新有了認識。
與先前姜似給她留下的放肆印象不同,這丫頭還算聰明。
這招以退為進用得甚妙。
郁謹毫不猶豫道:“即便是兒子惹了這樣的事,都該接受懲罰,何況是阿似的遠房親戚。他當街調戲良家女子,逼人致死,該是什么罪名由官府審判就好了,之后該坐牢坐牢,該受罰受罰,兒子與阿似不會多說一個字。”
“就這樣?”景明帝微微有些失望。
他在意的不只是讓惡徒得到懲治,更在意老七媳婦的名聲。
咳咳,老七是王爺,名聲差點倒不要緊…
郁謹臉色一正,眼中閃過冷芒:“自然不能這么算了,兒子與阿似被敗壞的名聲總要挽回。”
景明帝登時來了興趣:“如何挽回?”
太后聽得嘴角直抽,輕輕咳嗽了一聲。
皇上說好的敲打呢?不說敲打輕還是敲打重,至少你得敲一下啊!
景明帝清了清喉嚨:“你知道不包庇惡徒還算明理,那朕就把挽回你們夫婦名聲的任務交給你了。三日之內,朕要看到那些百姓轉變對你們的看法,要是做不到——”
“做不到兒子提頭來見。”郁謹干脆利落接話。
景明帝呆了呆:“用不著…”
提頭來見是什么鬼玩意兒?
郁謹嚴肅道:“立軍令狀都是這樣的。”
景明帝忍無可忍翻了個白眼:“這里又不是軍營,立什么軍令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壞名聲一旦傳播開來,想要挽回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是完不成任務,主要是那幾個處罰:挨罵,禁閉,罰款,蹲宗人府,降爵…提頭來見真的用不上啊,總不能因為這么點事把兒子腦袋砍了吧?
景明帝來回掃量著二人,心道這兩口子也是稀奇,爭著搶著求罰。
先前因聽說這事的火氣已悄然散去。
被景明帝一聲呵斥,郁謹露出憨笑:“兒子一時習慣了。”
景明帝怔了怔,看著那張笑臉,心驀地一軟。
與那些錦繡膏粱窩里長大的兒子們不同,這個兒子大半光景是在南邊度過的。
到現在他還記得戰報傳來,上面提到七皇子寧死不退斬殺了南蘭一員大將,最后埋在了死人堆里,被一條大狗拖了出來才保住性命…
想著這些,景明帝那顆心就更軟了。
私心里,他對這個兒子確實有所虧欠。
郁謹因妨克景明帝自小被送出宮去,許多人以為景明帝心里對這個兒子一直膈應,而事實上,他們錯估了景明帝的心性。
一個對臣子百姓尚且心存仁慈的帝王,對自己的兒子又豈會冷血心腸。
于公,這么多兒子中只有老七是真正上過戰場的,且天賦出眾,將來這偌大的江山少不得要他守護。
君主守社稷,王爺護國土,何愁大周江山永固。
景明帝深深看郁謹一眼,皺眉道:“以后那些渾話不要拿到朕面前來說。朕給你三日時間,倘若做不到自有重罰!”
“兒子知道了。”郁謹低頭應了,唇角飛揚。
景明帝側頭問太后:“母后,您看這樣如何?”
太后抿了抿唇角。
細究起來,皇上今天對老七夫婦屁懲罰都沒有!可皇上又給了期限,說三日之內完不成會有重罰,那她就不宜咄咄逼人了。
太后有些不甘心,有種好不容易決定出手卻一拳打進棉花里的憋悶。
“那婦人無辜喪命,只留下一個幼弟,男人又不在家,哀家想著便心中難安…”
郁謹立刻道:“皇祖母,孫兒愿意收養那個男童,請先生交他讀書習武,以后或可成為我大周棟梁之才。”
太后瞇了瞇眼。
這小子反應著實不慢。
榮陽長公主的臉色有些難看。
皇兄對燕王夫婦太寬容了!好在壞掉的名聲想短時間內挽回就是癡人說夢,她倒要看看燕王會如何做。
正這般想著,郁謹突然看過來。
榮陽長公主心頭一凜,面上不敢流露出異樣。
“父皇,兒子其實有些納悶。”
“納悶什么?”景明帝有些不耐。
他急著問查案的事呢,不然也不會趕緊了結此事,老七怎么還節外生枝?
“兒子就是覺得皇祖母難得出一趟門就遇到阿似的表叔當街作惡,未免太湊巧。”
景明帝揚眉,聽出幾分意思來。
太后冷冷道:“這正說明那人作惡多端,干出這等事來不是一次兩次了。”
景明帝微微點頭,覺得太后的話有道理。
郁謹笑笑:“既然皇祖母與父皇都這么覺得,就讓人好好查查吧,查出竇表叔做的其他惡事正好數罪一起罰。”
那人倘若屢次三番打著阿似的幌子作惡,他不可能沒聽說。如果他沒猜錯,這應當是那人第一次胡來,背后少不得有人引誘。
既然這樣,干脆光明正大借用皇帝老子的錦鱗衛查一查,哪怕查不到榮陽長公主身上,勾起父皇的懷疑也不錯。